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公元前223年,楚國最終被秦國消滅。在楚國的歷任君主中,楚惠王顯然不是最出名的一位。不過,作為楚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楚惠王的貢獻也是不能忽視的。

一
具體來說,楚惠王,羋姓,熊氏,名章,楚昭王之子,其母越姬是越王勾踐之女。楚惠王出生前,強大的吳國對楚國構成了威脅。於是,楚國和越國聯姻。楚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89年),楚昭王將要和吳國作戰,卻在出兵之際病逝。在楚昭王去世後,楚惠王即位。
楚惠王二年(公元前487年),令尹子西將楚平王之子太子建(楚惠王伯父)的兒子勝(白公勝)從吳國召回楚國,任命他為巢邑大夫,稱為白公。白公勝的父親當初被鄭國人殺害,所以他請求出兵討伐鄭國。對此,楚惠王沒有答應。
楚惠王八年(公元前481年),晉國討伐鄭國,鄭國向楚國告急,楚國派子西救援鄭國,子西救援鄭國後接受鄭國賄賂而回。白公勝知道後,更加生氣。 於是,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白公勝發動了兵變,他不僅派人殺死令尹子西、司馬子期等楚國大臣,還趁機劫持楚惠王,想殺死他。

危急時刻,楚惠王的隨從屈固背著楚惠王逃到楚惠王母親越姬的宮裡。與此同時,白公勝自立為楚王。當然,白公勝此舉是不得人心的,因為楚惠王即位後任人唯賢,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國勢得以迅速復甦。所以,楚國內部大部分人是支持楚惠王的。
二
一個月後,在楚惠王的號召下,葉公沈諸梁率領軍隊進攻白公勝。此戰,葉公沈諸梁由都城北門而入,得到箴尹固和楚國國人的協助,打敗白公勝,白公勝因走投無路,於是自縊身亡。在平定叛亂後,楚惠王恢復王位。
楚惠王十一年(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因白公勝之亂時,陳國侵襲楚國,便派子西之子公孫朝率軍奪取陳國的麥子。在這場戰役中,陳國的軍隊難以抵抗,公孫朝於是包圍陳國。同年七月初八日,公孫朝之軍殺死陳國國君陳湣公,滅亡陳國,並以陳地設置為縣。

在春秋時期,陳國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諸侯國,比如陳國的後人田完逃到齊國,最終在戰國時期完成了田氏代齊。不過,陳國的國力相對弱小,無法阻擋被楚國消滅的結局。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巴人攻打楚國,包圍楚國的鄾地。同年三月,楚國將領公孫寧、吳由於、薳固在鄾地擊敗巴軍。
楚惠王十三年(公元前476年),楚惠王派葉公沈諸梁率軍攻打越國,楚國的勢力發展到東海,之後楚國不斷向淮海一帶擴張。
三
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派兵攻滅蔡國。兩年後,楚惠王滅亡杞國(今山東安丘東北)。在此基礎上,楚國趁機擴張到泗水一帶,並藉機攻打宋國。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平定叛亂後,楚惠王頻繁對外用兵,先後滅亡陳國、蔡國、杞國等諸侯國,並將楚國領土擴展到東海、淮海、泗水一帶,這為楚國在戰國時期稱霸一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楚惠王五十七年(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其子楚簡王繼位。自公元前488年到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在位時間長達57年,這不僅超過了楚國的歷任君主,放眼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在位57年也是屈指可數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