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0億和1.2萬億!華為官宣兩項數據,終於跑出了加速度!

在經歷美國制裁的5年「極限生存」後,華為終於以一組震撼數據宣告強勢回歸。

3月31日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達86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4%,重回8000億陣營;凈利潤626億元,同比下滑28%。

其中,華為2024年研發投入再創1797億元新高,占營收比20.8%。

更令人矚目的是,其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突破1.2萬億元,達到了12490億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許多科技巨頭同期營收總和。

而華為能夠在被美國制裁5年後,重回8000億年營收高位,靠的便是「補鏈」與「開源」策略,這是華為靠萬億研發砸出的生存法則。

過去五年,華為在「實體清單」制裁下上演了一場史詩級自救,財報中「補鏈」(供應鏈重構)與「開源」(技術突破)兩大關鍵詞,揭示了逆勢增長的底層邏輯。

首先是「補鏈」核心技術攻堅。

近10年累計達12490億元的研發投入,直接推動華為在5G、麒麟晶元、鴻蒙系統、歐拉伺服器操作系統等領域實現「去美化」替代。

並且華為已經在替代進程上取得了一定成績,2023年搭載自研麒麟9000S晶元的Mate 60系列引爆市場,被視作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里程碑。

同時華為還完成了生態裂變,鴻蒙系統設備數已突破8億,覆蓋手機、汽車、IoT全場景,華為雲連續三年增速超30%,成為了全球第五大雲服務商。

其次是「開源」拓寬收入來源。

2024年營收增速較2023年的同比9%,有著非常顯著的提升,同比同比增長22.4%,主要得益於三大業務板塊貢獻的關鍵動能。

在終端業務部分,華為終端產品開始復甦,智能手機出貨量重返全球前五,高端摺疊屏手機的市場份額達更是達到了52%,佔據了過半的份額。

在企業服務部分,華為數字化解決方案在礦山、港口等垂直領域落地,收入同比增長28%,實現了營收爆髮式增長。

此外還有汽車業務的破局,2024年問界系列新能源汽車年交付量突破20萬輛,HI模式合作車企擴至6家,開源新渠道為華為提供了新的增長來源。

當然,華為2024年雖然跑出了「加速度」,但仍存在隱憂與挑戰。

儘管數據亮眼,華為仍面臨嚴峻考驗,這些挑戰不限於地緣政治、利潤承壓以及全球化阻力等。

目前華為所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依然嚴峻,美國對華技術封鎖持續加碼,先進位程晶元供應尚未完全解困,且近期微軟已停止向華為供貨,未來華為電腦無法再使用Windows系統。

華為的利潤也在2024年出現了明顯下滑,凈利潤率僅為7.3%,較制裁前2018年約10%的凈利潤率,仍有明顯差距差距,未來高研發投入必將長期擠壓盈利空間。

還有華為在全球化道路上,依然會遇到來自美國的阻力,此前華為海外市場營收過半,2019年為54%,但2024年海外收入佔比降至33%,歐洲市場增長乏力。

所以對於華為來說,生存之戰還遠未結束。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華為累計十年超1.2萬億研發投入的本質,是將自身鍛造成全球科技競賽中的「硬核玩家」。

當其他企業追逐短期盈利時,華為選擇用十年萬億級的投入換一條「技術無人區」的護城河。

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為在2024年跑出的「加速度」,僅僅只是這場長跑的新起點,未來華為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