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龍頭,正在等待一場翻盤。
1
辭任
一則公告在光伏界引起巨震。
5月26日晚,隆基綠能(601012.sh)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5月23日收到李振國提交的書面《辭任報告》,李振國將專註於公司研發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請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職務。
根據公告披露,隆基綠能已完成董事會審議程序,董事長鍾寶申正式兼任公司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
隆基綠能是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片和組件製造商,在單晶矽片出貨量上,其更是佔據全球超過30%的市場份額,是當之無愧的「光伏一哥」。
而李振國,則是隆基綠能的核心創始人。一家公司的核心高管,辭去核心職務,這是想幹啥?外界難免議論紛紛。
李振國倒也沒有完全離開公司,按照公告,辭去上述職務後:
李振國將繼續擔任隆基綠能中央研究院院長、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術官,帶領團隊聚焦光伏前沿技術攻關,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從股權看,按照2024年財報,李振國、李喜燕夫婦依舊為隆基綠能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合計持股19.1%。也就是說,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李振國辭任核心職務,他女兒卻有「補位」的趨勢。
在隆基綠能同日發布的第五屆董事會2025年第五次會議決議公告中,公司第五屆董事會提名鍾寶申、劉學文、田野、印建安、李姝璇為公司第六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其中的李姝璇,是李振國和李喜燕夫婦之女。根據公開資料,李姝璇出生於1993年,先後獲得中南大學工學學士、香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曾在光大銀行西安分行、巨子生物等企業任職。
公開資料顯示,李振國1968年生,不到60歲,還在當打之年。關於他辭任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行業觀察者「趕碳號科技」就提到:
知情人士透露,振國總更願意成為一名中國工程學院的院士,以科學家的身份從科研的角度,推動企業、行業的發展與進步,而不是作為一位企業家或者管理者。
而中國工程院2025年增選指南規定:
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及企業負責人任職期間,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
在企業負責人與參選院士之間,只能二選一。如果該消息屬實的話,只能說李振國確實下了很大的決心。
此前,李振國數次成為陝西首富,如果將來成功當選院士,那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了。
2
暴跌
李振國意氣風發,隆基綠能的處境卻有點暗淡。
財報顯示,2024年隆基綠能實現營業收入825.82億元,同比下降36.23%;實現凈利潤-86.18億元,同比下降180.15%。
這背後,2024年隆基綠能主營產品矽片和組件價格分別同比下降61%和39%,產品價格下行以及光伏技術迭代導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87億元,參股硅料企業發生投資損失4.86億元。
這個趨勢延續到了2025年一季度。一季報顯示,隆基綠能營業收入136.52億元,同比下降22.7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36億元,仍處於虧損狀態。
這個年度虧損啥概念呢?從過往數據看,這是隆基綠能近10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且創下有史以來最大幅度虧損。
趨勢同樣反映在資本市場。截至2025年5月27日收盤,隆基綠能的股價是14.44元/股。這個價格,相比歷史高點已經跌去80%。
從總市值看,億牛網數據顯示,隆基綠能的歷史市值一度高達5400億,如今只剩下1094億,蒸發了4300多億。
截至2025年5月9日,隆基綠能的股東人數(戶)是74.99萬,相比2024年初已經減少了24.87萬。
股民倉皇撤退,一些機構卻無奈站崗。
時間回到2020年底,高瓴資本以70元/股收下了李春安6%的股份,總作價超過158億元。
後來,隆基實施10轉4方案,高瓴資本持股增加至約4.44億股。
根據新財富雜誌測算,時至今日,高瓴資本浮虧83億元。
高瓴資本估計想要大喊:隆基綠能,想說愛你真不容易!
3
豪賭
隆基綠能的誕生源自一個「校園理想」。
中國著名教育學家江隆基曾是蘭州大學校長,其被稱為「黃金蘭大」的締造者,他鼓勵學生「勤奮、求實、進取」,不少蘭大學子以其為精神嚮導。
1986年考入蘭州大學的李振國也一樣,被江隆基老校長的事迹和精神打動後,李振國與幾位同學約定:今後出去做企業就要取名叫隆基。
李振國畢業後,先被分配到了陝西省華縣的華山半導體材料廠,從事拉制單晶硅棒工作,後來於2000年創辦了西安新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這便是隆基綠能的前身。
2006年和2010年,李振國的同級校友鍾寶申和李文學先後加盟,一個負責戰略規劃和經營管理,一個負責整體的生產運營。「隆基三劍客」聚齊後,隆基綠能也進入發展快車道。
上市後的十年,隆基綠能的營收從2012年的17.08億元一路漲至2022年的1289億元,是原來的75倍。伴隨著業績的上漲,隆基綠能的股價也迎來飆漲,一度超過5000億元。李振國身家也水漲船高,數次登上「陝西首富」的寶座。
從一個小工廠發展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片和組件製造商,隆基綠能離不開4次關鍵決策:
1、選擇單晶路線;
2、聚焦單晶和單晶矽片,堅決剝離其他業務;
3、進入切割矽片;
4、重新定位企業,進入到電池組件環節。
每一次都是一場「豪賭」。例如20年前,當同行大多數選擇多晶硅路線的時候,隆基綠能鋌而走險押注不被看好的單晶硅路線。
事實證明,隆基綠能賭對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2020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中,單晶矽片市場佔比約90.2%,已經成為主導的技術路線。
而最新的一場「豪賭」,是bc技術路線。當大多數廠商選擇topcon技術的時候,隆基綠能再次押注bc技術。
目前來看,隆基綠能的bc技術路線進展不算順利,其bc二代產品產量佔比較低。從市場招標數據看,topcon組件依舊佔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
鈦媒體此前更是發文質疑,隆基綠能豪賭的bc路線,更像是一場「偽命題的技術之爭與不再遮掩的營銷戰」。
這場豪賭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4
尾聲
對隆基綠能來說,更大的挑戰來自行業本身。
數據顯示,國內光伏組件的產量,早在2024上半年已超過了全年的預計裝機需求。高盛的報告也顯示,中國的光伏面板行業產能是全球需求的2倍,是國內需求的4倍,產能嚴重過剩。
一旦供給遠大於市場需求,價格的下降不可避免。
2020年-2022年的時候,由於上游硅料緊缺,硅料產品價格從57元/kg一路漲到了307元/kg,漲了4倍多。但到了2023年,隨著新增硅料產能的釋放,硅料價格大幅下滑超70%。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的介紹,2024年1-10月,製造端、應用端、出口量擴大的同時,產業鏈價格、製造端產值、出口額卻顯著下滑:
各環節價格相較2023年高點下降60%-80%。
由於中國生產的光伏組件太便宜,歐洲人甚至開始用光伏組件替代院牆、圍欄。
隆基綠能創始人李振國也直言:
我們發現跑得越快,「流血」越多,主要製造環節低於成本運行,價格出現崩塌,完全降到成本之下。
中國光伏行業大會上展示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業中已有39家出現了凈利潤虧損,而且虧損面還在擴大。到最後,內卷已經成為行業的必然。
往更深處看,這本就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僅過去20年,光伏行業就經歷了四輪周期。政策助力——市場爆發——玩家湧入——贏者通吃——行業退潮——下一個政策,如此循環往複。
客觀來說,作為光伏龍頭,隆基綠能的底子還是很厚實的。作為隆基綠能的技術核心人物,李振國長期深耕單晶硅生產與研究領域,並在數次戰略抉擇中改寫了產業格局。
如果能熬到下一個周期,隆基綠能或許可以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