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食記:湘鄂融合的漁伯伯土菜館

由於老闆的老家是湖北宜昌,一座淡水魚極為豐富的富饒之地,所以漁伯伯土菜館的菜品,以宜昌鮰魚和各式清江魚為主打,再結合湖南的鄉土菜作為一個融合,所以漁伯伯土菜館確切的說,是一家極具特色的湘鄂菜館。

各式湘西腊味和有機蔬菜都擺放在店裡顯眼的位置,讓人對於這裡的食材一目了然,而在蔬菜中,兩頭好似祭祀用的臘豬尤為引人注目。

在水稻田裡生長的禾花魚,雖說個頭不大,但卻極富口感,記得在《舌尖上的中國》里曾評價這種魚,越小肉越嫩,由於在禾稻間長大,略帶土腥味,所以需要用各種辛辣作料來一起燒制,最後再用砂鍋呈上,肉質細膩,鮮味依舊。

紫蘇牛蛙算是地道的湖南做法,雖說也是燒制,但卻沒什麼湯汁,湖北做牛蛙講究嫩滑,而這種加了紫蘇的湖南做法,則更突出牛蛙的干香,然後還稍微保留了一點牛蛙的嫩度。

糯米筍一定要用筍尖的部位,然後加入湘西的熏臘肉一起炒制,才會豐富出食材的味道。

米糠腸,瀏陽特色,新鮮肥腸處理乾淨後,放入鍋里加米糠一起炒制,除了保留肥腸本身的味道之外,還增添了些許米糠的香味,最後風乾,同苦瓜一起炒制,別具風味。

手打肉棗湯,起源於長沙的一道美食,豬肉糜不加生粉,利用肉本身的粘性做成肉丸,這是一道講究工夫的菜,加入紅棗一起成湯,肉湯的鮮美得到了體現。

烹制的小南瓜也放入了少許的紫蘇。

鴿子燒排骨算是一道地道的湖北燒菜了,這個在武漢比較常見。

古法燒鮰魚,漁伯伯土菜館的招牌菜,這也算是最能代表湖北的特色菜之一,好食材加簡單的烹飪技法,就是這道菜的最大特點,鹽,醬油,糖,醋,胡椒,就這五種簡單調料烹制出的一道美味,鮰魚肥美,肉質緊緻細膩,火候與時間的把控,再加上沒有過多作料的參與,所以在製作過程中保留了魚肉的鮮美和本味!

待鮰魚快吃完時,用剩餘的湯汁泡上一碗米飯,絕對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