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莫名失蹤的7位好漢,個個不輸魯達,第四名後來殺了武松

《水滸傳》的世界裡惡人遍地走,但常言道「亂世出英雄」,因此那個世界之中也同樣是強者遍地走,要說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行者」武松。

誰人不知武松在景陽岡上徒手打虎的事迹?那操作當真是驚為天人,不過要知道,《水滸傳》原著只有一百二十回,武松一人就獨佔了十回,難免會有一些好漢得不到足夠的戲份,乃至被讀者遺忘。

(武松劇照)

本文就聊聊《水滸傳》中莫名失蹤的七位好漢,他們個個實力不在魯達之下,最終卻都下落不明。

第七名:王進

王進這個角色在原著第二回中就登場了,與「九紋龍」史進一樣,稱得上是最早登場的好漢,再加上這人的實力不俗,讀者很難不將他視為日後要上梁山的強者。

(王進劇照)

甚至他那「父親與高俅結仇」的設定,也像極了要向高俅報仇的樣子,作為史進的師父,他的實力也不用多說,可就是這麼一個人設十分出彩的角色,居然在投奔延安府就沒下文了,當真是讓人不解。

其實書中在故事初期「掉線」的角色,後期又再次出現的情況也不是沒有,王慶卻成了「一次性」角色,著實不該。

第六名:欒廷玉

有時候你真的很難理解梁山的收人標準是什麼,諸如王英、周通這種好色之徒可以上梁山,李逵那種殺人如麻的魔頭也能上梁山,到了真正的忠義之士欒廷玉這裡,卻沒了上梁山的機會。

欒廷玉是祝家莊的教師,同時也是那「病尉遲」孫立的兄弟,他不僅個人實力超群,還稱得上是足智多謀,是個智將,然而這個角色也是在梁山三打祝家莊結束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欒廷玉劇照)

有一版中宋江提到「可惜了欒廷玉那個好漢」,也不知他是死了還是逃了。

第五名與第四名:李成、聞達

李成和聞達都是朝廷將領,他們二人早在原著第十二回中就有登場。

從當時的介紹來看,這二人的實力就絕不會弱:「正將台上立著兩個都監:一個喚做李天王李成,一個喚做聞大刀聞達。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統領著許多軍馬,一齊都來朝著梁中書呼三聲喏。

「萬夫不當之勇」這評價還是十分有含金量的。

後來在大名府一戰,他們也有登場,只是在敗給梁山群雄之後,他們就下落不明了。

書中只留下一句:「話說當下樑中書、李成、聞達慌速尋得敗殘軍馬,投南便走。正行之間,又撞著兩隊伏兵,前後掩殺。李成當先,聞達在後,護著梁中書,并力死戰,撞透重圍,脫得大難。

直至《結水滸傳》中,俞萬春才續寫了聞達的故事,而他居然成了殺死武松的兇手。

(聞達劇照)

書中只道:「這裡聞達鬥武松,又是五十餘合只武鬆手里只有幾路架隔遮攔兒端的支持不住,仰天嘆道:『我武二一生正直,不料今日如此死法。』說罷了天上忽起了一陣怪風,塵土障天一武松方得乘機逃脫……三個探子繞到拔松山來尋武松上只見三個探子一齊叫道:『奇了!武頭領為何還是這般坐在這裡?』宋江一看,只見他挺棍怒目,威風凜凜宋江叫他幾聲,只是不應個近前向他臉上一按,冷如凝冰二方知他早已亡了。」

你看,武松是被聞達活活逼死,足見他的實力有多強悍。

第三名與第二名:馬靈、喬道清

若說前文提到的幾位好漢還只是普通的武將,那接下來要提到的這幾位則都屬於是「高人」。

熟悉原著的人都知道,梁山之上有個能夠日行八百里的好漢,即「神行太保」戴宗,而梁山征田虎時收服的「小華光」馬靈則是有「日行千里」之能,注意,此馬靈可不是那「鐵笛仙」馬麟,他的神行之法猶在戴宗之上。

而與馬靈一同加入梁山陣營的還有那「幻魔君」喬道清,這人的實力就更是恐怖了。

(喬道清)

他曾一招收服武松等將領,說是:「喬道清叩齒作法,捏訣念咒,把劍望西一指,喝聲道:『疾!』……猛可地一聲霹靂,半空中現出二十餘尊金甲神人,把兵器亂打下來。早把魯智深、武松、劉唐打翻。北軍趕上,也被活捉去了。

宋江也在此戰被喬道清逼入絕境,有了拔劍自刎的想法。

後來喬道清和馬靈都投靠了梁山陣營,卻又在征方臘之前選擇退隱江湖,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失蹤了,試想他們若繼續追隨宋江征討方臘,那喬道清的法術一出,試問方臘陣營又有何人能夠招架得住呢?

第一名:公孫勝

喬道清和馬靈的離去固然可惜,但更可惜的其實還要數原本就屬於梁山陣營的「入雲龍」公孫勝。

都說盧俊義是梁山第一強者,其實這描述壓根就不準確,嚴格來說,盧俊義是梁山第一武將還差不多,因為真正的第一強者必然是公孫勝,他那法術一出,根本沒人能夠招架得住。

然而公孫勝也在征方臘之前脫離了梁山,當然,書中不是沒有伏筆的。

(公孫勝劇照)

原著第五十四回中,公孫勝就得到了羅真人的指點:「羅真人說那八個字,道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拜受了訣法,便和戴宗、李逵三人拜辭了羅真人,別了眾道伴下山。」

所以他果斷在征方臘前脫離了梁山,最終保全了性命,但對於宋江而言,無疑是損失了一員大將。

或許是因為篇幅有限,而登場角色太多,所以施耐庵才難以平衡書中角色的戲份,以至於這些強者都以莫名其妙的方式退場,若他們一直活躍於綠林之中,想必這故事會更精彩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