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傳承了五千年的藥罐子,當真要改姓"東瀛"?
日本財團斥資 50 億人民幣,買下了我國一家百年老字號葯企。
他們到底是何居心?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每日經濟新聞】等(截圖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這家被收購的企業叫余仁生國際,它的歷史能追溯到1879年,創始人余廣培從廣東佛山出發,帶著一批珍貴的中草藥和世代傳承下來的中藥知識,前往馬來西亞謀生。
當時他在小鎮上開了一家藥材店,取名「仁生」,寓意「仁澤眾生」,一心想解救那些被鴉片毒害的華人礦工。由於余廣培醫術精湛,心懷仁愛,藥鋪很快便贏得了好口碑。
後來,他的兒子余東璇接手生意,為了紀念父親,就將藥鋪改名為「余仁生」。
1909年,余東璇以香港為起點,開始向外擴張,到了2023年,余仁生已經在全球擁有近200家零售門店,產品暢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旗下的金牌白鳳丸更是在東南亞地區家喻戶曉。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家族內部出現了分歧,最終走向分家。這一分家不要緊,卻引發了一場持續長達十年的商標爭奪戰。在這場內耗中,余仁生的發展步伐被嚴重拖慢。
到了2024年,企業已經難以為繼,而第五代繼承人又對經營企業沒有興趣,導致門店擴張計劃停滯不前。
而此時,日本財團卻悄悄靠近。三井物產和樂敦製藥合資成立了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C)。
他們向余仁生拋出了誘人的橄欖枝:承諾保留余氏家族10%的股權,並為家族成員提供顧問席位,而且收購資金達到了50億的巨額。
面對企業發展的困境,余仁生的管理層最終接受了這份收購協議,就這樣,余仁生在不知不覺中被納入了日本財團的版圖。
日資狼子野心
其實,這並不是日本葯企第一次對我國中藥企業下手了。
早在2023年4月,日本津村製藥就以2.5億人民幣的低價,強行收購了陝西紫光辰濟葯業。
紫光辰濟葯業的前身「達興堂」同樣歷史悠久,卻被如此賤賣,怎麼看都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好在最後國資緊急出手,將紫光辰濟葯業贖回,才避免了其被外資完全掌控的命運。
可是企業的核心配方早已泄露,無法挽回,企業價值大打折扣。
而日本葯企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中國中藥市場的「進攻」。
2021 年,津村製藥再次出手,砸下12億人民幣收購了天津盛實百草,通過這次收購,津村製藥成功控制了中藥材供應鏈。
還有2019年,日本久光製藥花費6.5億人民幣,收購了北京同仁堂健康的部分業務。
就這樣,日本葯企趁低價抄底我國葯企,一旦收購成功,他們就會逐步控制企業的品牌、配方和原材料,最後將這些企業整合進自己的全球漢方葯體系中。
讓人擔憂的是,日本在中藥專利方面早已布局多年。
大家熟知的《傷寒論》中的210個古方,都被日本註冊了專利。這意味著,我國企業如果想要使用這些古方,必須要向日本支付專利費用。
還有像「救心丹」「龍角散」等在日本暢銷的中成藥,其實都是我國古方改良而來,但現在卻被日本企業當成了自己的「招牌」產品,在全球市場上賺取巨額利潤。
令人咋舌的是,日本90%的漢方原料竟然依賴從我國進口。
如果日本企業繼續這樣大肆收購中國的中藥企業,掌握足夠多的配方和品牌,那麼中國中藥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未來我們可能真的會連「中藥」這個名字都保不住。
曾經,我國的景泰藍、宣紙等傳統技藝,被日本學習並加以改進,最後在國際市場上甚至超越了我國。如今,中藥產業又面臨著同樣的危機,不得不讓我們警醒。
資本遊戲的短暫甜頭
面對被日本財團收購的質疑,余仁生的管理層也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他們表示,獲得的50億資金能夠用於升級企業的生產線,幫助中藥膠囊打入歐美市場,從而提升余仁生的國際影響力。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企業發展確實需要資金支持,拓展國際市場也是很多企業的目標。
但我們不妨看看另一個例子。日本樂敦旗下有一種名為「救心丹」的產品,在市場上售價高達300元一盒,而據了解,其原料成本僅僅只有20元。
這種巨大的利潤空間,簡直比被稱為暴利行業的茅台還要誇張。這也讓人不禁懷疑,日本財團收購中藥企業,到底是真的為了推動中藥發展,還是為了獲取巨額利潤?
再回顧一下2013年,日本久光以6.5億的價格收購了北京同仁堂的健康板塊。十年過去了,原本屬於中國的中藥產品,如今卻貼上了「日本漢方」的標籤,堂而皇之地返銷回我國市場。
這就好比自己家的孩子被別人抱走,還改了名字,然後又回來和自己搶市場,實在是讓人無奈又氣憤。
配方流失的千年酸楚
余仁生歷經145年的風雨,積累下了30萬張珍貴的古方,這無疑是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據說,其中還有一些治療南洋熱病的未公開秘方,這些秘方凝聚著先輩們的智慧和心血。
然而,隨著企業被收購,這些秘方的命運變得岌岌可危。
紫光辰濟的遭遇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國資在贖回企業後,發現企業20%的藥材種植基地已經被日方通過獨家供應協議牢牢綁定。
這意味著,在原材料供應上,企業將受到極大的限制,甚至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生產。
自救藥方中的血汗咸澀
在這場中藥保衛戰中,也有一些企業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片仔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採用軍事級別的保密措施來守護自己的配方,使得片仔癀的品牌價值不斷攀升,其市值甚至超過了雲南白藥和東阿阿膠的總和。
這說明,只要企業重視配方保護,採取有效的措施,是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廣葯集團則另闢蹊徑,他們將涼茶配方進行區塊鏈存證。這種創新的方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有效地防止了國際上的惡意搶注,為中藥配方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在年輕一代中,也逐漸興起了一股保護中藥文化的熱潮。
一些95後的中醫博主,通過短視頻平台,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解密《本草綱目》等經典著作。他們的視頻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單條播放量甚至突破了一億。
在評論區,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對中藥文化的熱愛和對保護中藥配方的支持。
中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四氣五味」講究在君臣佐使間相互調和,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而如今,在文化的攻守之戰中,也如同中藥的炮製過程一般,需要經歷苦辣酸甜鹹的重重淬鍊。
我們相信,只要各方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守護好中藥這份千年的傳承,讓中藥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發布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於網路,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