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最厲害的女性角色哪一位,筆者答不上來,他筆下最美的女子是哪一位,筆者心中也沒有答案,但你要問金庸筆下名氣最大的女子是哪一位,毋庸置疑,答案只會是黃蓉。
「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色細帶,白雪映照下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盪近,只見那女子方當韶齡,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比,笑面迎人,容色絕麗。」
這妮子第一次著女裝登場的樣子著實是讓人眼前一亮,就連一向老實的郭靖也不禁看呆了,蓉兒當真是美。

(黃蓉、郭芙劇照)
不過除了美之外,黃蓉身上最顯著的標籤應該是「聰明」,是的,她可是號稱「女中諸葛」的存在,但金庸卻給了她一個讓人不解的結局,那就是戰死襄陽。
其實從書中的細節來看,黃蓉絕不可能戰死在襄陽,所以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爆發之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被一筆帶過的悲劇
世人只知道後來忽必烈是帶著他的蒙古鐵騎踏破了襄陽城,卻沒人知道最後一次大戰的具體過程,那都是因為金庸直接略過了後神鵰時代的故事。
其實對於金庸而言,最後一次襄陽大戰是個絕佳的素材,完全可以將它寫成一個史詩般的故事,可他寧願放棄這素材,也不願將那過程寫出來,那便十分值得玩味了。
有人可能要說了,即便沒寫過程,但金庸卻強調了結果。
比如峨眉派傳人周芷若就說過這麼一句:「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郭靖劇照)
可這段傳聞根本不可信,倒不是因為周芷若的人品不佳,她的言語不可信,而是這傳聞的由來本就有問題。
這消息是峨眉掌門代代傳下來的,可問題在於郭襄自己當年都不在襄陽,她卻對城中發生的事了如指掌一般,顯然,她也只是猜測,她只是看到蒙古人成了中原霸主,才反推父母和弟弟已死。
至少從明面上來看,郭靖可能戰死,但黃蓉一定不該戰死。
就因為她是深明大義的人,哪怕夫君死了,她也有活下去的理由。
二、命不該絕的黃蓉
郭靖之死在書中早有伏筆,無論是《射鵰英雄傳》末尾的那首暗示郭靖的前路會格外坎坷的詩,還是《神鵰俠侶》中郭靖對楊過提到的諸葛亮的事迹,都在暗示郭靖最終會如同諸葛亮一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或許黃蓉原本也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想法,夫君要死,她就與夫君一同戰死,但在有了「倚天屠龍計劃」之後,她就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郭靖和黃蓉將《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藏在了桃花島,接著便用楊過留下的幾柄佩劍熔鑄了倚天劍、屠龍刀,在熔鑄刀劍的過程中,他們還將兩塊鐵片放進了刀劍之中,那鐵片上刻著的便是兩本秘籍的存放地點信息。
顯然,明眼人已經看出問題所在了,負責保管刀劍的郭破虜與郭襄不適合去護送秘籍,只有郭靖夫婦信任,且對桃花島格外熟悉的人才能執行這個任務,如此一來,黃蓉就一定會成為那個護送秘籍的人。

(郭靖、黃蓉劇照)
甚至黃蓉應該會一直留在桃花島,以確保那秘籍不提前被人發現。
可後來周芷若到桃花島上找到那兩本秘籍的時候,並沒有看到有某位前輩的遺骸在旁邊,顯然,黃蓉放好秘籍之後,確實又重回襄陽了。
但她即便回去,也不一定要死磕到底,她完全有可能在救出家人後帶著家人一起逃出生天,可她為何沒這麼做?
或許是因為她目睹了女兒的遭遇。
三、殘酷的真相
其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沒有,那就是郭襄在提及他們一家的結局時,提到了父母和弟弟,唯獨沒說姐姐郭芙的去向。
顯然郭芙並沒有戰死在襄陽,那她去哪兒了?
若無意外,只有一種可能,她是被忽必烈搶走,淪為忽必烈的小妾。
下面便是筆者基於原著的推測。

(郭芙、黃蓉劇照)
在有耶律齊和郭靖保護的前提下,忽必烈要搶走郭芙應該也不容易,如此一來,襄陽城裡必然是出現了內鬼,那人會是誰?
很簡單,看誰貪生怕死就知道了。
首先就是安撫使呂文煥,當兵臨城下時,他想的不是如何禦敵,而是想著如何保命,甚至還躲到自己小妾的懷裡。
說是:「在襄陽城下,攻城戰也激烈展開。安撫使呂文煥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掛,卻帶兩名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顛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難……」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
這種人,他會不會背叛郭靖?
可想而知,這呂文煥多半是擒下了郭芙,將她送給了忽必烈,並與忽必烈裡應外合,出賣了城中的信息,這才得以保全性命。
郭靖再次面臨女兒被俘的情況,只是這一次沒有楊過等人救場,他無力回天,最終力戰而亡。

(忽必烈劇照)
而黃蓉見到夫君已死,女兒又落入蒙古人手裡,自己也孤掌難鳴,悲憤交加的她最終會選擇拔劍自刎,免得活著被擒,反而受罪。
如此一來,一切的前因後果就說得通了。
而郭襄不忍直面那段真相,於是只將父母及弟弟戰死的消息傳了下去,對於姐姐的經歷,則絕口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