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企業若因發展需要跨區域遷移,往往要在多個部門間來回奔波,不僅手續複雜、材料重複提交,還常常遇到「地方挽留」的阻礙。24日,市場監管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稅務總局聯合公布《關於推動高效辦成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的指導意見》,從制度和流程上打通企業遷移中的關鍵堵點,向「高效、協同、便捷」的方向推進改革。
企業遷移 從「多頭跑」到「一件事」

《意見》明確,各部門按照「能簡盡簡」「應減盡減」原則,再造自身業務流程和環節,可以通過共享方式獲取的材料和信息,企業無需重複提交。企業遷移登記完成後,取消向後續部門申請提交的申請表、營業執照等材料。實行「一次認證、全網通行」機制,減少重複身份認證。

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副局長 張煒:積極打通稅務、社保、公積金等部門的審批系統,推動實現「一網申請、一次提交、聯動辦理、進度查詢、結果反饋」等平台功能。企業僅需向遷入地登記機關提交一次申請,稅務、社保、公積金等多部門事項在線同步辦理。
在改革前,企業遷移需要經歷:向遷入地登記機關申請《准遷函》;再向遷出地申請遷出調檔;檔案由遷出地郵寄至遷入地後,才能辦理變更登記;此外還需分別向稅務、社保、公積金等部門辦理相應遷移變更手續。全流程至少要跑9個環節、提交32份材料。

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副局長 張煒:目前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有,「多部門分頭辦」導致遷移繁;「遷移環節多」導致遷移難;個別企業檔案移交時間長導致遷移慢,增加了辦事難度。一些經營主體反映,個別地方將招商引資企業與財稅掛鉤,針對企業遷移申請,設置了企業遷移挽留服務工作流程,存在「本土挽留」導致「遷不動」,妨礙企業經營自主權和依法平等准入。
而現在,企業只需一次申請,各部門同步聯動辦理,真正實現「企業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從「多部門分頭辦」到「遷一次辦成」
《關於推動高效辦成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七大重點任務,建設企業遷移「一件事」服務專區;簡化企業遷移登記辦理環節;推動市場監管總局企業跨省遷移登記數據傳輸系統對接;優化稅務跨區域遷移服務;便利住房公積金事項辦理服務;優化就業社保信息變更服務;實現流程材料優化簡化。
今年4月起,湖北省全面啟動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改革,市場監管局、數據局、人社廳等五部門,在「湖北政務網」上線遷移登記專屬服務專區,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
武漢某建築企業業務員吳先生因公司發展需要,將企業從漢陽區遷往經開區。過去,他至少要在多個窗口來回跑3次,如今,只需登錄政務網,在線提交一次申請,即可完成整個遷移流程。

公司業務員 吳德文:在湖北政務網裡面通過遷移窗口提交一個遷移申請,整個辦理的手續非常簡化,節省了我們來回跑腿的時間,全程網上辦也很便捷。
據統計,改革實施以來,企業辦理遷移所需材料減少約40%,線下跑動次數減少87%,整體辦理時限壓縮超過60%。目前,因信息系統集成尚處磨合期,部分跨部門事項尚未完全打通。為此,武漢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聯合稅務等部門設立現場聯合服務專窗,提高辦事效率。

湖北省武漢市經開區行政審批局二級主任科員 周威:我們對這一個相關的政務中心的窗口,企業登記、稅務,企業遷移、內資外資,以及食品藥品等(業務辦理)全部集中在這一層。相當於企業一天之內,可以把所有的事情辦完,不需要企業再跑腿,後台內部來進行流轉就可以了。
跨省遷移「零跑動」 企業落地更輕鬆
天津作為全國首批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集中攻關試點城市之一,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實現了跨省企業遷入服務「全程在線、一次辦成」。
一家從事知識產權認證的企業,今年年初決定將總部從北京遷至天津。原本擔心流程複雜、協調困難,但事實遠比他們想像中更高效。

企業負責人 胡維鴻:我們就來了一次(天津)天開園。整個(辦理)過程下來,到我們拿到這個申請執照,大概也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
天津市知識產權局牽頭對接市場監管委、稅務、公積金、園區管委會等部門,為企業量身定製「落地方案」。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政務服務處副處長 劉永超:我們建立了企業遷移聯絡機制。取消申請遷出環節,把遷入申請、檔案移交、變更登記三個環節整合為一個環節。

天津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肖述虎:我們和南開區相關部門,包括天開園管委會一起協同做好服務,確保一站式完成了(企業)註冊、稅務等所有的這個手續。
截至目前,天津已完成487戶跨省企業遷移,積累了京津冀一體化遷移聯動的實踐經驗。
從「多部門分頭辦」到「遷移一次辦成」,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改革,打通了市場監管、稅務、社保、公積金等多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從「企業跑」變為「數據跑」「部門協同跑」,不僅提升了辦事效率,更激發了要素市場的流動活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專心發展。
(總台央視記者 王婧 韓文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