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是去了河南才知道——別看杜康酒名氣大,號稱「中華酒源」,可本地人請客壓根不怎麼喝它!以前去河南出差,最怕的就是被當地老朋友拉去喝酒。不是不想聚,是真的怕喝趴下!
每次飯局剛開始,冷盤還沒上齊,我就已經分不清南北了。要論喝酒的狠勁兒和豪氣,我真覺得河南人排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在河南喝了好幾次酒,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河南人喝酒特別包容,啥香型都能接受,濃香、清香、醬香都行,只要順口、不上頭,誰還管你是什麼牌子?
要說河南最有名的白酒,大家第一個想到肯定是杜康酒,畢竟這可是傳說中釀酒鼻祖杜康親手釀造的,歷史能追溯到幾千年前。
但有意思的是,我在河南飯局上基本沒遇到過杜康。為啥?
一是早些年商標打得一塌糊塗,品牌形象傷了不少;二是河南本身就是白酒消費大省,各大品牌都搶著進,競爭太激烈,現在杜康的品質跟市面上一些好酒比起來,確實沒啥優勢。
現在河南人請客吃飯,根本不會選杜康,反而更愛喝這5款「聽起來沒啥名氣、喝起來真帶勁」的本地或高性價比白酒。
別看這些酒不出圈,但在河南人的飯桌上,那可是實打實的「硬通貨」。
1、彩陶坊 地利款
說實話,在全國範圍內,仰韶彩陶坊這名字可能不如杜康響亮,但在河南本地,它的人氣和口碑可比杜康高多了。
這款酒是「陶香型」的,說白了就是一種介於濃香和清香之間的獨特風味,不沖不烈,喝起來特別順口,接受度很高。而且它的設計挺有意思,一瓶酒其實是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70度的高度酒頭,另一部分是46度的中段酒身,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己調配著喝,想濃就濃,想淡就淡,挺有意思。
我第一次喝的時候就被驚艷到了,感覺這酒清爽又不失勁道,喝完還特意帶了幾瓶回老家。為啥?因為網上價格有點小貴,在河南本地買才真划算!
2、國康1935
這幾年醬香酒在河南賣得特別火,這款1935就是飯局上經常能見到的一款,雖然在外面名氣不大,知道的人不多,但它可是大有來頭——據說是由茅台老一代的工程師,大師範應華親手調出來的。
從香氣上來說,它的「茅味兒」很濃郁,開瓶那股醬香味挺清新、往上飄的那種,跟飛天茅台有點像。不過入口之後差別就出來了,沒有那麼沖,比較柔和,也不辣嗓子。對我這種以前習慣喝濃香酒的人來說,喝這款醬香不會覺得難適應,反而越喝越順。要是你正打算從濃香轉醬香,這款酒是個不錯的入門選擇。
很讓我喜歡的一點是——它不上頭!
哪怕那天多喝了兩杯,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去上班,完全不影響狀態。所以每次我去河南出差,只要喝酒,基本都點它,好喝還不耽誤事兒!
3、賒店元青花
現在整個河南白酒市場都不算太熱鬧,很多本地酒都快被人忘了。但好在還有彩陶坊和賒店老酒這兩款「中流砥柱」,撐起了豫酒的一片天。
在賒店的產品線里,「元青花」算是它家的高端系列了,不過價格並不高,性價比挺不錯。很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包裝——走的是傳統青花瓷路線,瓶身一看就很有韻味,擺在酒櫃里特別有感覺,有種「低調中的高級感」。
不光長得好看,喝起來也挺讓人驚喜。口感乾淨清爽,酒體比較飽滿,入口柔順,尾段還帶點甜味,整體挺順口的,不沖不辣,適合慢慢品。
不過說實話,這款酒在河南也不是哪兒都能見到。主要集中在豫南一帶,比如南陽、信陽這些地方賣得比較多,越往北就越難見到了,有點像「地域限定款」。
4、國字宋河
去河南之前,我對宋河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句廣告詞:「東北西走,喝宋河好酒。」那時候也只喝過它家的宋河糧液。
後來聽河南本地朋友說才知道,這酒以前可火了,可惜後來被輔仁葯業收購之後,經營出了點問題,還拿酒廠還賬,到現在都還有不少債務包袱,難怪這些年有點沉寂。
我這次喝的是國字宋河,整體感覺還是挺不錯的。香味挺沖鼻子的,比較張揚,也比較乾淨,就是口感上稍微差點意思,酒體沒那麼飽滿,喝著有點輕。不過總體來說,這酒還是挺有誠意的,喝得出來是認真在做。
5、青花20(汾酒)
河南和山西挨得近,自然也就沾上了愛喝清香型白酒的「光」。所以在河南飯局上,經常能見到汾酒的身影,從便宜的玻汾到高端的青花系列,賣得都不錯。
這款青花20就是汾酒里的中高端代表,主打一個「清而不淡、香而不艷」,喝起來真的是那種典型的清香風格,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酒精味兒也不重,說明勾調水平確實在線。不過我個人可能不太適應清香型,喝完覺得這酒雖然品質不錯,但我有點「無福消受」。尤其是喝完再吹吹風,整個人就有點飄了,後勁真不小!
總的來說,我在河南喝過的這幾款酒——
不管是醬香、清香,還是陶香、濃香,幾乎沒有踩雷的。
河南人喝酒是真的講究,不僅會挑、會喝,還能把各種香型玩出花樣來。一句話總結:不是酒不行,是你不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