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2日),魏國皇帝曹髦,因為不滿權臣司馬昭專權,持劍登上輦車,率領幾百宮中的奴僕,討伐司馬昭,試圖奪回朝政大權。
在這前一天晚上,曹髦曾召見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和散騎常侍王業,與他們商量對策,曹髦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逼得越來越緊,我不能坐等被他廢掉,遭受恥辱,現在,應該與你們一起討伐他。

幾人力勸曹髦,王經說,昔日魯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專權,討伐失敗,因而丟掉了國家,被天下人恥笑。司馬昭的黨羽遍布朝野,很多人都為他效力,也不是一天了,加上宮中也沒有什麼宿衛,缺少兵力,如果貿然行動,肯定不妥,現在還不是時候,不能行動,以免招來殺身之禍,還是再深思熟慮,研究研究。但是,曹髦執意不聽。
曹髦氣炸了,從懷中掏出黃絹詔書扔在地上,說,就這樣決定了,即使死了,又有什麼可怕的?何況,還不一定能死呢?說完,就進內宮去見郭太后去了。
然而,這三個人中,出了兩個叛徒,王沈和王業見大事不妙,立即跑去向司馬昭告密,從而,讓司馬昭得知消息,有了防備。
王經是忠於曹髦的,他始終沒有背叛曹髦。
次日,曹髦便拔劍等輦討伐司馬昭,當曹髦率領一幫宮中奴僕走到東止門的時候,遇到了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和他的部下,曹髦見有人阻攔,立即上前怒聲呵斥,司馬伷的兵士看到皇帝發怒,一鬨而散,都嚇得逃走了。
這時,司馬昭的親信中護軍賈充,帶兵趕到,在南面宮闕之下擋住了曹髦,曹髦號令隨從行動,並親自用劍拼殺。眾人怕傷了皇帝,不好交代,於是,都想要退卻,眼見賈充的軍隊將敗。此時,軍中一個二愣子、騎督成倅之弟,擔任太子舍人的成濟,上前問賈充:「現在事情緊急,怎麼辦?」

賈充趁機說:「司馬公養你們這些人,正是為了今天,還有什麼可問的?」
於是,成濟立即衝到曹髦面前,用長戈將曹髦殺死,戈刃從前胸插入,後背露出。就這樣,身為魏國皇帝的曹髦當場被殺,死時,還不到二十歲。
司馬昭聞訊,裝作大驚失色,開始了自己影帝級的表演,他跪倒在地,大聲哭喊。司馬昭的叔叔司馬孚也跑過去,把曹髦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司馬昭還不如他叔司馬孚,至少他叔還敢自責,不管司馬孚是出於真心還是假意,至少人家敢說,而司馬昭連裝都不敢裝。
這還不算,曹髦被殺後,司馬昭又開始了殺人誅心。

五月初八,司馬昭假借郭太后之口,即魏明帝曹叡的皇后,開始向曹髦身上潑髒水,讓郭太后下旨,曆數曹髦的惡行。
大意是說:當初之所以選立曹髦為帝,是看中他「好書文章,冀可成濟」,但是不成想曹髦「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太暴虐了,連我這個太后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尊重了,我數次斥責他,都不見效,後來和大將軍司馬昭商量,要廢掉他,大將軍認為他年幼無知,但還有救,可以雕琢,要以觀後效。但沒想到他竟然得寸進尺,越來越不像話,還拿弓箭射我的宮殿,箭甚至落在我的面前。我前後數十次讓大將軍廢立他,曹髦知道後,懷恨在心,賄賂我身邊的人,企圖下毒害我。後來事情敗露,居然出兵到西宮來殺我。這時,幸虧大將軍及時知道,有所防備,而曹髦他自己混雜在士兵之中,被大將軍的將士殺死。這小兒「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應當「罪廢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禮葬之」。
郭太后不管是不是出於真心,還是被逼無奈,最後下旨,建議以平民之禮安葬曹髦。
司馬昭不但殺了曹髦,將弒君之罪洗白得一乾二淨,甚至還將曹髦之死,說成了是罪有應得,他司馬昭是為太后除害,那意思就是有功之臣了。
為了掩人耳目,堵天下人之口,司馬孚、司馬昭和太尉高柔等人,假惺惺上疏,請求太后開恩,以王禮將曹髦安葬。
曹髦在洛陽西北三十里下葬的時候,現場只有幾輛車,也不設旌旐,圍觀的百姓看了說,這就是前日所殺的天子。」百姓們都掩面悲痛不已,敢怒不敢言。
二十天後,司馬昭為了給憤怒的眾人一個交代,不捨得殺賈充,找了一個替罪羊,將動手殺死曹髦的成濟殺死,誅滅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