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省份陸續公布今年前4個月外貿進出口成績單,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構成的「中三角」進出口總值達到5708.5億元,民營企業是中三省對外開放「主力軍」,東盟市場保持兩位數增長。
根據鄂湘贛三省海關部門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湖北省進出口總值2607.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7.5%,高於全國25.1個百分點;湖南省進出口總值1673.1億元,同比減少221.1億元;江西省進出口總值1427.6億元,其中出口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民營企業成為中三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拉動力量。今年前4個月,湖北省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突破70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27家。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859.9億元,增長32.1%,占同期湖北省進出口總值的(下同)71.3%,拉動湖北省進出口整體增長22.1個百分點。
同樣,湖南民營企業進出口1278億元,佔比達到76.4%,成為絕對主力。江西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275家,同比增長7.8%。其中,民營企業4748家,進出口1019.2億元,同比增長2.7%,佔全省外貿總值比重71.4%,持續發揮外貿「穩定器」作用。
面對關稅戰影響,中三省外貿企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武漢海關統計,湖北對東盟、歐盟進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與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進出口正增長。湖北對東盟、歐盟分別進出口631.3億、325.4億元,分別增長71.9%、43.2%,分別佔比24.2%、12.5%;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426.3億元,增長32.2%,佔比54.7%;對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分別進出口290.6億、145.5億元,分別增長15.2%、36.3%。
近日,中歐班列(武漢)開通跨裏海新線路,全程採用「鐵-海-鐵」多式聯運方式,將一批輕型機械設備、農用車輛、建材等中國產品出口到喬治亞。喬治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國家之一,也是連通歐洲和亞洲的關鍵通道。此趟班列的開行,不僅為企業出口開闢了新的物流通道,也促進了湖北與喬治亞、土耳其及周邊國家的經貿往來。
湖南對東盟、非洲、中東出口快速增長。長沙海關統計,前4個月,湖南對東盟、中東國家進出口311.1億元、124.8億元,分別增長1.8%、24.3%;對非洲進出口166.6億元,對歐盟進出口141.3億元。從單一國別(或地區)來看,對越南、印度尼西亞、阿聯酋等國家分別出口57.2億元、42.9億元、35.9億元,分別增長29.9%、53.3%、60%。
江西與東盟、拉美地區的進出口業務增長迅速。南昌海關統計顯示,前4個月,江西對東盟進出口317.1億元,同比增長45.5%,佔比22.2%;拉美地區躍升為該省第二大貿易地區,進出口195.5億元,佔比13.7%。
從出口產品來看,三省各具特色。前4個月,湖北省機電產品967.5億元,增長23.9%,占同期湖北省出口總值的51%。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手機、集成電路、汽車零配件分別出口85.3億、84.6億、68.3億、56.7億元,分別增長10.1%、20.6%、7%、24.9%。
湖南的黃金首飾、鋼材、「新三樣」出口增長較快。前4個月,湖南出口機電產品567.2億元,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集成電路分別出口23.5億元、8.4億元;蓄電池、汽車分別出口23億元、92.2億元,分別增長125%、3.4%。鋼材、黃金首飾分別出口83.4億元、74.5億元,分別增長37%、57.1%。工程機械、文化產品、「新三樣」、軌道交通裝備等優勢產品分別出口111.8億元、107.9億元、49.3億元、4.8億元,分別增長3.8%、15%、69.2%、46%。
江西的鋰電池、煙花爆竹等特色產品出口增長快。前4個月,江西機電產品出口585.2億元,其中平板顯示模組出口120.6億元,同比增長17.4%;汽車及其零配件出口73.2億元,同比增長14.4%;銅材出口29.8億元,同比增長95.6%;鋰電池出口18.1億元,同比增長280%;紡織服裝、鞋靴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
專家指出,中部地區外貿在民營企業活力釋放、生產型實體支撐及新興市場開拓的驅動下,展現出較強韌性。然而,全球需求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及匯率變動等因素仍對後續增長構成壓力。未來需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鞏固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增量,同時提升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佔比,推動外貿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