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芽
不是熹妃回宮,更像純元復活。不到三天,李子柒就成為了互聯網的精神白月光。
「李子柒更新了一條視頻,請查收!」11月12日下午16:30,很多人手機里彈跳出了這條消息。沒有大張旗鼓的預告,也沒有暗中涌動的復出傳言,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李子柒回歸了。
消息過於突然,以至於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恍惚甚至不敢相信,「原來是真的回來了」、「啊啊啊啊啊是李子柒!我看到以為這個賬號是假的。」
直到網友們半信半疑地點進頁面,超然世外的鄉野聖地、一個頂十個的利落動作、無需畫外音補足的文化傳承,以及那句聽過很多遍的「奶奶,我回來了」,還是那個味道,已經停更1217天的短視頻屆「白月光」李子柒,真的回來了。
粉絲們奔走相告、路人們驚嘆不已,一批批網友加入這場流量盛宴,共同將回歸推至熱度高峰。李子柒的全平台賬號也開啟新一輪漲粉,抖音粉絲2天暴漲800萬,微博、youtube粉絲也在持續壯大。
全網沸騰的背後,不論粉絲還是路人,都能從這場回歸中找到各自的情緒落點。
「21年還在上學,現在已經帶娃」;「等你這幾年,我分了三次手」,有人在李子柒走紅、停更、復出的漫長時間線里,感慨自己「從學生到走上社會」、「從單身到生子」的人生;「浴霸照棺材,屍體暖暖的」,「一切都變了但你好像沒變」,更多人藉此短暫逃離,在互聯網情緒對立愈發嚴重、裁員潮來襲、戰爭捲動全球注意力的當下,每個人處於內卷與焦慮中。
但李子柒好像一直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外界紛紛擾擾,偏偏她最爭氣。讓歲月靜好這種爛大街的辭彙有了具象化的呈現。
「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時候,她回來了」,「應該給李子柒諾貝爾和平獎」,yotube有網友如此評論,有些誇張但引發無數點贊。
從商業角度來看,此次復出意味著李子柒與前公司微念的糾紛落下帷幕。復出當天,微念回應道「目前李子柒與微念沒有內容創作方面的合作,但李子柒品牌由微念在特定類目範圍長期獨佔許可經營。」
但互聯網的關注點不再瞄準這裡。她的內容依舊無可超越,她的風格開啟新的風潮,她到底能連更幾條?除了造房子、打柜子、做絨花,還有哪些是她不會的?更多話題發酵,圍繞在李子柒其人和她發布的內容中。
猶記得她停更的2021年,不真實、造作、競爭壓力、熱度持續性等關於李子柒的探討比比皆是,但本次回歸,壓倒性的好評和期待成為主流。
從開創田園牧歌賽道,到成為全網最後一塊精神聖地。從陷入口碑和商業爭議到成為穿越周期的創作者代表。在網紅被批量制、又快速坍塌的當下,李子柒更像一種時代符號,寄託著不同周期下大眾對優質內容的評判,對美好生活的標準。求真務實大步向前之際,不少人嫌她漂浮不接地氣,「虛頭巴腦」;掙扎內卷困囿泥沼之時,離地三丈方能短暫脫離困境,「詩與遠方」。
長期的空白和過往的爭議,讓李子柒的回歸有了更多可解讀的空間,也讓「歸隱」從短視頻內容照進現實。
靜謐的清晨,在交織的呼吸聲與腳步聲中,李子柒跑過長滿野花的小路,迎向雲海與朝陽。
這是李子柒回歸後首支視頻的開頭,沒有吸引人的神曲bgm和誇張的配音,沒有3秒鐘吸引人的懟臉鏡頭和炸裂內容,她依舊保持著3年前的風格,情緒由淺到深,再過渡到日常生活。
從12日下午到13日,李子柒連更三條視頻,每條都在10分鐘以上,分別製作了一件「雕漆隱花」的漆器作品、一個森林衣帽間,並在第三條視頻以一曲自彈自唱的《如願》,正式宣告歸來,配文「送給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
網友的買單意願超乎想像。不再是3秒看不到東西就要划走下一個的急迫,也不再是習慣性3倍速拉進度條的不耐,不少人願意點開橫屏,調高音樂,在沒有字幕的鄉音、缺乏解說的製作中,看完整個勞作過程。
雖然停更長達三年,但回歸後的李子柒,依舊是那個花數月時間沉澱一支短視頻的女孩,甚至凝聚了更多時間與精力,展現了一種極致的理想田園生活。
回看三年前、甚至更早的互聯網,彼時氛圍還算融洽,對立情緒、性別議題沒有今天這麼敏感,大家還能自由地表達的觀點;內卷也只是一種調侃,職場壓力也沒到發瘋和玩抽象來化解的程度;當時的大家從精神到年齡還算朝氣蓬勃,對未來有樂觀的想像......
