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2021年08月31日20:59:02 美食 1698

最早的湘菜譜被考古發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有八個地方菜最有名: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山東菜、四川菜、廣東菜、福建菜和湖南菜,此即所謂「八大菜系」。

其中的湖南菜又稱湘菜,因為是共和國開國領袖的家鄉菜,1949年後廣受歡迎,至今湘菜仍有很多外省鐵杆粉絲。

湘菜細分有「湘江菜」、「湘西菜」、「洞庭菜」三大地方風味,對外都說是湖南菜。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湘菜中最拿手的「剁椒魚頭」

湘菜與川菜一樣,對我這位江蘇人來說,都是「能辣死人」的菜,湘菜中的第一菜「剁椒魚頭」,我就特饞,但一般不吃,準確地說是不敢菜。

有一次我在湖南衛視做節目,錄完後美女編導帶我去吃飯,問能不能吃辣,我想入鄉隨俗,還是嘗嘗吧,但不要太辣,「微辣吧」。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菜上來了,我嘗了一口就不敢再吃。上錯菜了?這是微辣?辣死人了。

美女編導說真是微辣,如果點菜時不說「微辣」的話,端上來的菜外地人真的不敢下箸。

無酒不成席,無辣不湘菜。

但是最新考古發現,歷史上的湘菜真的「一點都不辣」!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沅陵侯墓發掘現場

1995年,湖南沅陵發現了一座貴族大墓(詳見《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出土漆器殘片,非常精美

竹簡都是從吳陽棺材的頭廂和北邊廂中出土的,計1346枚(段),其中有字簡為1290枚,有3萬多字文字。

竹簡內容清晰可辨,字體秀美。

當初隨葬的竹簡,應該遠不止這些。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木封泥匣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木封泥匣

在邊廂中發現了許多木封泥匣,推測是竹簡腐朽後留下的。這座大墓的墓室封填比較馬虎,如果能認真一點,如果棺槨沒有坍塌,這些竹簡和更多隨葬品,都應該能夠保留下來。

竹簡內容罕見,大都是第一次見到的。比如,計簿中有中國最早的侯國人口統計資料,首次考古發現,非常罕見,是研究古代侯級封國及其與朝廷關係的重要資料。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南廂第一層隨葬器

依內容,這批竹簡可分為「黃薄」、「日書」、「美食方」三類,後來正式定名為「計簿」、「閻昭」、「食方」。

食方,就是現在大家說的「菜譜」。

食方與閻昭主要出土於邊廂,大多已殘。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槨室邊廂

出土時非常散亂,出土位置靠近內槨立板處,壓在傾塌的槨蓋板下面,其中美食方300餘枚段。

據此推算,食方的整簡數當在300枚以上,而保存下來的文字只有原簡的三分之一,僅約2000字。

食方分為植物性飯食,即素食類;和動物性菜肴,即葷菜類。

寫明不同食材的烹飪方法和操作過程。

「素食」方計7條,有「中黃飯」、「下架飯」等,食材有葵、茈[zǐ]、糯米、黍等。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竹簡

中黃飯是這麼做的:「中黃米少半斗,炊之方皆如X(樓左「木」換成「米」)黃飯。」

「葷菜」方多達148條,如「豚胾方」、「雞胾方」等。

胾念zì,指切成大塊肉,這是古人烹飪時處理食材的一種方式,《詩經·魯頌》中的《閟宮》詩稱,「毛炰胾羹,籩豆大房」,說的就是這種烹飪方式。

從食方所記來看,時人對做葷菜特講究,程序很多。

根據動物的不同特點,加工方法也不一樣,不同部位的肉和內髒得分開來加工。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竹簡(計簿)

葷菜的材料來源很豐富,有馬、牛、羊、鹿、豕(豬)、犬(狗)、魚、鵲、雞、雁、鸚等。對動物的下水、足爪一類也不會丟棄,甚至連現代人不吃的魚腸都會充分利用,做成美味。

