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環滬衛星城,建設產業示範區 海門經貿投資洽談會攬資超560億

揚子晚報網訊(記者 郭小川 朱亞運 通訊員 俞新美)仲夏已至,收穫可期。6月28日,2022中國海門經貿投資洽談會開幕,已連續舉辦26屆的經貿投資洽談會再次用滿腔熱誠向海內外客商發出邀請,共享商機、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同打造環滬衛星城,建設產業示範區,在這方築夢興業的投資沃土收穫成功和喜悅。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央企國企和上市企業負責人,在華外商代表,海門籍在外知名人士等以線上線下方式齊聚。當天,海門區「線上+線下」簽約42個項目,攬入投資超560億元。

項目簽約儀式

環滬城市,群星薈萃,海門正成為環滬城市加速崛起的閃亮新星。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持位於城市群和都市圈範圍內的縣城,發展成為與鄰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縣城」。海門地處上海都市圈與蘇錫常都市圈匯合點、滬蘇通「黃金三角」核心區,在推進城鎮化、融入一體化中具有獨特優勢。

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致辭

「放眼長三角,今後一個時期交通格局最大的變化在海門,區域發展最大的紅利在海門,投資回報最大的地區也在海門。」經貿投資洽談會上,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介紹說,今年5月18日,海門人民期盼的「萬里長江第一隧」——海太過江通道地方配套工程全面開工,標誌著海門正進入「通江通海通上海連南通主城」的新階段,海內外客商也正迎來投資興業的「窗口期」。

海門區區長沈旭東做推介

郭曉敏說,海門的發展格局因「通」而重塑,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等一大批重大交通工程的加速落地,海門正與上海、蘇南加速邁入「同城時代」,更多的貨運流、技術流、人才流、資金流在此疊加賦能、高效增值。海門的發展能級因「通」而升華,去年以來,海門致力打造「七群十二鏈」,以船舶海工為特色的標杆產業集群、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合金新材料為重點的新興產業集群、以現代建築、現代家紡、智能裝備製造為標誌的三大傳統產業集群加速壯大,就近配套、鏈式發展正成為海門產業最鮮明的特徵。海門的發展環境因「通」而躍遷,在城市功能上對照上海「五大新城」的建設標準,努力營造比肩滬蘇的城市生活;全力推動醫療、醫保、公交與滬蘇「異地同城」,教育「城鄉一體」。

「海門區成為南通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南通市副市長王凱說,海門通江通海通上海,與南通主城緊密相連,是聯通上海和蘇南的「橋頭堡」。跨江融合、經濟運行、項目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全市領先。據介紹,海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區第25位。目前已與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20多家央企國企、700多家外資企業、1200多家外來民營企業落戶海門,眾多紮根海門的企業陸續追加投資,「二期」「三期」現象已成為企業投資海門新風尚。宜居幸福的生活和幹事創業的環境,每年吸引6000多名大學生來海就業創業。

「海門作為南通打造『北上海』『新蘇南』」的先行區,區位優勢獨特,產業基礎紮實。」京東科技數字城市群副總裁王正明說,京東科技正是看準了「風口」上的海門,有志於推動海門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打造數字科技,為海門高質量人才求變,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今年的經貿投資洽談會,海門區首次面向全球聘請10位產業發展顧問,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李星群,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鄭軍奇等獲聘,將為海門建設產業示範區擔當「引路人」。

聘請產業發展顧問

站在新時代發展最強「風口」的海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適合布局落子、投資興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成就人才、成就事業。會上,海門區區長沈旭東作全方位推介,從潛力、實力、活力三個維度呈現海門的優勢。為海內外客商提供最適宜的土壤、最燦爛的陽光、最溫潤的雨露的營商環境。據介紹,去年以來,海門成立科創委,出台「1+N」系列科創政策,實體化運營國有科創投集團;研究出台「人才強企」10條、「人才新政」35條,面向全球延攬各類「高研值」人才團隊;創新實施信用承諾、容缺審批、幫辦代辦;舉辦企業家沙龍、政企早餐會,開通企業聯繫「直通車」,「一企一策」幫助解決生產經營、就學就醫等各類問題。

當天,海門「線上+線下」共42個項目簽約,總投資超560億元。其中小分子藥物CDMO平台及製劑研發生產等18個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超300億元;國際食品智造和供應鏈管理產業基地等外資項目7個,總投資超15億美元。

本次經貿投資洽談會採用「一主七副」的活動模式。27日,海門區舉辦了康佳(海門)科創園項目開工活動和中國海門•疊石橋時尚消費節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接下來,還將舉辦總部(樓宇)經濟產業招商推介、數字經濟發展專題招商、2022「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專題活動暨機器人特色小鎮專題推介、東布洲科學城產業研討等5個主題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