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徐曉倩
圖源:pixabay
過去十年間,撐起互聯網半壁江山的初代創始人曾是全國兩會現場的一道風景線,從他們的提案和議案中可以窺見行業發展的命脈,也能折射出巨頭業務方向的轉變。
2013年,馬化騰、李彥宏,雷軍率先當選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互聯網企業家們逐漸成為兩會關注的焦點。當年,多家頭部互聯網公司處於上市的前夜,移動互聯網積攢的能量也在蓄勢待發。
2018年,參加全國兩會的互聯網大佬數量迎來全面爆發,包括周鴻禕、劉強東、王小川、姚勁波、丁磊在內十多位互聯網企業家出現在全國兩會名單中。據粗略統計,當年全國兩會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中有17位企業家來自互聯網領域。
2023年,互聯網行業闊別了一路狂奔的高增長期,逐漸邁向平穩發展的新時期。過去閃耀於全國兩會現場的互聯網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也有不少由新一代科技行業企業家接棒,而他們建議中的大模型、人工智慧、數據安全則成為全國兩會中頻頻被提起的關鍵詞。
互聯網大佬引導科技風向標
2013年,剛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上交了3份建議,分別是《關於營造良好自主創新環境,促進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建議》《關於實施互聯網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關於將互聯網企業「走出去」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
被稱為學霸哥的馬化騰是全國兩會的「金牌打卡員」,從2013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開始,馬化騰一共提出過近60份議案。
可以發現,馬化騰歷年的主要建議都圍繞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展開,並且提供了「互聯網+」「分享經濟」等多個熱門辭彙。
在這期間,騰訊的發展脈絡讓「互聯網+」走進現實,微信逐漸成為一個龐大的超級應用,連接起了支付、電商、生活服務等方方面面。
馬化騰對移動互聯網的預判也代表了整個行業的走向。據零壹智庫統計,2015-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出現的次數最多,且逐漸增加;其次是大數據,2017年、2018年分別出現2次和3次。
相比馬化騰在互聯網領域的高談闊論,李彥宏則更像是人工智慧技術忠實的佈道者,在連續8年的全國兩會中,提出了13份AI相關提案。
早在2015年,李彥宏便提交了《設立中國大腦計劃, 推動人工智慧跨越發展》的提案。他在提案中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將極大地提升和擴展人類的能力邊界,對促進技術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優勢,乃至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緊接著,人工智慧發展來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Deep Mind公司的AlphaGo以3:0的成績,擊敗圍棋天才少年柯潔。一夜之間,人工智慧像被點燃的火炬一樣,光與熱傳播至科技圈的每一個角落:阿里巴巴成立了達摩院,騰訊建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AI四小龍也逐漸嶄露頭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彥宏提出人工智慧相關建議的兩年後,人工智慧的發展和規劃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隨後,李彥宏的提案也大多圍繞人工智慧和智能駕駛兩大主題展開,比如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兒童走失問題,用人工智慧技術調節交通信號燈以及人工智慧倫理研究等等。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慧的落地場景和商業化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百度官方披露,近十年百度在AI方面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462億元。
去年,百度成為國內第一個發布通用大模型的企業,但是人工智慧的光環還未展現出來。最新財報顯示,AI收入對百度整體營收的貢獻還比較小,主要來自對廣告系統的改善,其次才是GPU租用、大模型API調用。
360的周鴻禕、58同城的姚勁波也是全國兩會舞台上被熟記的互聯網面孔,每次出現時常會伴隨廣泛的討論度。前者長期關注網路安全的建設,後者每年的議案基本圍繞就業和租房展開。
大模型、新能源相繼登場
2022年馬化騰出現在全國兩會上時,他的議案已經發生了一些轉變,從互聯經濟轉變為數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等話題。更早之前,馬化騰也關注到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彼時,互聯網行業已經告別高速狂奔階段,業務的調整和人員的優化貫穿整年,各大掌舵者都在醞釀著一場新的戰役,紛紛收縮了多元業務版圖,回歸公司發展的主航線。
時間來到2023年,參會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代表多了不少新面孔。李彥宏、馬化騰、丁磊因任期屆滿卸任,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知乎CEO周源成為全國兩會上的新面孔。
與此同時,大模型、晶元、機器人成為科技圈兩會討論的重點。在剛剛閉幕的2024年全國兩會中,各界至少有20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談到了人工智慧和大模型。
曹鵬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在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創新大潮中,曹鵬建議通過政策引導、模式推廣、典型案例樹立等方式,推動實體產業和技術服務企業把國產化的產業價值作為第一目標,形成新質生產力對產業的紮實助力。
小米創始人雷軍也見證了全國兩會熱點的轉變。最初,雷軍的議案大多圍繞智能家電、中小企業、修訂公司法以及更廣泛的社會民生話題展開。
2023年,雷軍的議案中出現了新能源汽車,當年他提交了3份議案,內容包括推動仿生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構建完善汽車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發展汽車文化,助力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
不難發現,雷軍議案的重點大多與小米集團的發展軌跡重合。在2021年年底的小米發布會上,雷軍高調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並且未來將投入1000億元。
如何實現大模型的場景化落地?如何追趕與世界頂級科技公司的差距?可以預見的是,2024年大模型和人工智慧依然會朝著深水區發展,對核心技術的競爭也會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