2021年的春節假期臨近尾聲,很多打工人也是踏上了返程之路,相比於去年,今年的年味兒無疑更重一些,春節檔電影的票房也是迎來大爆發,今天才正月初五,總票房就已經接近了60億,不斷刷新影史紀錄。
不少小夥伴覺得在預售期大殺四方的《唐人街探案3》會是春節檔最大贏家,票房口碑雙贏,但目前《你好,我是李煥英》這部電影上演了逆襲,雖然在總票房上仍有差距,但在單日票房上已經實現了反超。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影院的排片檔期也悄然發生轉變,《唐人街探案3》總票房第一的寶座大概率會不保,畢竟打工人返程之後會再次迎來一波觀影高峰期,這時候口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顧《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在春節檔的逆襲,再次驗證了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無論是影視行業還是遊戲發行或者是其他的互聯網推廣工作,前幾年無往而不利的重渠道打法為何失利了?(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社會化媒體興起,普通網民也有了發言權,讓口碑傳播這一傳統營銷方式煥發生機。2021年的互聯網社會裡依舊存在KOL,但更多網民從旁觀者的身份轉變成了參與者,所有人都希望針對某件事某個人發表自己的看法,而這就是口碑傳播的最佳土壤。
相比於前幾年,當下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無疑更便捷、更豐富,一部電影或許可以在上映前通過各種手段拿到更高的拍片、更多的流量曝光機會,但最終能否打動觀影者的還是電影本身,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預售票房再高,口碑爛了,一旦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了,後續再想增長就難了。
第二點則是我們需要認清渠道永遠只是一個槓桿,無法決定市場,他需要一個支點,就是內容。當市場上出現一部好口碑的電影,影院不可能不調整拍片,畢竟所有人都是要賺錢的,在遊戲發行行業也是如此,前幾年硬核渠道憑藉著壟斷手機流量拿到了大量的收入分成,沒有哪家遊戲敢挑戰,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遊戲選擇放棄安卓應用商店這一渠道。
給他們勇氣的不僅僅是諸如抖音、快手這些信息流渠道的興起,而是對遊戲本身的信心,即便後續上架,想必分成比例也和前幾年不一樣,議價權的身份發生了轉變。
第三點則是在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商業環境下,渠道的重要性真的沒那麼高,前期的冷啟動階段的確能發揮不少作用,但無法決定商業競爭的勝負。畢竟即便是《你好,李煥英》這樣的電影,如果觀影人數太少,即便口碑再好也是很難傳播出去的。
這套理論換到移動互聯網推廣行業也是一樣的,渠道只能帶給你一定量的新用戶,但能否讓這些用戶留下來甚至是轉變成付費用戶,還是由產品本身決定的,渠道只能儘可能找到更多付費產品定位的用戶人群。
作為市場從業人員,看到渠道的作用被削弱,本應感到不安,畢竟可能飯碗沒了,但從消費者的身份上出發,這無疑是更好的一件事,只要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願意沉下心去做電影,而不是只想著坐擁大IP和流量明星就可以躺贏。
移動互聯網也是如此,高利潤的手遊行業讓無數公司下海撈金,前幾年通過換皮蹭IP和在買量上的巨額投入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現在這種現象越來越少,換皮遊戲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而真正願意做好遊戲的廠商在崛起,他們可能不擅長於渠道和買量,但通過口碑傳播贏下了市場。
在越貼近生活的行業,口碑的重要越高於渠道,比如衣食住行。我們每一次花錢,都是在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希望爛片高票房的時代別再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