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罕見「三連跌」落地,創年內最大跌幅
2025年3月19日24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年度第六次調整,也是年內首次「三連跌」,降幅創下新高。此次調價後,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280元和270元,摺合每升92號汽油下調0.22元、95號汽油和0號柴油均下調0.23元。以普通家用車50升油箱計算,加滿一箱92號汽油可節省約11元。
年內最大降幅背後的國際油價震蕩
此次油價下調的直接原因是國際原油市場供需格局的轉變。計價周期內,紐約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跌破70美元/桶,3月18日收盤時,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分別跌至66.90美元/桶和70.56美元/桶,較周期初跌幅顯著。多重因素疊加導致國際油價承壓:
1. 供應端擴張預期:OPEC+宣布自4月1日起逐步增產,計劃每月增加13.8萬桶/日,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
2. 需求增長疲軟:國際能源署(IEA)將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測下調7萬桶/日至103萬桶/日,並預計全年供應過剩約60萬桶/日。此外,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對經濟衰退和燃料需求收縮的擔憂。
3. 地緣局勢緩和:美俄領導人通話釋放俄烏衝突緩和的信號,削弱了原油供應中斷的預期,進一步壓低油價。
國內油價調整機制與市場反應
根據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調價周期內參考原油變化率達到-6.26%,遠超50元/噸的調整紅線,最終降幅符合市場預期。此次調整後,2025年國內油價呈現「兩漲三跌一擱淺」的格局,汽柴油價格較年初累計上漲105元/噸,但近三連跌已顯著緩解消費者用油成本壓力。
分析機構指出,儘管計價周期末期美國汽油庫存減少引發技術性反彈,但國際原油整體下行趨勢難以逆轉。金聯創分析師王延婷表示,供應增加與需求疲軟的雙重壓力是油價下跌的核心邏輯。
未來走勢:短期震蕩,長期承壓
短期內,國際油價或維持震蕩格局。滙豐銀行預測,2025年原油市場將小幅過剩20萬桶/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維持在73美元/桶,但下行風險較大。下一輪調價窗口將於4月2日開啟,機構預計擱淺概率較高,主因近期原油價格波動幅度有限。
消費者應對與市場建議
對於普通車主,此次調價後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加油計劃,合理利用油價低谷期降低出行成本。此外,國際油價長期走勢仍受制於全球經濟復甦進度、OPEC+產量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建議持續關注後續調整動態。
此次「三連跌」不僅是2025年油價調整的重要節點,也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場在複雜宏觀經濟環境下的脆弱性。未來,如何在能源安全與市場波動間尋求平衡,將成為各國政策制定者的核心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