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脖」!封喉!這個病,很多人都有,可別大意~

被扼住喉嚨

是什麼體驗
   

來自湖北宜昌的柯婆婆今年77歲,發現頸部腫塊(甲狀腺結節)10餘年但未處理。

一年前,她因腫物增大就醫,但當地醫院考慮婆婆高齡、身高僅1.4米,且患有高血壓和甲亢病史,麻醉和手術風險巨大,建議其保守治療。

誰知近半年來,婆婆脖子上的「小疙瘩」迅速增長到3個「芒果」般大小。這一「河馬脖」嚴重影響呼吸和吞咽,婆婆從開始爬樓梯就氣喘,發展到後來睡覺都不能平卧。

眼看情況緊急,家人帶著婆婆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乳甲外科就診求助。

巨大甲狀腺腫 隨時可能致命

乳甲Ⅲ科副主任醫師朱珊接診後,發現柯婆婆患的是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最大直徑超過13厘米

巨大腫塊與周圍組織黏連緊密,將氣管壓至重度狹窄,最窄處僅3.8毫米,並且腫物已經向胸腔生長,延伸至胸骨後,緊靠主動脈弓手術治療風險極大

麻醉科副主任王龍教授介紹,像柯婆婆這樣氣管重度狹窄的情況很少見,且近3天已經出現右肩部疼痛,可能是右側快速增大的甲狀腺壓迫臂叢神經造成。腫塊如果再長大一點,或者被一小口痰堵住氣管,都會很容易引起窒息。如果不及時手術,不斷增大的甲狀腺將完全壓閉氣管,隨時有生命危險。

雖然麻醉和手術風險極大,但患者和家人的信任給了醫生們放手冒險一搏的勇氣。

多學科協作清除「河馬脖」

術前,乳甲Ⅲ科聯合麻醉科、呼吸內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乳甲Ⅲ科魏文教授反覆查看患者ct,評估腫塊與周邊重要結構的關係,不斷模擬術中可能出現的場景。mdt「智囊團」制定了多套應急預案。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患者手術安全,麻醉科副主任王龍教授表示,患者必須清醒狀態下進行氣管插管。由於巨大腫物使氣道明顯受壓,狹窄明顯,仍可能出現氣管插管困難或插管失敗導致窒息的可能,但這是決定手術成敗的必要環節。

王龍教授帶領團隊針對婆婆的情況,設計了噴射通氣和氣管導管雙通道的呼吸迴路,最大程度確保成功通氣,保障婆婆的生命安全。

手術當天,在婆婆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麻醉科王龍教授帶領劉康副主任醫生在狹窄的氣道內順利置入了「生命線」——神經監測氣管導管,插管深度越過氣道最狹窄處,保證了氧供,插管成功後明確沒有通氣困難,再給予全身麻醉藥物,全程未使用肌肉鬆弛藥物,讓艱難的氣道管理變得常規。同時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保障手術順利進行。

魏文教授團隊對腫物周圍密密麻麻的怒張血管,巧妙結紮、精細操作,既完整切除甲狀腺腫物又保護周圍重要組織,術中出血極少。在手術和麻醉醫護團隊的協同下,婆婆順利「拆彈」成功。

術後麻醉清醒後,柯婆婆頓感呼吸通暢,被巨大腫物折磨得快要窒息的她,終於能重新自由地呼吸,頸部的「河馬脖」也消失了

柯婆婆不僅卸下了頸部的沉重負擔,也卸下了心頭的那塊大石頭。一家人對醫生們感激不已,4月28出院回家前,專門為醫生團隊送上錦旗致謝。

魏文教授提醒甲狀腺結節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長在甲狀腺內的腫塊,有單髮結節和多髮結節之分,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症。有些甲狀腺結節患者會出現脖子腫大的癥狀,所以很多老百姓也俗稱之為「大脖子病」
  大部分人檢查發現了甲狀腺結節,只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觀察隨訪,一般不用做特殊處理但是超過10公分的巨大甲狀腺腫就應高度重視,應及時就醫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