簡文中出現了「牛肩掌」、「牛北(背)」、「心」、「肺」、「膏」、「鹿胃」、「魚腸」等字樣,就是這一情況 的反映。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阮陵虎溪山一號漢墓發掘現場

烹飪時用到的調味品有鹽、酒、美酒(羔酒)、白酒、肉醬汁、寂醬汁、姜、木蘭、茱英、醯[xī]酸(醋)等。

但沒有現代湘菜必不可少的辣椒和胡椒,甚至連花椒也不用,這說明早年的湘菜與現在的江蘇淮揚菜差不多,較為清淡,並不會「辣死人」。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現代家庭常用調料

對比發現,沅陵侯墓中出土的食方,其菜肴名稱和食材,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和隨葬品上也有記載。

看來,早期的湖南人也不能吃辣的,口味並不重,「不辣」應該是早期湘菜的特點。

沅陵侯墓出土的食方,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湘菜食譜」,對研究湘菜文化意義重大。

食方在證明湘菜源遠流長的同時,也說明湖南人很早就是「吃貨」,至少沅陵侯吳陽是這樣,如果他對美食沒興趣,也不會將菜譜隨葬墓中。

最後一個話題:湘菜從什麼時候開始變辣的?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現代湘菜

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我認為,其經歷了兩次「辣變」,一次比一次辣!

中國飲食「重口味」,這是西方人公認的,所謂「五味雜陳」就是這個意思。

辣味是通過含有揮發性成分的辛香調味品對人之口、鼻、舌刺激而實現的,可極大地誘發食慾。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辣椒

早期的調料主要有椒、桂、姜、蔥、蓼、芥等,這些都是中國原產的本土調味品。其中,花椒和生薑最有特色,古人很喜歡,用得也多,至今如此。東漢人張衡《七辨》即稱,做肉類食物時,「芳以姜椒,拂以桂蘭」。

湘菜的兩次「辣變」,都是進口調料入華後發生的。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香菜

飲食文物中有一個辭彙叫「辛辣」,這個兩個字都是「辣」之意思,都是刺激性味道,但兩字還是有區別的,刺激之程度有別,「辣」的刺激比「辛」更厲害。

這兩個字分開來,就是湘菜「辣變」的具體過程:由「辛味」過渡到「辣味」。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生薑

第一次辣變從「辛味」開始,時間在西漢,標誌是胡椒的進口。

西漢武帝劉徹主政後,曾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帶回了大蒜、芫荽(香菜)等,這些以辛味見長的外來調味品,和隨後進來的「胡椒」,讓中國人品嘗到了外來風味——胡味。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花椒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青胡椒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胡椒

所以「胡味」雖好,但在隋唐以前,普通人家的廚房裡似乎並配不起這種高檔調味品。

第二次辣變從「辣味」開始,時間在明朝,標誌是辣椒的引種,這也是湘菜質的變化!

辣椒原產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發現後移種歐亞,明朝後期辣椒被當作觀賞花卉引種中國。

哪想,中國人——具體說是江浙人,竟然從這種觀賞性植物所結的或青或紅果實中,發現了美味——辣味。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辣椒盆景

辣椒很快成了風靡全國的食用植物,但最早發現辣椒可食用的江浙人,並沒有讓辣味改變他們傳統的清淡精細特點,反而讓湖南人找到了辣椒在舌尖上的感覺,引發了飲食革命。

他們的烹飪大師,大膽使用辣椒來改變傳統菜肴的味道,廣受需要出汗、驅濕的湖南人歡迎。

從此,湖南人都戀上了辣椒。

事實上,不只湘菜如此,川菜等所有辣系菜,幾乎都經歷了這兩個「辣變」過程。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東漢畫像石,廚房場景

湖南人真的能吃辣嗎?墓中挖出最古湘菜譜,證明湖南菜早年並不辣 - 天天要聞

東漢畫像石,殺魚場景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定安有戲丨茶煨煙火氣,品定安「慢」生活 - 天天要聞

