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a股開盤後,蘋果供應鏈企業股價集體承壓。立訊精密(002475.sz)、藍思科技(300433.sz)、歌爾股份(002241.sz)、領益智造(002600.sz)、東山精密(002384.sz)跌幅都在1%左右。
當地時間上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對非美國本地製造的蘋果iphone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此舉讓蘋果海外供應鏈的布局進一步受限。
截至上周美股收盤,蘋果市值已經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近5個交易日下跌股價下跌超7%。今年以來,蘋果股價累計跌幅已超22%。
券商韋德布希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周末在美國電視訪問中公開表示,他並不認為蘋果在美國生產iphone是可行的。「這只是一個美好的童話故事。」艾夫斯在周五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艾夫斯預測,蘋果即便是在美國實現15%至20%的供應鏈,也至少要花費5年時間,耗資200億至300億美元。「我想蘋果現在最有可能的是和美國政府進行進一步的談判,因為在我看來,他們不可能在美國實現生產。」他說道。也有律師表示,蘋果可能會在法庭上公開挑戰特朗普的關稅壓迫。
特朗普的最新表態針對的是蘋果將供應鏈進一步轉移至印度的舉措。此前蘋果供應商富士康計劃2025年在印度生產2500萬至3000萬部蘋果手機。過去一年,蘋果印度組裝的iphone已經佔全球產量的20%左右,價值預計達220億美元規模。
分析師表示,在美國製造的iphone價格會高得多。此前有市場分析預測,一部美國製造iphone手機的價格甚至會達到3500美元。這一價格很難讓美國普通老百姓接受。
艾夫斯說道:「蘋果手機過去一年都沒有漲價,但如果新的關稅實施,蘋果肯定也不會自己吃掉這25%的關稅。」
富國銀行分析師亞倫·雷克斯(aaron rakers)在一份報告中質疑了特朗普提出的25%的關稅能否兌現。他預計,蘋果要維持iphone手機目前41%的毛利率,意味著需要將美國市場銷售的每部手機的售價提高100美元至300美元。「美國政府可能會為從印度進口的蘋果手機制定特定的關稅。」雷克斯在報告中寫道。
天風證券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上周五在社交平台x上寫道:「就盈利能力而言,蘋果更有可能承擔在美國市場銷售的iphone的25%關稅,這要比將iphone組裝線轉移至美國容易得多。」
研究機構canalys電子消費行業分析師劉健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應對關稅,廠商要在短時間內進行供應鏈的調整不是很實際,而且關稅的政策也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短期來看,企業的應對只能是想辦法控制成本價格,來應對關稅對市場需求產生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即將於6月10日召開wwdc年度開發者大會。這將是一個蘋果向全球的開發者展示ai新功能的機會。分析師認為,處於關稅「風暴眼」的蘋果,有望通過在wwdc上展示更多ai應用來提振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