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暴露的女主播們在直播間內齊跳充滿性暗示的舞蹈動作、團播成員在直播打賞驅動下上演貼身熱舞……中央網信辦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整治重點明確指出,要整治打擊網路直播中利用低俗內容刺激打賞等突出問題,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近日調查發現,一些以女團或者男團的形式進行團體表演的直播間,常靠擦邊舞蹈等軟色情內容畸形引流,誘導觀眾打賞。而在這背後,mcn機構的身影隱現。
專家認為,部分mcn機構為逐利主動策劃、推動低俗內容,通過腳本設計、人設包裝和流量運營,將團播「擦邊」標準化,需對此承擔相關責任。
亂象:
從舞蹈表演到互動環節,團播「擦邊」誘導打賞
「團播」即為團體直播,是集合多名男(女)主播同台直播,被配備主持人控場熱場的直播形式。現在常見的團播,主要以女團、男團的集體演出形式為主,內容多為舞蹈表演,包含團體表演、個人表演的交換演出模式。同時,團播還通過設計劇本、互相pk等互動形式,增強觀眾的參與感與打賞意願。
「一夜入賬350萬」「過氣偶像下場做團播後爆紅」「頭部公會進211校招」……從相關報道可見團播這一新興直播賽道的火熱。然而,自團播誕生以來,因頻繁出現低俗內容而備受爭議。社交平台上,網友的吐槽聲不斷,諸如「真的不是軟色情嗎」「光明正大地擦邊」「直播內容讓人不適」等質疑。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從穿著性感的主播、充滿暗示的舞蹈動作到引人遐想的互動環節,不少團播直播間都隱含擦邊內容。進入一些團播直播間,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主播們具有挑逗性的穿著,比如低胸裝、超短裙等暴露服裝。有些看似正常的貼身長裙,在直播間的特定打光下,完全顯露出主播身材曲線。直播間鏡頭不時聚焦在主播的胸部、臀部等身體部位,通過放大特寫等鏡頭語言引導觀眾的視線。
在舞蹈環節,扭胯、扭腰、摸胸等動作被反覆演繹,甚至被包裝成所謂的「特色舞蹈」。一名團播從業者曾向媒體透露,團播舞蹈套路多帶有暗示性。例如,老歌《搖太陽》,在團播直播間被改編為「搖胸」,主播需在相應歌詞處做出搖晃胸部的動作。
除了舞蹈表演,團播中的互動環節也時而踩在軟色情的紅線上。為了刺激觀眾的打賞意願,團播直播間設計了多種的互動形式,觀眾打賞不同檔位的禮物,可觸發相應的演出內容。例如,在某短視頻平台上,賬號「***浪(團隊招新)」的團播直播間內,觀眾可通過打賞砸去最大直徑遠高於主播的充氣足球,將正在室內水池中衝浪的女主播砸入水中,上演「濕身誘惑」。「就喜歡看這種」「再來一次」,觀眾的興奮度在主播落入水後明顯提升。主播重新站上衝浪板後,不多時就因為觀眾打賞觸發的砸球而再次落入水中。整個衝浪表演環節,觀眾打賞不斷,主播們的衣物始終處於濡濕狀態。
此外,賣cp也成為引流手段。在某短視頻平台,「****男團」所屬的團播直播間內可見,觀眾可打賞指定兩名成員跳「cp舞」,有時是兩名男主播赤裸上身貼身熱舞,有時是一方身著女裝,另一方使用「皮帶」「教鞭」等道具,重複擦邊動作。出現這類曖昧鏡頭時,用戶留言量飛速上漲,直播間評論區被主播cp名稱刷屏,充斥用戶發送的直播禮物動效。
背後:
直播頻現低俗內容,或是mcn機構操縱
團播的多人協作特性,決定了每個直播間背後都有一支專業運營團隊負責內容策劃與執行。除了出鏡主播外,團隊還包括編導、運鏡師、燈光師等幕后角色。南都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隱含「擦邊」內容的團播賬號主頁明確標註了所屬mcn機構(如「xx傳媒」「xx時代」),或附上團隊經紀人的聯繫方式(如「團隊經紀人xx」)。這些細節透露出,低俗內容頻現的背後,mcn機構的身影若隱若現。
南都記者檢索發現,團播遊走規範底線的低俗亂象持續已久,此前已有多家媒體曝光。這些mcn機構要求旗下主播穿著暴露服裝進行直播、制定標準化「擦邊話術清單」及「3分鐘誘導打賞流程」等,系統性地製造低俗內容以刺激觀眾打賞。
比如,重慶某mcn機構曾因旗下多個直播間低俗內容被平台封禁。該機構主播集體控訴稱,公司強迫其進行擦邊表演,如做出性暗示表情或與其他女主播貼身熱舞,否則需支付高額違約金並離職。一名匿名主播透露,最初內容尚可,但後來公司要求做出越來越出格的事情,「包括擺出帶有性暗示的表情、和其他女主播抱在一起跳舞等」。
行政處罰案例進一步揭示了mcn機構為逐利而操縱低俗內容的行徑。如在體操冠軍吳柳芳的抖音賬號風波中,抖音安全中心查實,其簽約的mcn機構「大海星辰」操縱包括吳柳芳賬號在內的多個賬號,多次發布低俗內容以達到吸粉引流目的。最終,該機構旗下11個賬號被處以禁言、暫停營利許可權、清除違規增長粉絲等處置措施,mcn機構「大海星辰」也被限制後台賬號管理功能30日。
專家看法
抵制網路直播低俗內容 mcn機構責無旁貸
團播作為直播行業的新風口,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價值。然而當下,擦邊內容成為少數機構的「流量捷徑」,低俗亂象叢生,制約了其健康發展的步伐。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看來,當前部分團播存在明顯的低俗、擦邊行為,如主播衣著暴露、舞蹈動作暗示性強、互動環節設計帶有性挑逗或物化女性的元素等。這些低俗內容將直播行業與「擦邊」「獵奇」等負面標籤綁定,有損直播行業形象,不利於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而且,未成年人是直播的主要用戶之一,直播中的低俗元素可能扭曲其審美認知,誘發模仿行為。
mcn機構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鄭寧指出,一些mcn機構為了追求流量和商業利益,主動策劃、推動低俗內容。mcn機構通過腳本設計、人設包裝和流量運營,將擦邊內容標準化,對主播進行「擦邊技巧」培訓,鼓勵他們通過暴露衣著、性暗示動作增加打賞收益。此外,有的mcn機構還會通過刷量、買粉等手段製造虛假流量,誘導平台演算法推薦低俗內容。
今年初,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網路信息內容多渠道分發服務機構相關業務活動管理規定(草案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明確mcn機構不得直接或組織、教唆、委託、協助簽約的網路賬號實施12種行為,包括宣揚不良價值觀、傳播不良生活方式、鼓吹低級趣味等。
鄭寧認為,在抵制網路直播低俗內容方面,mcn機構應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機構需對簽約賬號發布的內容進行合規審查,不得違規操縱旗下網路賬號,不得以任何形式允許第三方違規使用其後台管理賬號或旗下網路賬號。若mcn機構違反規定,將承擔包括警告、通報批評、限期改正等在內的行政責任,以及被平台依法依約採取的警示提醒、限期改正、暫停營利許可權、限制提供服務、入駐清退、納入黑名單等措施。
南都調研 總第695期
統籌:凌慧珊
采寫:南都記者 梁雅媛
製圖:元寶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