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3月31日訊(記者 王晨)近日,「陸家嘴金融沙龍」第五期於上海浦東陸家嘴圓滿召開,此次沙龍聚焦「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a股市場的實踐與探索」主題。
申萬宏源證券執委會成員、申萬宏源研究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周海晨作為主嘉賓,圍繞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現狀、挑戰與改革方向發表了深度演講。周海晨結合政策背景、市場實踐及國際經驗,系統梳理了當前a股市場吸引中長期資金的四大堵點,並提出針對性建議,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長期資金入市面臨四大堵點卡點
周海晨指出,中長期資金來源廣泛,涵蓋社保、養老金、保險、基金公司、銀行理財、信託等,外資和居民儲蓄也是重要潛在力量。截至2024年末,以社保為代表的中長期資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13萬億元,佔比17%,且2022年後佔比逆勢上升,過往業績也顯示出其在a股市場能獲取穩定回報。
我國一直重視中長期資金入市,出台了諸多政策,從放鬆投資限制、拓寬渠道到培育投資者生態,尤其在「1+n」政策框架下,入市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涉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增持回購、發展權益性資金、創設etf指數基金,還完善了考核機制,強化3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在提高商業保險資金投資比例和穩定性、優化社保養老金考核等方面也有具體舉措。
儘管如此,中長期資金入市仍面臨不少阻礙。周海晨深入梳理出四大堵點,精準剖析中長期資金入市面臨的困境。
在制度層面,社保和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受限於會計準則的利潤波動壓力;會計準則以公允價值核算,增加了利潤波動率,影響長期投資意願,如2023年就有保險公司因配置變化導致季報業績大幅波動;同時,他指出,長錢長投缺乏明顯稅收激勵。
在市場層面,a股長期賺錢效應偏弱,指數增幅弱於成熟市場,缺乏風險對沖工具,上市公司質量也有待提高,2023年a股的roe僅約7.4%,與海外龍頭企業13%的roe差距明顯,適合長期配置的企業較少。
機構層面,公募基金經理因每日業績排名壓力被迫「長錢短投」。中長期專業機構的長線長投的內部激勵機制還有待完善,短期化和相對化考核使得產品管理人面臨業績壓力,出現長錢短投行為。
儲蓄轉化也不順暢,我國居民儲蓄率超40%,定向存款超115萬億元,但養老金、商業保險資金對這部分資金的開發能力不足。
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海外有哪些經驗?
周海晨介紹,海外市場在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有不少成功經驗。
一是充足的中長期資金對於資本市場的發展非常重要,美國發展了近百年的養老體系,以僱主養老金計劃和個人養老儲蓄計劃為主,規模超40萬億美元,有力支撐了資本市場。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主導的養老體系,持股佔比達7%,權益配置達50%,對股票市場貢獻巨大。
二是被動投資也是較好的入市方式,美國etf大發展,持股比例較高,日本政府投資保險資金也呈現向被動投資轉換的趨勢。
三是上市公司的質量是中長期資金投資的一個基礎條件。美國「科技七巨頭」表現突出,帶動市場,且企業回購活躍,如蘋果公司回購規模巨大;日本重視上市公司價值管理,注重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roe。
四是中長期考核機製為投資長期化提供保障。長期化的考核機制,有助於提升長期投資意願,增強資金穩定性。
四大舉措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基於這些思考,周海晨對國內構建長錢長投長牛的良性循環提出建議。
在拓寬長錢源頭上,周海晨認為要做大養老金第二、第三支柱,我國養老金體系仍以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為主,需加快第二、第三支柱(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擴容。
例如,提高個人養老金年度免稅額度(當前為1.2萬元),鼓勵企業年金差異化投資。同時,優化保險、銀行理財資金權益投資比例,開發「固收+」等中等風險產品,豐富理財貨架。
提升資本市場吸引力也至關重要。周海晨指出資本市場需培育更多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優質企業,嚴格退市機制實現「優勝劣汰」。他呼籲健全外部董事和機構投資者治理機制,引導上市公司提升roe和回購力度。此外,豐富股指期貨、期權等對沖工具,發展etf、基金投顧等產品,有利於提高對於中長期資金的吸引能力。
構建適合長錢長投的市場生態同樣關鍵。針對會計準則和稅收問題,周海晨建議允許保險公司將長期持有股票的處置利得分期計入損益,減少利潤波動壓力;對長期持股實施稅收抵扣政策。同時,推動機構考核機制從「短期排名」轉向「3-5年絕對收益考核」,並增加盈利客戶佔比、人均盈利等指標,引導機構以持有人利益為核心。
此外,周海晨強調,需在全市場弘揚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減少題材炒作亂象。機構投資者應深度參與上市公司治理,例如公開投票記錄,增強治理話語權。此外,通過市場化退市機制平衡供需,推動資本市場形成「優質企業—長期資金—穩定回報」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