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已有24家公司鎖定退市,多家因財務不達標拉響警報

紅星資本局5月1日消息,年報季收官,多家上市公司拉響退市警報。截至4月30日,a股已有24家公司鎖定退市,其中9家公司已完成退市。

「1元退市」成為a股上市公司常態化退出主渠道。截至4月30日,今年已有10多家公司鎖定「1元退市」。這其中,*st華儀、*st柏龍、*st泛海、*st愛迪、st鴻達、st星源、st貴人7家公司已被終止上市並摘牌;st世茂等也已鎖定「1元退市」。

隨著2023年報收官,一批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上市公司紛紛現身。其中,因2023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園城、*st同達收到擬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先告知書。

因2023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st碳元4月30日收到擬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

*st商城則因2023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3.41億元,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為0.82億元;同時,公司2023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收到擬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

此外,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的案例不斷增多。繼*st新海成為2024年首個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案例後,*st博天也因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於4月25日被終止上市暨摘牌。*st華儀、*st新紡此前也因查實財務造假被實施重大違法退市風險警示,因為風險充分釋放,公司提前被交易類退市出清。

值得一提的是,4月30日,在新「國九條」對加強退市監管的指引下,滬深證券交易所修訂完善並正式發布相關退市規則。

本次退市標準的修訂,是在2020年退市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對財務造假、內控失效等亂象的威懾力度,完善對違法違規行為的全方位、立體化打擊體系。其中,在此前2年連續造假達到一定比例強制退市的基礎上,新增1年嚴重造假、3年及以上連續造假的情形,新增資金占用以及內部控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等退市標準。

此外,本次退市標準的修訂還進一步收緊了財務類退市指標,加大績差公司的退市力度;適當提高市值退市標準,推動市場化退市功能充分發揮作用。

從總體影響評估來看,本次退市規則靶向精準,瞄準「空殼殭屍」和「害群之馬」,突出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不針對「小盤股」的公司。同時,規則實施設置了劃斷安排,確保新舊規標準平穩過渡,從嚴打擊連續多年造假和存在控股股東資金占用不予整改的公司,明確投資者預期,強化風險揭示。

編輯 余冬梅 綜合自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