再看現在,網友為《再見愛人》里破碎的夫妻關係憤怒、爭執;因為脫口秀演員楊笠的表達數次進行輿論對峙;甚至將《如懿傳》《嚮往的生活》等過去的影視作品重新拿出來審判;樂於解構、批判的網友將大冰、晚晚、葉柯等互聯網網紅解讀出百種x學,從一個個梗里獲取短暫的快樂。
三年時間,互聯網情緒愈發敏感、生活不確定性成為常態,大家都迫切地想尋找一個情緒出口,也因此製造出了一個個已成為過去式的頂流網紅,諸如郭有才、余文亮、「王媽」。
李子柒的不變,彷彿讓置身於撕裂的互聯網情緒中的網友們看到一種希望,一個美好的、永恆的理想聖地。
而這種情緒也傳遞到了海外,某種程度上來說,匯聚了不同文化、不同國家的海外社交平台上,對立情緒更加嚴重,關於世界變化的探討更加頻繁,從巴以衝突到民族情緒,網友們的精神更加緊繃。
在李子柒復出更新的評論區,卻異常地和諧,都在表示歡迎、表達欣賞。「第一次見全世界網友評論這麼和諧統一」,有網友評論道。#李子柒評論區 世界大和諧#還登上了熱搜。
雖然理想的田園生活在過去,也招致一些非議,認為「背離了真實的農村生活」,但經過這幾年的情緒按摩後,大家又重新在這樣的內容中找到慰藉,正如《我的阿勒泰》的好口碑。
「以前是覺得生活沒有那麼美好,過度美化農耕是一種欺騙,對李子柒的視頻很難喜歡,最近回歸也跟風看了看,瞬間覺得好治癒啊,現在已經不想看一地雞毛。就算假又怎麼了?有人願意花這麼長時間、費這麼大精力給我看美好世界,爽都來不及」,這兩天才入坑的小藍告訴我們。
對於核心粉絲而言,李子柒的回歸就像一個時鐘,提醒自己的變化,很多粉絲實際是藉此來憶往昔。圓圓從18年開始關注李子柒,「當時剛畢業,經常在項目上出差,一呆就是幾個月,看到李子柒的時候就覺得她很厲害很強大,視頻確實也很走心,就一直關注著。」
如今的圓圓已步入婚姻,換了城市生活。「看到李子柒回歸的時候,就覺得很牛,也想到當時的自己,雖然辛苦但也扛下來了,現在更多是『支持』的心態吧。」
「回憶都回來了,李子柒還是那個李子柒,我已經從大學到了工作,那些失去的青春,好像在這一瞬間全部回來了」,很多網友感慨道。
就連大家挂念的婆婆也如期出現在視頻中,「真好,婆婆還在」,很多人在婆婆出鏡的那一刻濕了眼眶。
這兩天,李子柒的相關話題在不斷發酵,精美視頻背後的辛苦也陸續被挖出,第一次做漆器失敗、深夜嚎啕大哭;學漆藝時嚴重過敏,渾身長滿紅包......這些細節進一步補充了美好的另一面,讓故事得以完整,讓「歸隱」有了更厚重的意義。
歸來仍是頂流的背後,是李子柒用一種確定的美好為大家創造了一個精神棲居地,從粉絲到路人、從國內到海外,給當前大情緒下緊張的網友們,帶來了短暫的慰藉,又一次成為互聯網精神圖騰。
契合互聯網情緒外,李子柒的成功回歸,也反映出「粉塵化時代」依舊能有人願意停下來,看完一支十幾分鐘的無劇情、無爭議內容。
三年的時間,被擠壓的不止是情緒,還有內容消費的長度。
「碎片化時代」已經不足以描述今天的互聯網,「粉塵化時代」作為代替登場。在爆炸的信息和情緒中,大家的耐心被消磨殆盡,走的越來越快。單集一分鐘的短劇,成為新的時代產物。
殘酷一點說,沒有信息量、沒有觀點、也沒有情緒的長內容,現在幾乎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即便那些資料紮實的內容還能吸引一些用戶,但最終也會到在商業化的高牆下。
李子柒動輒十分鐘以上的內容,看似已經與這個互聯網的節奏格格不入了,畢竟短視頻都可以倍速。
這種變化也真實地反映在部分粉絲身上,「我現在不怎麼看李子柒了,不是內容不好,而是我看不進去長視頻了,李子柒的視頻就在那裡放著,時不時瞄一眼」,圓圓向我們坦言。
即便如此,李子柒此次回歸,網友的買單意願超乎想像。不再是3秒看不到東西就要划走下一個的急迫,也不再是習慣性3倍速拉進度條的不耐,不少人願意點開橫屏,調高音樂,在沒有字幕的鄉音、缺乏解說的製作中,看完整個勞作過程。
某種程度上,大眾的買單,更像是一種對流逝青春、人生歲月、過往心境和一去不返的互聯網的一種懷念。
「太治癒了,我反覆刷了好多遍,還作為bgm聽了很多次」、「看她的作品讓我內心很平靜,能真靜下來去享受」、「現在還能有人花幾個月的時間做一支視頻,太難得了」......
