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美食一

2022年06月30日21:43:03 美食 1000

在《山海經》記述的遙遠古代,浪漫故事裡的神奇,反映著自然力的權威。在人民沒有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漫長歲月里,山海既有「漁鹽之利」,也有天高地遠的邊緣之艱。190年前,近代改革先驅陶澍,登臨雲台掀起一場以票鹽力挽敝局的改革,就曾向天海祝禱神佑:「日出東方,聖出東方。萬物以昌,維百穀王。」「百穀王」語出《老子》:「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這個「善下」,既是指發自崑崙、奔流東海的江河百川,也是指始終要把普通百姓的溫飽置於重要的位置。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民以食為天」,《海州五大宮調》專著里就有一首【鳳陽歌】重頭,以民間特別的曲唱構思,記錄了百年前「淮北鹽都」板浦的一曲「食單」。「食單」一詞,讀者一看就會聯想到精通美食的文學家袁枚。他的《隨園食單》堪稱美食文化的經典。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鳳陽歌】是海州俗曲最有代表性的小調曲牌,它與「十年倒有九年荒」的【鳳陽花鼓】只是近似,都是俗曲曲牌【梳妝台】的變體。揚州清曲與海州五大宮調是同一家族,流傳曲本大同小異。但令人驚奇的是,揚州的【梳妝台】唱段,在海州一律改用【鳳陽歌】,所謂「重頭」是一種曲調結構形式,就是反覆使用一個曲牌連續分段演唱同一文本。最典型是流行各地的《孟姜女》,除了《孟姜女》,海州存活的敘事完整的「重頭」曲目有四首,【鳳陽歌】佔兩首,《饞嘴大娘》長達25段150多句,只有它完完全全是海州本地的創作。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這首【鳳陽歌】重頭是板浦前輩曲家鄭筱梅先生所傳,也有說就是他所創作。鄭筱梅在曲友中算得一個「文人」,多才多藝,彈得一手好琵琶。中雲的盲藝人朱克義慕名拜他為師。這個曲子就是朱克義傳唱開來的。成為海州五大宮調的代表性傳統曲目。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海州民諺:穿在海州,吃在板浦。清末民初,海州城裡講究體面的官吏士紳多,而板浦是鹽商會聚之地,淮揚餐飲隨鹽業興盛迅速蔓延,店鋪鱗次櫛比,不少鹽商還延請廚師競爭風頭。一般市民也受熏染。但是,絕大多數的勞苦民眾,日況一日,難以溫飽,掙扎於貧困底層。只延續著一把不滅的灶火。這個曲子,角度出人意料,並採用了曲唱特有的詼諧、諷刺的形式,塑造了 「饞嘴大娘」這一角色。由於父母包辦,她被嫁給了一個既無用又無賴的「萬人嫌」,嘗盡了舊社會婦女苦難深淵的辛酸。饞嘴大娘的「饞」不是一般的 「嘴饞」,而活脫脫地表現著舊社會底層婦女如火種不滅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此曲用十二月歌的傳統方式,將海州板浦一帶四季時令小吃,膳食習俗,表現得淋漓盡致。看看這份曲唱的「板浦食單」里,鋪敘了怎樣豐盛的美食。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先嘗主食:當時習慣以麵食為主。烤牌餅、鍋盔,因為本地盛產大豆油,油炸美食特別多:油包子、油餃子、油饅頭、油夾子、油粢子、油麻花、油暄餅、干炸糰子、油炸糯米粽,連油條都不在話下了。菜品里也有炸排骨。面點小吃,有貓兒餃、三鮮餃,雞湯麵要小寬條的,換成雞蛋癟子要溏心的,火腿粽要「回籠」吃熱的。白米飯也喜歡。最美的是來一籠蟹黃湯包,配一碗雞粥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再品菜肴:一上來冷碟的花樣就不少,板浦香腸少不了。調味離不開蝦,腌生蝦米、 蝦米拌薺菜、青豌豆大蝦米、香蝦油拌大椒、冷熗小蝦燙香椿,還有蝦籽豆腐,現在不容易吃到了。色彩最鮮艷的,是金玉兩圓的寶應鹹鴨蛋。還有燙海蜇、冷熗白皮肉,吃肝腸的口味很怪,非看好老窠豬的。窠豬肉一般認為是發物,口感差,不能吃,但是肝腸鹵出來特別香。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蔬菜,大概因為大娘平時吃多到面如菜色了,入唱的很少。難忘的是海州特產過寒菜,還有韭菜芽、黃花菜燒豆腐泡。也有江南人最愛吃的雪裡蕻炒冬筍。 麵筋,卻別出心裁地燒出糖醋味道。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板浦美食講究用料。當地人鯽魚叫刀魚,雖然是家常菜,不稀奇,但一定是非要活殺的,要「乍鰓抖鱗」,下到鍋里還能跳幾跳。山珍海味不算多,但「靠海吃海」,還是以海味為驕傲。三月清明,最當令的是銅蟹、對蝦。那是不可錯過的海鮮的特中之「特」。銅蟹、對蝦,最原汁原味的還是清蒸,還邀海參、蹄筋、乾貝加吉魚請來做配菜,加一碟燙香椿點綴。燉老母雞湯,除了用火腿增味還要加淡菜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板浦美食講究烹飪的火候與技巧。傳說夏商「廚聖」伊尹,晚年就隱居在灌雲,伊廬、大伊、小伊諸山都因此聖而名。他的廚藝雖沒有具體的名菜留下來,但在海州一帶確實「治庖」好手輩出。尤其擅治海鮮。這個「擅」的,往往手法獨特。例如燒乾貝,偏偏要找水蘿蔔皮來一起燒,煨肘子肉要用木炭火。料理長魚,除了學習淮安的代表作軟兜,還有火燒長魚馬鞍橋。「馬鞍橋」是刀工,「火燒」則是火候的掌控,熱鍋快炒,必須在一尺高的旺火上完成。還有一道寧波菜:「黃魚乾㸆豬肉」,恐怕還是當年孫恩帶過來的。這個「㸆」字誤記作「烤」字,就謬之千「涎」了。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炒菜很見掌勺的功夫。小炒肉 、炒子雞、炒雞翎子、炒蝦仁、炒蟶子各有巧妙。所謂「雞翎子」,是雞尾巴的一小塊嫩肉,因為翎子長與其上,是全身最鮮嫩的一塊活肉。取材不易,火候也極講究。炒蟶子與炒蝦仁,要得色香味俱佳也難掌握。

