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毒地」事件反轉?陸家嘴集團涉嫌甩鍋給蘇州國企...

蘇州「毒地」事件反轉陸家嘴集團涉嫌甩鍋給蘇州國企。

今天一早,陸家嘴因「毒地」索賠100億事件,劇情出現反轉。原因是當事的另一方蘇鋼集團發布一則公告,詳細陳述了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陸家嘴集團如果對蘇鋼的聲明,拿不出確切證據進行反駁的話,那陸家嘴集團就會坐實項目干不下去了甩鍋之嫌,以及嫁禍於蘇鋼集團的企圖。

蘇鋼集團聲明說,在2016年轉讓股權時,該公司已如實披露了第三方專業機構關於蘇州綠岸名下土地存在部分污染的調查結果及報告全文,並在資產評估報告中明確提示了該範圍中部分地塊原為鋼鐵焦化生產區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風險。陸家嘴集團的聯合體在交易時即已知悉上述情況,並承諾接受所有現狀、瑕疵和風險。在此基礎上,經過222輪舉牌,聯合體方以85.25億元競得掛牌評估值30.5億元的蘇州綠岸95%股權及債權。

2022年,聯合體方與蘇鋼集團一致同意委託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南京環科所對地塊污染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有關結果表明:已有居民入住的14、15號地塊、已開發建設的8、9、12、13、16號地塊和未開發建設的7、11、17號地塊,屬可安全利用地塊;焦化區1、2、3、4、5、6號和非焦化區10號地塊(其中僅2號地塊已開發建設),經治理修復後可安全利用。

2019年,聯合體方知悉2號地塊不符合環保要求,且未依法完成2號地塊土壤污染調查和修復治理,即啟動了該地塊項目建設。2021年,因無法通過環評驗收而未能啟用。對此,生態環境部門已依法對其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這裡說的生態環保部門對陸家嘴進行處罰,指的是2022年4月,「毒地」上的這個項目遭到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的點名和處罰,這個項目不得不終止。

設想,如果沒有更有權威性的督察組的督查和點名處罰,這個項目是不是還在繼續?

蘇鋼集團還提到,2016年的時候,該公司披露報告中已明確指出,「要嚴格控制場地內及場地附近開展造成地下水擾動的施工」「場地開挖前必須做好適當的防護措施,進行環境監理,避免污染物擴散,對周邊環境及居住區產生影響」。但他們了解到,聯合體方在開發建設蘇州綠岸地塊期間,沒有按照有關要求建設地下水阻隔牆及採取其他防護措施,存在擾動地下水、搬運土壤造成部分環境交叉污染的行為和施工作業不規範造成二次污染的行為。

設想,百億級別的項目,直到建設六七年了,部分項目已經完工了,才知道地下有毒?騙鬼呢。

.

筆者認為,陸家嘴「毒地」事件,其實只有兩個外因,一個是環保督察組直接點名,點名後可能也花了一段時間周旋,但一年多了沒有成功;二是目前房地產市場仍在恢復期,蘇州當地房價不容樂觀,陸家嘴集團才最終放手,走公開訴訟之路。拿「毒地」來說事,只是有個體面的台階下罷了。

在「毒地」事件中,蘇鋼集團知情不報,也有為虎作倀之嫌,如果沒有督察組強力干預,老百姓早就樂滋滋入住了。蘇鋼集團應該對蘇州民眾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