這種「意外性」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李子柒個人ip的強大和無可取代。
尤其是「短」與「快」帶來的弊端,正在反噬著博主,也傷害著那些「真心愛過」的粉絲。從「王媽」的全網塌房、到東北雨姐直接查無此人,如今「成為頂流」與「跌落神壇」的距離越縮越短。
同時,李子柒更是恰好符合了「當代大女主」的人設想像。獨身一人對抗資本,當年一句「資本真是好手段」讓其成為普通人的英雄;在不幸的原生家庭中吃盡苦頭,李子柒多年與奶奶相依為伴;踩中短視頻風口走上人生巔峰,隱退三年歸來仍是頂流。
性別議題尤為凸顯的當下,李子柒更是成了「大女主」的代表,在粉絲和創作者中有著極高的認可。
同時,李子柒的內容獨特性不僅體現在質感上,更是成為一種行業標杆,影響著助農、田園、日常等多個內容賽道。
在評論區中,除了路人和粉絲,有很多是粉絲眾多的成熟博主。「子柒姐姐終於回歸了,正是17年的時候被姐姐的農村生活種草,畢業後自己也成為了一名三農博主,姐姐是我努力的風向標!」@小池改造日記目前有4.7萬粉絲,是一位「整頓支持失敗後的00後」,主要分享農村小院生活。
在抖音有450萬粉絲的助農博主@李娃娃,也留言「終於等到你」。
有人曾說過,李子柒的內容隨便開闢一刀都是一個垂類,事實也是如此,早期的李子柒帶動了「助農」賽道的崛起,影響了無數博主。歸隱復出後的李子柒,更是成為大家心中的「白月光」。
此外,復出後的李子柒對「非遺文化」的重視,也讓其內容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蘊。
雖然此前傳統文化一直都是李子柒的視頻內容之一,但新更的視頻中,基本上都是關於非遺手藝,例如精心雕刻的柒器、絨花綻放的蜀錦。網友在李子柒的視頻中,看到了傳統文化的美,也了解到了背後製作過程和承載的匠心。
在新華社採訪中,李子柒也表示,「未來會嘗試做更多非遺傳承的事情,比如知識產權的保護,非遺文化的傳播。」
最後想提的是,李子柒並沒有獨家簽約任何平台。據剁椒spicy了解,歸隱三年中,不止一家頭部平台三顧茅廬,希望請得「諸葛出山」,簽約獨家協議。但從結果來看,此次李子柒的復出依然面向全渠道,內容同步發布,主打「雨露均沾」。熱度加持下,各平台也主動做了相關話題或主題性合作。例如抖音設置了「和李子柒一起看非遺」的專屬頁面、小紅書發起了#三年了最愛的還是李子柒的話題,吸引大家積極發帖。
雖然過去更多是平台造神,用戶分層,喜歡辛巴、熱愛李佳琦、痴迷章小蕙的各自狂歡,但李子柒的案例卻能說明,在足夠強勢、搶手的內部創作者面前,洶湧而來的流量會將一切壁壘打通,呈現出一場超越性別、年齡、城市的話題大地震。
從2015年發布第一支視頻至今,李子柒用10年的時間,跑贏了不斷更新、規則林立的內容平台,也用「歸隱三年」重新蓄勢,化身成為互聯網精神圖騰。
只要田園牧歌的風還在繼續吹、心裡某個地方的白月光足夠亮,李子柒的故事且有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