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的美食-借《夢華錄》孫三娘的果子喝杯茶

這陣子閑下無事,追了個劇《夢華錄》。多少人為著男女主的顏去追的,而我,如此這般矯情的吃貨,怎麼放得過孫三娘的江南果子:桃夭、春水生、晚更紅...

宋代《夢粱錄》一書,在"葷素從食店"一節中提到"果子",在"麵食店」一節中提到"蒸果子",果子即表示糕點和點心。

行家一定看得出,我這果子,多半走的是日式的和果子。

據說糕點在唐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後,日本人把它寫作"唐菜("果"的異體字)子",日式糕點被稱作"和菜子"(日本京都的糕點特稱」京菜子"),中式糕點後來被稱作"中華菜子",西式糕點被稱作"洋菜子。

聽起來比較複雜哈[大笑]!

而我大宋朝的果子,是一類豐富多樣的甜味糕點和蜜制食品。

用檽米、豆粉、混合精鍊動物脂肪,加入飴糖(麥芽糖)或茶湯製作。

如鹿鳴餅、豆兒果、碧澗豆兒糕 、鮮花糰子等點心。

或用糖腌、蜜煮晾乾的方法製作的茶點桃花果子、櫻桃煎、越梅蜜餞、梨條桃圈、蜜餞雕花旋、炒銀杏、召白藕、芭蕉乾等蜜餞或乾果。

果子作為非果腹物品,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食物。

可想而知我大宋朝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烹飪方法和製糖工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對飲食的需求不再滿足於單純充饑,而出現了精細和豐富多樣的渴求。

總而言之,果子是我大中國非常獨特的甜點,是中華美食獨樹一幟的奇葩。

果子這個中式糕點,因其主要成分大部分為澱粉、糖和脂,屬高能量、低營養密度食品。

故不建議多吃。

淺嘗輒止[大笑]淺嘗輒止[大笑]!

某寶網上有DIY食材賣,配有工具及製作視頻。我的果子就是這麼來的[捂臉]。

我就著滾熱的濃茶吃了一枚,味道尚可,就是有點過甜了[捂臉],看來買來的這個配方不合我的口味,剩下的,都送人吧[大笑]!

其實我作這果子,更多的是為著它的顏,一枚小小的藝術品一樣的果子,傳遞的,也許就先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四季輪迴、日月更替的感悟。

你感受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