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下降0.4%,三季度下降0.8%,德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了英國和法國之和。這也是德國被稱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原因。

但是有意思的事,今年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德國表現最差,是唯一一個出現經濟負增長的國家。今年前三季度德國GDP同比下降了0.4%,其中一季度下降了0.2%,二季度下降了0.4%,三季度下降了0.8%,呈現越來越差的趨勢。而經濟增速下降的同時德國還迎來高通脹,前三季度物價平減指數高達8.7%。歐洲央行已經進行了10輪加息抑制通脹,歐洲又沒有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會進一步抑制經濟發展。


那麼,為什麼德國經濟會是歐洲主要經濟體表現最差的呢?其實這和德國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有很大的關係。

2022年德國製造業增加值8032億美元,英國製造業增加值2749億美元,法國製造業增加值2626億美元,義大利製造業增加值3141億美元,俄羅斯製造業增加值2570億美元,我們可以看出來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製造業規模基本在同一個層次,而德國遠遠高於他們。基本相當於英國、法國、義大利之和。


遠超其他歐洲強國的工業實力,讓德國成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但是這也反過來說明,德國的經濟結構與其他歐洲強國完全不同,對工業製造業的依重更大。而工業製造業就依託於三個因素。一是能源和原材料,二是技術,三是市場。

而能源和原材料、市場這兩大因素髮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從能源和原材料來說,德國對俄羅斯最為倚重。俄羅斯的能源量大、便宜且穩定,尤其是北溪管道的建成,直接繞過了所有國家,從俄羅斯直通德國。減少了其他國家的干擾。

但是德國對俄羅斯制裁,直接切斷了自己的廉價能源供應和原材料供應,德國強大的化工產業依靠的就是俄羅斯的能源,能源價格的整體上升,讓德國製造業成本提升,減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要麼轉移,要麼減產,損失慘重。


第二,從市場來說,德國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其中對歐盟市場和中國市場依賴尤為突出。中國市場夠大,幾十年來增長迅速,讓德國搭上快車。而歐盟統一市場,大部分國家甚至都統一了貨幣,讓德國工業品可以暢通無阻。

但是這兩大市場都發生了變化。隨著中國製造業的不斷升級,中國製造由大變強,與德國產品的競爭越來越多,德國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在逐漸減少。而歐盟市場陷入了停滯。

俄烏衝突後德國又退出了俄羅斯市場,這幾個因素疊加起來,導致德國整體國際市場的萎縮,直接影響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