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旅遊後你會發現,烤饢是當地非常重要的主食之一,街頭巷尾幾乎都能買到。據說它的製作與食用歷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與新疆乾燥的氣候和絲綢之路貿易密切相關。在新疆各族飲食結構中佔據不可替代的地位,故而又有「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的說法,歷史上的伽師人更是以打饢謀生著稱。
其實我個人並不是很喜歡吃饢,只偶爾才會想到嘗個「鮮」,雖然受網路上一些主播的影響,曾經也想多買幾個當窮游路上的乾糧,但其實烤饢只適合新鮮吃,剛出爐的時候有一面既帶點脆,又散發著天然的麥香,放涼以後口感就會大變,有時候還嚼而不爛,柔韌性可謂十足,所以但凡有的選擇,不建議遊客一次性買很多,還是吃多少買多少為佳。
有趣的是大概隨著南來北往到新疆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各地美食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容,在我看來,如今的新疆烤饢口味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像我在喀什郊外的鄉鎮,就遇見過烤饢里直接放肉的,五塊一個的價格在現場口口相傳的廣而告之後。立刻吸引來許多原本只是路過的自駕小車,很多都直接支付買了幾個去。
而在喀什市區,通過網上的口碑信息我找到這家烤饢店,發現除了原味之外,最受歡迎的反倒是這种放蔥花的。到這家店買饢的大部分應該都是本地人,在我之前,剛好看到一位大姐拎著至少五六個饢,滿滿的一大袋放到電瓶車上,然後珊珊而去,拐彎進了對面小區的巷子。略顯尷尬的是,我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胃口,現場買了兩,結果一個都沒吃完,後續正如前面所說的,完全是抱著不浪費糧食的心態,花了一晚一早,才把剩下的麵餅(這時候已經不是饢了)當作夜宵和早餐,嚼巴嚼巴搭配著可樂和酸奶給吞了。
因為我個人始終覺得作為遊客,是沒有資格來推薦喀什當地美食的,在這裡只做個簡單的分享,僅供大家參考。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到了旅行目的地後,大家可以自己通過地圖查找附近的美食街或者網紅店,對於廣泛流傳的好評,切記不要盲從,多看些相關的差評和追評才是王道。在烤饢這方面也同樣如此,我當時只是覺得這家店離住處最近,才做出的選擇。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烤饢店離喀什市第十一中學很近,是某某小區的臨街店面,個人覺得這裡的烤饢應該是喀什當地比較正宗的味道,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