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省你心:給「飛面神經FSM"加星標了嗎?給神經君點「贊」和「再看」了嗎??喜歡的文章轉發朋友圈了嗎???
當然打錢也不是不行。
自以為這兩篇加起來足以讓小白入烘焙坑。萬萬沒想到,我還是輕視了溝通這件事情的難度。這兩篇文章解釋得再清楚,也敵不過有些人還是能把核桃酥烤糊……
剛好上周日我又做了兩爐,順便拍了些照,把用料和步驟從頭到尾給大家記一下。
先說一下,之所以做兩爐,完全是基於常見德國廚用烤箱的尺寸和方子里的雞蛋用量。兩爐做出來大概50塊核桃酥,剛好用掉一個中號雞蛋。如果是用國內的小烤箱,需要把下文列出的每爐的用料減半:一共需要四爐,才能用完一個雞蛋。
宜家的玻璃餅乾罐,顏值過關,防潮一流,然而還剩了十個左右裝不下。
(德國廚房烤箱)每爐的原料:普通麵粉(Mehl 405) 200克 (或者普通麵粉160克+玉米面Maismehl40克),細砂糖(Zuker)100克,無味植物油(如葵花子油)100克,雞蛋液20克,核桃碎(可以在超市烘焙區買到袋裝的生核桃仁。也可以用杏仁粉代替,甚至乾脆省略。不過那樣的話做出來就是杏仁酥或者酥餅乾,不是核桃酥了)60克,泡打粉(Backpulver)1/2小勺(1.25ml),小蘇打(Natron)1/4小勺(0.625ml)
烘焙配方里所謂的小勺,就是這樣的咖啡匙。
玉米面Maismehl
所使用到的工具:一個打蛋的小碗,一個大的容器(湯碗或者鍋都可以),電子秤(Küchenwaage),硅膠刮刀(Teigschaber),烘焙油紙(Backpapierzuschnitte)、手動打蛋器(Schneebesen)、硅膠刷子(Backpinsel)。
步驟:
1,將生核桃仁在烤箱用上下火(Ober/Unterhitze,不是帶熱風的那種)160度烤10分鐘烤熟,用刀背粗粗碾碎待用。如果本身買到的是熟的,或者用杏仁粉代替,則這一步可以省略。
2,將一個M(中)號雞蛋在小碗里打散,往大碗里倒入20克雞蛋液。剩餘蛋液放在一旁待用。
3,向大碗內倒入100克油、100克糖和步驟一的核桃碎,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成黏稠的半液體狀。
4,向步驟三的大碗內倒入普通麵粉(Mehl 405) 200克 (或者普通麵粉160克玉米面40克也可以),在上面撒上泡打粉(Backpulver)1/2小勺(1.25ml),小蘇打(Natron)1/4小勺(0.625ml),用硅膠刮刀像炒菜那樣翻拌均勻。(君之的原版方子里總讓篩麵粉,我個人從來不篩,因為麵粉只要儲存適當也沒見過會結塊。)不明白什麼是小勺的請翻上去看本文第二張圖。
5,將烤箱中的烤盤拿出來,在上面墊上油紙,將步驟四的麵糰用手揉成半個乒乓球大小的麵糰,放在油紙上,用兩個手指並排壓扁,得到不規則的手工餅乾餅坯的模樣(見下圖,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如果邊緣有從整體斷裂開的部分,可以用手指把它按回原位。所有餅坯在油紙上放好之後,用硅膠刷子蘸剩下的蛋液把每個餅坯的上表面都刷一下,注意省一點,下一爐還要用。另外留意每個餅坯之間要保有空間,因為它們在烘烤過程中會發胖。
6,將烤箱調上下火模式(Ober/Unterhitze,不是帶熱風的那種),175度,預熱。預熱完成後,將烤盤連同上面的油紙和餅坯推入烤箱中層,烘烤15分鐘。過程中,你可以看到餅坯在你眼前慢慢膨脹,開始有核桃酥的模樣。
烤箱上下火模式預熱中。如果是老式烤箱,上下火的標識是上下兩根橫線那種
7,15分鐘到了之後,基本會變成上圖的樣子。這時候上表面顏色還很淺。繼續烤,但是從現在起你必須時刻盯著烤箱內的變化,一旦上表面顏色變成金黃色,就必須立刻關火拿出來。這個過程視具體烤箱而已,大概三分鐘。
8,拿出來的時候核桃酥還是軟的,而且滾燙。先別動它們,把它們連油紙放在不怕燙的表面(比如灶台,如果放桌上要記得墊上隔熱墊),涼個十分鐘左右,就會變得很酥脆了。如果你打算像我一樣用密封的罐子收起來,記得一定要等到它們徹底放涼了再收。
9,同時,可以開始做第二爐,重複步驟二到八,完美用掉剩下的雞蛋。
如果這樣還執行不成功,麻煩拍照留存過程後私信向我報告,讓我見識見識你是什麼樣的大神。
就醬,Ramen!
若無特殊說明,本文圖片均來自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