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胞多少會喝點酒,我沒事兒也嘗嘗新鮮酒。正好呢,我一個朋友也愛酒,而且他不光愛還喜歡研究酒。不少關於酒的知識還是他講給我的。這天他拿了瓶他獨愛的酒和我分享,我們倆找個地方坐下來。他一邊倒酒一邊說,這個酒的生產企業,可是綿柔型白酒的開創者,朋友說用專家的話說,這個香型的特點就是:高而不烈,低而不寡,綿長尾凈,豐滿協調。聊到這酒是怎麼釀的,我很好奇,特地向他請教。
原來,白酒講究「三靠」,就是所謂的靠地靠水靠工藝。今天這杯酒,「地、水、工藝」三樣都佔了。這「地」就是釀酒的自然環境。你看遵義有赤水河、宜賓則溫和濕潤、六條河穿過呂梁市……這些地方都是產酒勝地,而且酒的滋味還都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自然環境不同。咱們今天喝的這酒產自江淮地區洪澤湖畔,自然環境十分獨特,坐擁「三河兩湖一濕地」的大好環境。濕地生態下養出的微生物也很獨特,像酒窖子里的窖泥陳年累月下來,裡面的微生物自成一家,和其他產酒地在數量和種類上完全不同。濕地環境給窖泥帶去的獨特香氣,所以裡面發酵出的酒天生自帶「體香」。
我問,那水又有什麼特別的?朋友說,酒水酒水,沒水哪來酒?拿我們這杯酒說,這水是宿遷洋河鎮已有幾百年歷史的美人泉的水。「名酒產地,必有佳泉"。據專業研究分析,美人泉下的地下水也被稱為「活水」,來自距其2000公里外的青藏高原及雲貴高原一帶。這些「活水」帶來了玄武岩中豐富的鍶、硅、硒等對人體非常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僅味道清甜可口、可直接飲用,且釀出的洋河酒綿甜、溫潤,自然也是酒中極品。朋友說,這就是一方水土釀一方好酒。我說妙!朋友說這最妙的還沒說呢!
最妙的就是這酒的釀酒工藝,有了好窖、好水、好糧食,沒有個好工藝也釀不出這麼好的酒。
這瓶酒的釀造核心是「三低工藝」,所謂「三低」就是低溫入窖、低溫發酵、低溫餾酒。酒醅入窖的時候溫度要低些,在發酵的過程中溫度也要低。不僅如此,在蒸餾發酵好的酒醅時,溫度也不能高了。在低溫下,酒蒸汽在甑桶里反覆地汽化、冷凝、迴流,酒蒸汽停留的時間越長,就越能收集酒醅中的風味物質,酒的口感也就越綿柔。其實這裡的接酒也有講究,前頭和最後流出的酒咱都不要,只要中間那長長一段酒,這就是所說的「掐頭去尾」取酒法。
朋友趁勝追擊,繼續講什麼是「多又長」。這「多又長」有個「三多」。一般來說,白酒都單用高粱,但咱們喝的這酒是多糧釀造,除了高粱還有大米、糯米、小麥、玉米,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發酵。加上用小麥、大麥和豌豆製成的「綿柔四色曲」,即金色外衣、紫色火圈、白色菌絲、紅色曲心,綿柔四色曲富積著有益微生物和香味前驅物質,為釀造過程提供最強的發酵動力。各種糧食的香味融合交匯,才成了我們手中的這杯酒。
第二「多」就是多輪發酵,釀酒界有句行話叫「千年老窖萬年糟」,這裡的「萬年糟」其實就是「續茬配料」:綿柔型白酒生產時,每排次都會丟掉一部分澱粉耗盡的酒糟,再補充一部分新糧進來,這樣一來,酒糟中的微生物就能以老帶新、傳承有序,香味物質自然也能歷久彌新、不斷累積,這就是所謂的「萬年糟」。
這第三「多」也是成酒的最後一步——多味勾調,在這裡,朋友給我重點介紹,勾調也叫酒體設計,是一道重要的白酒生產工藝,將不同窖池、不同排次、不同輪次、不同等級、不同儲存年限的酒相互組合起來,可以有效穩定並提高酒質,做到品質始終如一。
我感嘆一句這小小一杯酒竟然投入了這麼多心思,怪不得口味這樣獨特。
朋友說,你先別感嘆,還有呢。「多又長」的「長」也有「三長」。酒窖(老窖窖齡)的時間長,裡面的小生命可是有年頭的,繁衍了六百多年,所以窖香濃郁。其次是發酵周期長,單排發酵時間最長可以達到180天,在漫長的發酵時間裡,酒醅與老窖進行了充分的接觸,這樣釀出的酒才能窖香突出,回味悠長。還有一「長」就是貯存時間長。用宜興出產的陶壇裝上釀好的白酒,接下來就是長時間的儲存了。這「三長」花費了很長時間,洋河酒的口感也會更綿柔舒適。所以說洋河酒是時間釀造出的好酒。
最後一個工藝就是老五甑釀酒法了。一個酒窖的酒醅從上到下分成五份,正好裝五個甑桶,所以叫老五甑法。最上面的一層酒醅蒸完酒,就直接扔掉,下面的四份加入新的糧食和輔料,配成五甑,進行蒸餾取酒,然後加入大麴,入窖發酵。這種將糧食和酒醅混合蒸餾方法的好處是:蒸酒的同時蒸糧,可以把糧食的飯香帶到酒里,因此,洋河酒才能呈現出窖香、糧香、曲香,三香一體的特點。
聽了這麼多,瓶里的酒也不多了。既喝了美酒,又開了眼界,還有了好心情,小聚一局可以說是好處多多。聽我總結一番,朋友說,別急,我還沒收尾呢!他接著說,好材好料好工藝,光有這三好還不夠,最重要的還得有好匠心。我說了這麼多,你滿腦可能都是些高啊低啊長呀多呀的了。這麼些工藝每一道可都是實打實的做下來的,不僅實打實還是全程手工操作呢。從選糧食、製作大麴到釀造、貯存,還有我剛剛說的勾調,每一道工序都是老匠人們親手完成的。他們一雙手捻一捻,就能判斷出酒的質量。洋河堅持傳承創新,傳承的是傳統工藝的精華,創新是與時俱進的緊跟時代步伐,超預期滿足消費需求,科技讓洋河人的匠心騰飛。洋河擁有2名國家評委專家組核心成員,39名國酒大師,78名省級品酒委員,1926名技術類人員,還建立了10個研發平台,規模在國內都是領先級別的。用一句話講,那就是洋河人用古法開創新意,用科技大展新路。
邊聽朋友講,邊感嘆咱中國老祖宗釀酒智慧與技藝傳承真是不易,怪不得中國白酒能成為華夏民族的國粹之一吶。朋友看我聽得入神,繼續說到,大品牌為了品質始終如一,哪怕是自己的明星產品,也會不斷迭代創新,突破自我,為的就是能跟得上新時代消費者新審美、新品味、新需求。所以我們今天喝的這酒,其實上市已經有二十年了,聞著更香,喝著更綿,讓咱們年輕人也更好接受了。
講了這麼多,我明白了,江淮地區洪澤湖畔的天時地利,再加上洋河人的精心匠心投入,才有了這瓶好酒。喝完最後一口酒,回味都是綿甜爽凈。天黑了,酒也喝光了。在回家路上,我們商量下次什麼時間再聚一聚,酒呢還是今天這酒——2022煥新版海之藍!#點亮真知計劃# #我和海之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