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整改後腳再被抓包,安全巡查豈容陽奉陰違

2024年01月13日22:41:19 搞笑 2368

前腳整改後腳再被抓包,安全巡查豈容陽奉陰違 - 天天要聞

2023年11月14日至22日,國務院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組第十六組對吉林省進行現場考核巡查,共發現各類問題隱患198項,6項為重大事故隱患。其中,有的企業問題仍未整改完,整改報告卻能得出「符合規範,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結論;有的企業突擊檢查發現問題後負責人當場叫停,但僅隔十分鐘又被再次抓包;還有企業安全主管才具備叉車駕駛員證,但當專家提出要檢查叉車時,企業負責人卻直接「違章指揮無證人員駕駛叉車前來受檢,也被抓了現行」。

簡直離了個大譜。據南都報道,類似單個拎出來都可以上熱搜的個案並非孤例。如上各種「鬥智斗勇」的安全巡查,本身規格不可謂不高,公開資料顯示,此次考核巡查是黨的二十大後首次以國務院名義開展的,也是首次與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銜接,不僅規格高,而且分量重。

且從全國範圍來看,20個考核巡查組已完成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23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現場考核巡查,共發現問題隱患5732項,其中重大事故隱患209項,移交倒查責任問題線索104項。而就是在地方各級政府對巡查空前重視的背景下,依然出現如此頻繁、低級的安全生產問題和重大事故隱患,實在匪夷所思。

面對巡查組發現並且明確指出的問題,是否積極整改是一個層面的問題,是否在整改過程中繼續造假、參與隱瞞則是另一個層面的嚴重問題。

在部分案例中,已經發現了的安全隱患,並被指出後,後續整改評估報告卻再次為問題背書,認為「整改後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標準規範規程要求,具備安全經營條件」。但事實上,經巡查組再次實地複核後卻被打臉。到底整改沒有,還是說涉事企業以及地方監管依然想當然地認為「用報告落實報告」這一套慣性做法,並沒有那麼容易露餡?

再去看被巡查組較真的企業安全生產監控牆,十分鐘前指出監控所示的安全問題,隨行負責人當場叫停,可謂立行立改,但也就上下樓的工夫,巡查組就發現,前述據說被果斷糾正的問題居然依舊存在。監控上牆是很多地方顯示對安全生產高度重視的一種形式,但監控有沒有專人盯著、會不會在發現問題後快速直達糾正,則是決定了監控上牆措施會不會成為擺設、能不能發揮監督作用的關鍵。

如此明火執仗的違規違法,卻需要中央巡查組的火眼金睛來發現,這對於地方監管執法的法定職能履行無疑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不誇張地說,這不是一家企業的安全生產隱患,而是一整套監管執法機制能否有效運行的制度問題。當然,國務院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組的全程,依然屬於行政權力運行中自上而下行政監管督促的範疇,不論哪個階段發現了問題,並且指出問題,都是希望能夠通過行政監督的力量實現安全生產的萬無一失。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地方監管執法與涉事企業之間的某種微妙關係,可能使得監管執法與所謂營商環境之間存在某些互斥的因素。不是說優化營商環境就不能嚴格監管,企業存在問題卻得不到及時預警和糾正,非要等到「安全生產無小事」這句話真的到了再次被印證的時候,損失的一定是無可挽回的生命財產。

對問題企業的所謂偏愛、厚愛,恰恰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安全生產需要每一個環節的監管較真,需要牢固樹立「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識,要明白監管不是在找茬,是在救命。而這一切,都迫切要求更嚴肅的問責,用足用好現有法律追責手段,監管權威立起來,消極應付的氣焰才能打下去。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