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館、麻辣鍋、牛肉粉……一到飯點各種辛辣味「嗆得人難受」,沿街餐飲商戶油煙擾民難題如何破?

圖說:沿街餐飲商戶油煙擾民 新民晚報記者 李曉明 攝 (下同)

沿街川菜館、麻辣香鍋、牛肉粉館一字排開,一到飯點各種辛辣味就撲鼻而來,嗆得居民不敢開窗。浦東新區博華路蓮園路一帶居民反映,該處沿街餐飲店存在油煙擾民,油煙凈化設備清洗不到位的現象,居民不堪其憂。

沿街商鋪 油煙擾民

5月10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浦東新區轉交的一件群眾信訪舉報件反映,北蔡鎮博華路蓮園路一帶10家沿街餐飲店存在油煙擾民、油煙凈化設備清洗不到位等問題。北蔡鎮當天組織監管執法人員進行現場檢查,確認信訪舉報件反映的部分問題屬實,現場部分餐飲店確實存在餐飲油煙擾民現象,立即對涉事餐飲店進行了立案查處。

5月18日上午,本報記者跟隨執法人員再次來到博華路蓮園路現場查看。博華路沿街一排商戶中大多數為餐飲店,其中有川菜館、牛肉粉、早點鋪等,商鋪後面則是居民小區海東公寓,部分餐飲店位於商鋪屋頂的排煙口正對著小區。此時正是午飯時間,記者站在樓下聞到了餐館燒菜飄來的香味。

「之前沒有整改的時候,這些餐飲店開火時都是油煙味,尤其是川菜館、麻辣鍋,味道辛辣刺鼻,嗆得人直打噴嚏咳嗽不止,我們居民平日里都不敢開窗。」海東公寓小區居民張阿姨告訴記者,隨著天氣轉熱,樓下的餐飲店營業時間也延長了,如不及時整治,居民將繼續飽受油煙之苦。

而在監管執法人員此前進行兩次現場查處後,相關情況已經得到改善。在川菜館的二樓,記者看到原本積滿油垢的抽油煙機經過清洗後,已經變得錚亮,燒菜產生的油煙經過凈化過濾後氣味也變得不那麼刺鼻。餐飲店負責人還向執法人員出示了油煙凈化裝置的安裝單以及相關清洗記錄。

立案查處 提級管理

「接到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轉交的群眾信訪舉報件後,我們第一時間就來到現場核實查處。」北蔡鎮城管中隊副隊長顧建華向記者表示,北蔡鎮當天組織監管執法人員進行現場檢查,確認信訪舉報件反映的部分問題屬實,10家餐飲店中有1家已經停業搬離,其餘9家餐飲店都安裝了油煙凈化設施,但是其中4家無清洗記錄,1家現場無法提供清洗記錄。對這5家無法提供油煙凈化設施清洗記錄的餐飲戶,相關監管執法部門進行了立案查處。

為進一步夯實整治成效,5月15日,北蔡鎮對現場開展了二次複核。發現6家餐飲戶無法正常運行油煙凈化設施,3家能提供相關設施資料及清洗記錄。北蔡綜合行政執法隊根據現場複核結果,對6家餐飲戶進行了進一步立案處置。

顧建華表示,根據《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安裝和使用油煙凈化和異味處理設施以及在線監控設施,並保持正常運行,排放的油煙、煙塵等污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標準。定期對油煙凈化和異味處理裝置進行清洗維護並保存記錄,防止油煙和異味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如未保持設施正常運行或者未定期對油煙凈化或異味處理設施進行清洗維護並保存記錄的,由生態環境部門責令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治。

「在日常監管中,我們還會根據經營者的違法、風險等情況實施分類分級監管。」顧建華表示,涉案經營者如此前無案底,這次被立案查處後,將從低風險變為中風險,檢查頻次從一年一次提高到半年一次。

在線監測 聯動監管

「油煙擾民」問題歷來是影響城市管理和發展的一項頑疾,更是關乎市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難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與「油煙擾民」相關的市民投訴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平衡好守護城市「煙火氣」和解決惱人「油煙味」,成為執法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

目前,北蔡鎮已有近400家會產生油煙的沿街餐飲店安裝了油煙凈化設施,基本做到動態全覆蓋,同時根據沿街餐飲店更新較快的特點,鎮各職能部門積極做好相關信息的動態更新和經營情況的長效監管,對於新開業的餐飲商戶,告知督促其立即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等環保設備,辦理排水許可證等規範手續,確保其合法合規經營。

同時,北蔡鎮正積極配合新區相關部門,推進餐飲油煙在線監測系統安裝使用。接下來還將試點探索沿街餐飲許可聯動和分級分類監管機制,發揮協同優勢,提升監管實效。

新民晚報記者 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