姚祥麟先生在《板浦春秋》記錄了二十六種烹調法:煎炒烹炸,燒爆煨悶,汆煮燙燴燉;烤烘泡溜,漬熏糟蒸,熗汁醬醉炙。小曲里,多見用「煨」法,當推「蟹黃煨黃魚肚」為其中佳品。海州人燒魚喜歡慢燉,入味濃濃,用一個方言詞叫「熬」,熬加吉魚的美味如今很難得了。加吉魚學名鯛,有紅鯛與黑鯛。體高側扁,長五十厘米以上。肉質細嫩而味道鮮美,被奉為「海魚之冠」。由於海洋自然環境的破壞,近岸越來越少。現在有時在小雜魚中,倒能撿到它的幼苗。加吉魚常片成魚片炒,但海州的獨特吃法是耐著性子慢慢熬。若吃海參,常與肉圓一起燒。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到板浦,不能不嘗嘗當地磨製的豆腐。最有特色的是「汪豆腐」。這道菜外地很少聽說,只有汪曾祺在對家鄉高郵的鄉愁中津津樂道。「汪」的技巧不易掌握。南豆腐經過刀工處理後,先要用豬大油炒,然後勾芡文火燉,滑而不膩,嫩而味濃,非常微妙。板浦口味重油重糖,如雞蛋,愛吃漲雞蛋。吃米糕,也要用豬油泡,還要多加洋糖。而扒豬蹄也必須用冰糖。「泡」也是一種吃法。面卷泡蹄肚湯,不是雞煲肚,而用豬蹄煲肚。像西安羊肉泡饃一樣泡麵卷吃。大豬頭,必須整隻熏制,才能出來粘嘴而不爛的效果。還有老鴨子,也是整隻。都是祭祀遺留的犧牲習俗。如今吸引四方來客的豆丹,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才有幾家飯店開始嘗試。狗肉與涼粉也是解放以後才漸漸有人做出品牌來。

