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麥浪翻滾間,一位曾騎著三輪車沿街推銷的國企掌舵人,用三十年光陰書寫了一段商業傳奇。白象食品集團董事長姚忠良,這位從軍旅生涯轉身商海的"麵食革命家",用堅定的實業報國情懷,將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廠打造成民族食品行業的標杆企業。
一、臨危受命:在虧損千萬的廢墟上重建商業帝國
1996年,面對負債千萬、管理混亂的河南省糧食廳下屬小廠,姚忠良臨危受命。這位轉業軍人沒有選擇退縮,而是騎著三輪車帶著團隊走街串巷推銷產品。他大刀闊斧改革人事制度,從上級部門爭取30名大學生,用"四千四萬精神"重塑企業靈魂。短短三年時間,白象速食麵從河南走向全國,年銷售額突破6億元,創造了國企改革的經典樣本。
二、商道如人道: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血脈
在商海沉浮中,姚忠良始終堅守"產品即人品"的準則。白象三分之一員工是殘疾人,生產線全部採用國際先進設備,從骨湯煮麵工藝到非油炸麵餅技術,每個創新都彰顯著對消費者健康的承諾。汶川地震時他親自押送物資馳援災區,新冠疫情期間白象成為首批進入武漢的民生物資保障企業,這些行動背後是企業家的溫度與擔當。
三、民族品牌守護者:在資本浪潮中堅守初心
當外資巨頭揮舞著橄欖枝試圖收購白象時,姚忠良果斷拒絕:"白象的血脈里流淌的是中原大地的麥香。"這種堅守不僅體現在股權結構上,更滲透在產業鏈布局中。從建設萬畝小麥種植基地到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從傳統速食麵到速凍食品的全品類拓展,白象正以創新實力築牢民族品牌護城河。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姚忠良帶領的白象集團正以"健康、創新、責任"為三大支柱,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這位始終保持著軍人作風的企業家,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長期主義。當人們端起一碗熱氣騰騰的白象速食麵時,不僅品嘗到中原麥香,更能感受到民族企業家的家國情懷。這種情懷,正是中國製造最深沉的力量源泉。
《大陽人物》五十六期 2025年4月4日(本文採用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