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作為全國首個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天津各大高職院校深度對接產業升級和民生需求,持續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大力推進科教融匯,促進院校和行業「抱團發展」,讓人才與企業「雙向奔赴」。
天津北方網訊:作為全國首個國家職教改革試驗區,近年來,天津各大高職院校深度對接產業升級和民生需求,持續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大力推進科教融匯,促進院校和行業「抱團發展」,讓人才與企業「雙向奔赴」。
天津職大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智能可視化工工程模擬訓練
一杯工業廢水加入光催化劑材料後,污染物指數直線下降……在天津職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實驗室,大三學生孟浩天向記者展示了「陽光綠能」團隊的神奇「魔法」。「我們這種催化劑,可以說是工業廢水中那些難降解污染物的『剋星』,不僅降解率能夠達到90%,且不會出現二次污染。」孟浩天自信滿滿地說。「團隊的名字是學生們自己起的,『陽光』是我們課題的靈感源泉,同樣也象徵著大家蓬勃的朝氣。」說起學生,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項目指導教師王欣充滿自豪。在推進課題的過程中,孟浩天和團隊進行了上百次實驗,不斷升級科研方案。如今,團隊已經申請了9項相關技術發明專利,其中4項專利已經獲得授權,並與30多家企業開展洽談合作。「在工業廢水中獲得推廣應用後,我們會向農業廢水、石油開發廢水、製藥廢水等領域延伸。」王欣說。
天津職大學生進行光催化劑實驗
近年來,天津職業大學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以及養老、健康等現代服務業,構建「重德強技、校企協同、書證融通、多徑育匠」人才培養總體框架。「我們還積極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師生『成長共同體』,聚焦關鍵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工藝改進,學校聯手行業龍頭企業,共建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與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天津職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馮艷文表示。
天職師大智慧康養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腦控輪椅」
集合音樂和經顱電刺激輔助療法的「音樂心理座艙」、基於多源信息技術的「疲勞駕駛檢測系統」、能夠仿人類背抱式的移位護理機器人……走進位於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內的智慧康養研究院產教融合中心,一項項凝聚了我國最新智慧康養技術成果的產品令人不禁感慨科技的強大與魅力。現場,一台「腦控智能輪椅」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前進、轉向、停止……不需要手動操作,也無須遠程遙控,使用者只需戴上腦電帽注視屏幕的命令塊,通過腦電波來控制輪椅進行一系列動作。「這台輪椅可是我們這的『網紅』款,曾經在央視科教頻道中報道過。」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智慧康養研究院教師韓春曉告訴記者,該院自主研發的多模態智能腦控輪椅,以腦機介面和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融合了腦電信號處理、電機控制、自動駕駛、定位導航和多感測器融合等多種前沿技術,支持腦控、眼控、聲控、手機App等多種控制方式,配備了自動駕駛和生理體征監測功能,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穩定的運動控制性能和友好的人機交互體驗。「我們面向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的重大戰略需求,依託學校信息感測與智能控制天津市高校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群、天津市信息感測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等平台,聯合行業內多家領軍企業,共建了智慧康養研究院。」據智慧康養研究院負責人車艷秋教授介紹,學院利用人工智慧、機器人、神經科學、心理學、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大數據等科學與技術,聚焦智慧健康養老裝備與平台研發和科研創新,推動健康養老智慧化升級。同時面向健康護理和智慧養老等職業技能的培訓,開發通用性強的康養服務機器人裝備和創新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培養智慧康養人才。
天職師大智慧職業教育創新平台內,老師和同學們正在進行教學工作
這只是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推進科技創新與社會生產緊密結合的縮影之一,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特色科研優勢,推動一批基礎好、見效快、帶動性強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多角度全方位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培養了8萬餘名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與20餘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創新聯合體、現代產業學院,聯合攻關汽車輕量化、高端齒輪機床、先進刀具塗層等關鍵技術,培養行業高水平人才。」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金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