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因大肆投資物流領域受到知名銀行Bernstein抨擊 | 壹航運


據壹航運獲悉:近日,航運巨頭因其在物流領域的數十億投資戰略而受到來自知名銀行Bernstein的抨擊!


Maersk』s billion-dollar bet on logistics has come under fire once again – this time by a renowned bank that has a hard time seeing the benefits of the company』s strategy.



Bernstein表示很難看到馬士基大肆投資物流領域帶來的好處,並稱此舉對投資者或客戶來說都沒有多大意義。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這一戰略的風險大於收益,我們更傾向於單獨管理航運公司和物流部門。」


馬士基的新戰略於2016年9月由時任首席執行官Søren Skou提出。


從本質上講,這意味著馬士基現在為客戶提供從工廠到最終用戶的全程運輸,而不僅僅是提供海運。


集成商戰略提出以來,馬士基已斥資80億美元,在歐洲、亞洲和美國進行在岸收購。


馬士基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在陸上提供更穩定的收入來源,使馬士基不那麼容易受到海上貨運價格波動的影響。


與此同時,其意圖是客戶應該能夠把所有的運輸都交給馬士基,包括倉儲、清關和海運、陸運和空運。



Bernstein和其他一些持同樣觀點的觀察人士表示,最大問題在於,國際貨運代理公司也在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幾十年來,DHL、Kuehne+Nagel和DSV等巨頭一直在幫助企業安排運輸,包括在主要航運公司的集裝箱船上預訂運費。


通常情況下,船公司有約一半的業務來自貨代,而且他們對馬士基現在侵佔他們的領地表示不滿。


Bernstein曾與幾家對馬士基的做法不滿的貨代公司進行過交談,並表示:「通過大舉進軍這一領域,馬士基已使自己成為一些最重要客戶的有力競爭對手。」


其結果可能是,物流公司將業務轉移到馬士基的競爭對手那裡。


「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商業策略:這種策略可能會讓貨代在與馬士基合作合作時更加猶豫。」


據悉,馬士基並不是唯一一家決定在陸地上運營的航運公司。


馬士基的主要競爭對手、全球第三大船公司--法國達飛集團(CMA CGM)也在推行同樣的戰略--關鍵區別在於,該公司的物流業務由Ceva logistics獨立運營。


另一方面,馬士基已經做出了努力,使其集裝箱航運和陸基活動齊頭並進。Bernstein表示,這種緊密聯繫卻是馬士基戰略的另一個弱點。

首先,它限制了新業務的潛力,即物流提供作為海運之外的額外服務出售。

其次,馬士基面臨的風險是,由於海運是由馬士基自己的船隻運輸的,客戶可能會擔心獲得最優惠的價格。

Bernstein寫道:「為了提高效率,客戶需要能夠相信貨代對航運公司是中立和公正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與貨運代理相反,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航運公司以獲得最優惠的價格。像現在這樣,當船舶數量遠遠超過對海運的需求時,這一優勢尤為重要。


最終,這種做法可能意味著馬士基將失去業務。


馬士基似乎已經得出結論,它不需要貨代。


Bernstein不同意馬士基的觀點,Bernstein認為貨代是通往更複雜運輸的有用途徑,如不規則的運輸量、小託運人等等。

Bernstein表示,排除貨代這一渠道,尤其是在供應過剩的環境下,風險太大了。

相反,Bernstein的分析師認為,達飛輪船(CMA CGM)採用了更好的模式。


通過將物流公司Ceva logistics從航運公司中分離出來,這家法國公司成功地用更可預測的陸運來補充不確定的海運,同時又不會給客戶帶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