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對於我國3億多退休人員來說依舊是值得高興的一年,因為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國家就宣布了2025年養老金會繼續增長,並且是雙增長,意味著職工養老金連續21年增長,城鄉居民養老金連續2年增長,並且在今年3月份的兩會中,國家公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會延續2024年的歷史最高繼續上漲20元,那麼職工養老金今年能漲多少呢?
根據往年的養老金調整流程看,一般在3月份才發布調整通知,具體的調整比例和各地方的調整方案大概在5-6月份左右公布,這樣整體補差都會在7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今年養老金調整通知早早就發布了,比往年任何時候都早,也是提前讓大家過了個好年,現在已經4月初了,大家紛紛猜測今年的調整比例和方案會提前公布,按照之前調整比例看,呈現出了逐年下降的趨勢。
2015年前能維持在10%,從2016年之後一直下調,2022年調整比例4.0%,2023年為3.8%,2024年僅為3.0%,從之前趨勢看,今年能維持在3%左右已經相對不錯了,人社部在會議上也強調說要適當調整養老金,那麼基於這種穩中求進的思想,再加上目前養老金賬戶的支出壓力,還要結合當前的物價及工資水平,綜合看3%的漲幅比例可能性很大,或者也會給出一個區間範圍,比如2.5%-3%之間,各城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區間比例進行方案設計。
目前養老金調整機制,還是延續之前的方式,分別從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進行設計,定額部分還是固定統一增長,不管養老金高低和年齡,大家漲的一樣;掛鉤部分是跟養老金水平和工齡相關的,且是正向比例增長,鼓勵多交、長交的這部分人員;最後是傾斜部分,主要對高齡退休人員和邊遠艱苦地區的人員有額外補貼。
今年養老金調整還有個重要信號,就是向中低收入人員傾斜調整,目的是拉近養老金待遇差距,提高低收入人員的養老金,從而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那麼中低收入是指哪些人呢?主要就是針對工資收入低的人員,從全國人均養老金水平看,低於3500元的應該都算是低收入人員,但也還需要再結合當地的人均養老金情況,畢竟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養老金能達到5000元左右,而東北地區一些城市,人均養老金還未達到3000元。
如果要向低收入人員傾斜調整,那麼會以何種方式傾斜呢?首先是定額部分的增長,這部分預計會有所提高,畢竟是大家一起統一增長的部分,體現的公平性較強,而掛鉤調整部分,小編分析養老金水平掛鉤比例應該會有所下降,這樣能有效的控制高收入群體的增長,舉個例子說就是如果養老金掛鉤比例為1%,那麼8000元和3000元的漲幅差距為50元,但如果掛鉤比例調整為0.5%,那麼8000元和3000元的漲幅差距為25元,這樣就大大的拉近了兩者漲幅差距,而工齡掛鉤部分應該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按照繳費年限區間增長,依然會堅持長繳者多得的原則;最後是傾斜部分,現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在不斷加劇,關注高齡退休人員一直是國家的重點工作,預計今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還會加大對高齡退休人員的補貼傾斜力度。
綜上,今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整體預測還是比較穩定的,現在的養老金調整機制也相對成熟,能比較全面的覆蓋到各種情況的退休人員,所以除了今年的調整比例外,小編更關注的是各城市在今年的調整方案中是否還有更多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