定安有戲丨茶煨煙火氣,品定安「慢」生活

瓊音雋美 戲韻悠長5月16日20:00—21:30這裡有戲定安有戲茶根老爸茶館於2024年10月1日開業茶店設有休息區 兒童活動區當地特色產品銷售區和停車區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主要經營傳統咖啡、老爸茶 潮流茶飲和當地小吃等餐飲產品定安此外,這
露營美食新體驗,黑科技納拓6合1燒烤套裝體驗,真值了 - 天天要聞

露營美食新體驗,黑科技納拓6合1燒烤套裝體驗,真值了

我和家人計劃一次說走就走的近郊露營,娃還吵著要吃戶外燒烤。出發前想著整理裝備,如果要燒烤,鍋碗瓢盆的肯定拿不少東西啊,提前準備好食材怕不新鮮,現場處理怕麻煩,我有點發了愁。菜刀、砧板、燒烤夾、削皮刀……零零碎碎豈不是要堆成小山,光是搬運估計也挺麻煩。直到朋友聽說我要帶娃戶外燒烤,直接給我送了一套納拓...
又來「白蝦傳說」?台網民:看膩了 - 天天要聞

又來「白蝦傳說」?台網民:看膩了

自2023年宏都拉斯宣布與台當局「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部分台媒不斷翻炒所謂「宏都拉斯因白蝦滯銷後悔」的新聞,由於此類報道缺乏真憑實據,被島內網民戲稱為「白蝦傳說」。12日,當台媒再次....
茅台「出海」量變加速,高質量邁向「國際化公司」! - 天天要聞

茅台「出海」量變加速,高質量邁向「國際化公司」!

從1954年茅台酒產品出口海外開始,茅台的產品出口之路走了近70年。近年來,茅台正加速從產品出口邁向品牌與文化出海的國際化新階段,為2035年的國際化目標不斷進行「量變」的積累。5月12日,貴州茅台(sh.600519)在與投資者交流的活動
極簡鬆弛生活:把周末過成4天,這樣做開啟周末慢生活 - 天天要聞

極簡鬆弛生活:把周末過成4天,這樣做開啟周末慢生活

打工人真的太需要周末回血了!想把兩天周末「拉長」成四天,其實不用辭職也能做到。周五下班路上就切換狀態,別想著未完成的工作,戴上耳機聽喜歡的歌,路過花店買束小雛菊,到家先泡個熱水澡,讓緊繃的肩背徹底放鬆。 周六睡到自然醒,別設鬧鐘!
又到楊梅季,全國出名的16種楊梅你吃過幾種? - 天天要聞

又到楊梅季,全國出名的16種楊梅你吃過幾種?

小食有話說:楊梅紅時夏意濃,立夏後的第一場梅雨剛過,巷口阿婆的竹筐里便壘起了紫玉般的山丘。楊梅上市的時節總是這樣,帶著南國特有的溫潤與熱烈,將夏季的江南染成一片胭脂色。楊梅,酸酸甜甜,這個時候的楊梅又大又紅,就像村口老爺子搖著蒲扇經常念叨:
廣東早熟荔枝「搶灘」上海,向長三角消費者喊話:包甜,管夠 - 天天要聞

廣東早熟荔枝「搶灘」上海,向長三角消費者喊話:包甜,管夠

「全球每5顆荔枝就有一顆產自茂名,目前全市荔枝全鏈產值超120億元。」5月13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攜手粵西茂名、湛江、陽江三市荔枝「營銷軍團」,帶著豐收的喜悅,組團來到上海,力求實現荔枝營銷的「開門紅」,進而實現「全季紅」,將廣東荔枝「小特產」持續打造成「大產業」。這場別開生面的廣東早熟荔枝(粵西)上海采...
知名生鮮超市8家門店全關! - 天天要聞

知名生鮮超市8家門店全關!

最後一家T11生鮮超市(以下簡稱「T11」)迎來閉店。5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T11北京朝陽公園店已正式閉店。自2018年面世起,T11從積極拓店、數次獲融資到如今門店全關、進入調改,不過七年時間。根據公告,朝陽公園店將對經營商品及經營模塊進行大範圍調整和迭代,走品質和客戶體驗路線。當前,傳統商超紛紛轉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