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截竹筒裝奶茶、冰淇淋等食物,再貼上當地地名標籤,立刻就變成了所謂「竹飲」「竹筒冰淇淋」,今年春天以來,這種看起來新穎獨特的所謂「竹筒奶茶」火遍全國各地的旅遊景區和餐飲店。這些作為容器的竹筒衛生嗎?背後有消費隱患嗎?
近期,根據線索,記者聯合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對夫子廟景區的竹筒奶茶市場進行了為期20多天的明察暗訪,這一查還真讓人心驚膽戰。
問題1:垃圾桶里撿回再清洗 這些竹筒去了哪兒?
近期,調查人員在南京夫子廟景區走訪發現,有人專門到垃圾桶等位置撿拾遊客喝完飲品後丟棄的竹筒。
4月17日,南京夫子廟景區附近的姚家巷小區內,這處平房門口的桌子上堆放著幾十個明顯有使用痕迹的竹筒,這一現象立刻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
4月18日夜間,平房門口的地面上密密麻麻地放置著兩三百個竹筒,這些竹筒雖然看起來比較乾淨,但是筒的內壁基本都附著有髒東西,而且招蒼蠅蚊子。門口的水池裡,有竹筒已經明顯生了霉。不時有自稱保潔員的人,拿著被用過的竹筒往這裡送。他們說,住在這個房子里的男子專門收舊竹筒。
「竹筒3角一個,他之前收5角,給他送的人多了就3角了。他清洗加工5角錢一個,老鄉來給他洗,他怎麼用就不知道了。我在市場干保潔就撿了兩個,一共就撿了十幾個。」保潔員說。
被問竹筒是從哪裡撿來的,有保潔員說:「垃圾桶裡面多呢,人家丟在垃圾桶的。」
記者:「垃圾桶裡面不是臟嗎?」
保潔員:「是臟啊,洗一下,他加工賣。」
記者:「賣給誰呢?」
保潔員:「不知道,他就說對外地賣。」
記者:「這竹筒裡面都是什麼東西啊?」
保潔員:「都是人家喝冰淇淋、奶茶,用開水燙,好洗得很。」
接近午夜,房門打開,記者見到了回收竹筒的男子。他說地上的這些竹筒都是他清洗過、放在外面晾曬的,晒乾之後就能裝起來對外賣了,但他否認這些竹筒會流向食品市場。
回收竹筒男子:「賣給他們搞盆景用。」
記者:「賣多少錢一個?」
回收竹筒男子:「大概兩元錢一個吧。」
通過近半個月的觀察,調查人員發現,這個平房幾乎天天都存放著竹筒,而且不斷有新洗出來的竹筒,但就是看不到對外出貨。有保潔員非常肯定地說,這些竹筒絕對不是賣給人家做盆景的。
記者:「他每天能收多少呢?」
保潔員:「有時候一天幾百個,有時候一天幾十個,不一定。」
問題2:簡單清洗且不消毒 這種「餐具」安全嗎?