海州美食一 - 天天要聞

板浦、灌雲的筵席,喜歡湯湯水水。蹄肚湯,老母雞湯,吃膩了就來碗榨菜湯。而最美不過沙光魚湯。沙光魚黃海海域的特產,多產於鹹淡水交界,連雲港沿海分布尤廣。沙光魚也是本地的稱呼。其屬類為蝦虎,以蝦為食,所以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沙光魚湯是最天然的奶湯,色濃如乳,只鮮不腥。沙光魚還有地龍、天浪等美名,曾以龍頭湯奪得江蘇烹飪金獎。民間有「十月沙光賽羊湯」之說。如果說選什麼菜饌能冠以「廚聖」之名,此味應為首選,堪稱「天下第一羹。」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5款被低估的白酒,純糧釀造不輸大品牌,卻因包裝差被冷落 - 天天要聞

5款被低估的白酒,純糧釀造不輸大品牌,卻因包裝差被冷落

以前的我,白酒小白一個,總覺得包裝花哨的酒肯定錯不了,隨著酒齡增長,我琢磨出一個道理,以前挑酒光看臉,太膚淺了,那些閃閃發光的外表後面,不一定就有好貨。白酒的世界裡,其實藏著不少低調的高手。這些酒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只要你一嘗,那口感與味道有時候比那些大牌還好。可惜啊,就因為包裝太過樸素,好多人都沒發現它們的好。...
月薪五千的男人喝什麼酒?推薦這6款白酒,買的都是純糧酒 - 天天要聞

月薪五千的男人喝什麼酒?推薦這6款白酒,買的都是純糧酒

對於每個月掙五千塊左右的哥們兒來說,挑酒的時候得兼顧「好喝+不貴」兩大原則。高檔酒固然有它的妙處,但對咱來說,性價比高才是王道。平時喝的酒,安全也得排在第一位,好喝、放心,這才叫真享受。所以,兄弟們喝酒,純糧酒得是首選。啥叫純糧酒?就是實實在在用糧食加水,通過傳統的固態發酵做成的白酒,不搞液態發酵的捷徑,也不加...
這杯簡直是夏日神仙飲品,果汁界的天花板。 - 天天要聞

這杯簡直是夏日神仙飲品,果汁界的天花板。

我真的很喜歡吃楊梅!楊梅也有各種做法比如:冰鎮楊梅醬、楊梅荔枝飲、楊梅酒、凍楊梅、苦瓜楊梅、等等!我吃過這麼多楊梅的吃法,唯獨這一杯「楊梅蘋果飲」深得我心!酸甜解膩,吃火鍋、吃大餐、吃燒烤後一壺,太絕了!你們一定要試一試這個配方!
甜蜜來襲,一起來四團「桃」里「萄」氣 - 天天要聞

甜蜜來襲,一起來四團「桃」里「萄」氣

天氣逐漸炎熱起來繽紛的夏季果品也陸續成熟啦葡萄or桃子,你更愛哪一個今年四團鎮大橋村種植園內種植了14畝葡萄有「夏黑」「陽光玫瑰」兩個品種其中「夏黑」葡萄搶「鮮」上市「夏黑」葡萄有著「東方黑珍珠」的美譽外表圓潤可愛色澤呈紫黑色果肉脆爽且肉厚
晨讀 | 愛吃鹹的父親 - 天天要聞

晨讀 | 愛吃鹹的父親

父親愛吃腌菜,也許是因為,曾經吃不到鹽。   父親腌菜的癖好越來越嚴重了。過去他熱衷於芥菜、蘿蔔、黃瓜和大蒜,現在連白菜、辣椒、鴨蛋和海帶結都要腌上一腌。冰箱的保鮮層里,擺滿了他腌制食物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有一回,我看到玻璃瓶里放滿了生薑。我問父親,生薑為什麼要腌?父親說,腌一腌有味啊。果真沒幾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