經過長時間走訪,調查人員還發現,位於夫子廟景區大石壩街這家「江南小吃城」的二樓,也是一個竹筒清洗點。4月29日,二樓的一個房間內,四五個工人正在塑料容器內清洗竹筒,容器內的水都是黑乎乎的。
現場人員說,他們在景區內有飲品店,這些竹筒做完簡單清洗後會送到店裡消毒,消毒完才給顧客使用。
現場清洗人員:「拿到店裡全部用消毒櫃消毒。我們一洗、二過水、再沖,衝過之後拿走,拿走到店裡再放到消毒櫃。」
記者:「你這全是新竹筒嗎?你自己看看,臟死了。」
現場清洗人員:「是全新的。因為新竹子外面不都是泥土嘛。」
通過感官和現場堆放的大量紙箱來看,這裡洗的確實是新竹筒,但衛生狀況堪憂。由於前方飲品店的生意太好,幾乎每隔一小會,就有人催促趕緊把洗好的竹筒送到店裡去。清洗點負責人表示:「平時一天10箱。一箱70個,今天有十幾箱。」
調查人員發現這裡洗過的竹筒,基本都送到了夫子廟貢院街的「茶色江南」和「南京味道」兩家飲品店。這兩家飲品店雖然都設置有消毒櫃,但送過來的竹筒不經過消毒,直接貼標籤給顧客使用。
記者:「按道理你要消毒才能給顧客用,你為什麼不消毒啊?」
「茶色江南」飲品店工作人員:「操作出問題了,是我這邊操作的問題。」
「南京味道」飲品店負責人:「這是剛洗的。」
記者:「這裡面是涼的,沒有消毒啊?」
「南京味道」飲品店負責人:「停了,到溫度設備停了。」
突擊查處:發霉的回收竹筒被發往外地奶茶店
經過多天的摸排走訪和證據收集,5月12日,秦淮區市場監管和公安部門聯合對上述場所進行突擊查處。
在姚家巷小區內的這個平房,回收竹筒的男子承認,他的竹筒都是景區內的保潔員收集起來賣給他的。但他否認將竹筒往外賣了用來裝食品,稱是用來做盆景的。
但快遞發貨記錄顯示,這名男子把回收清洗過的竹筒銷往河北等地的奶茶店。而聊天記錄中,買家還曾多次反饋說:竹筒壞掉了或者有霉點。
面對證據,男子不得不承認:回收來的竹筒被重新賣到食品行業,「河北廊坊這個人就是從網上買的,走網上訂的。我賣給他一、兩塊錢一個,他回去做竹筒奶茶用,後面有沒有開店我不知道,他說準備用的。」
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管局產品質量和計量認證認可監管科科長張鑫表示:「針對目前掌握的情況,他回收的竹筒主要是通過網上銷售,銷售到河北這些地方。下一步我們將對不法經營者進行立案調查,將相關的違法線索移交到河北等地的市場監管部門。」
監管部門責令立即停止不合規行為 將嚴查「新型餐飲具」
在夫子廟景區大石壩街的清洗點,負責人表示,經過市場監管部門的多次宣傳教育,他已經規範了清洗方式,並且添加了消毒設施。但執法人員發現,這個清洗點所用的房間,實際上是樓下餐館的洗消間,根本就不能挪作他用。而飲品店在沒有額外取得許可證的情況下,把清洗點放在別的地方,同樣不符合規定。
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監管科科長王志浩解釋:「作為一個食品經營單位,註冊地址在文德橋,那就應當在那裡清洗,在這裡做顯然不可以,這個地方也沒有許可。另外這個操作間是樓下的飯店的操作間,他們也要來整改。」
執法人員發現,「茶色江南」飲品店歸這個清洗點的負責人所有,他把自己清洗的部分竹筒銷售給「南京味道」飲品店使用,同樣不符合規定。王志浩說:「該負責人在那邊租了個房子,再銷售竹筒給『南京味道』飲品店,就存在無照經營行為。」
目前,執法部門已經要求「茶色江南」飲品店停止在不合規場所清洗竹筒的行為,嚴格履行清洗和消毒程序,並將對「茶色江南」和「南京味道」兩家飲品店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市場監管部門表示,通過市場抽檢和走訪調查可以確定,夫子廟景區的幾十家竹筒奶茶店中,大部分都是合法合規經營,受場地大小和規模等因素的制約,不合規現象時有發生。
王志浩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在全區的面上重點開展新型、新奇餐飲具,尤其關注一些現場制售單位,因為場所面積比較小的,餐飲具的清洗消毒保潔的專項檢查。對於一些不具備清洗消毒和保潔條件的現場制售單位,我們將依法要求停止使用非一次性的食品相關產品,轉而用一次性產品進行替換,確保直接入口的相關食品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行業是良心工程,安全底線容不得半點突破。對於上述行為的最終處理情況,我們會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