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伏搶裝潮的持續時間和影響可從政策節點、市場供需及行業動態綜合分析如下:
---
### **一、搶裝潮的持續時間**
1. **政策驅動的集中搶裝期**
根據國家能源局2025年1月發布的《分散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和2月發布的《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政策設定了兩個關鍵時間節點:
- **4月30日**:工商業分散式光伏項目需在此之前併網,否則無法全額上網,只能自用或參與市場化交易。
- **5月31日**:新增新能源項目需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交易,電價由市場競價形成。
為規避政策調整後的收益風險,企業需在6月前完成項目併網,因此搶裝潮預計在**2025年4月至6月**集中爆發,並在政策窗口關閉後逐步消退。
2. **供應鏈與價格波動影響**
搶裝潮導致短期內組件供不應求,龍頭企業訂單排期延長至15天以上,部分廠商甚至出現毀約加價現象。儘管市場預期搶裝需求將在6月後減弱,但實際持續時間可能受以下因素影響:
- **價格回調時間**:樂觀預測認為組件價格在7月後逐漸回落至0.7元/W左右,悲觀預期則認為5月後價格可能暴跌至0.5-0.6元/W。
- **海外需求支撐**:海外市場復甦可能延緩國內價格下跌。
---
### **二、搶裝潮的影響**
1. **短期市場衝擊**
- **供應鏈價格波動**:組件價格在搶裝期間上漲約20%,一線企業報價從0.67元/W升至0.72-0.78元/W,部分型號甚至重返0.8元/W區間。
- **併網壓力**:集中併網導致地方電網調峰壓力增大,山東、河北等地已提前優化電網調度。
- **行業亂象**:鎖價合同失效、廠商毀約加價等行為頻發,擾亂市場秩序。
2. **長期行業重塑**
- **技術升級與成本優化**:電價市場化倒逼企業提升發電效率,推動「光伏+儲能+智能調度」一體化方案,降低出力波動對收益的影響。
- **商業模式創新**:聚合商模式、虛擬電廠等新業態加速落地,企業需增強電力交易能力以應對市場競爭。
- **行業集中度提升**:中小開發商因缺乏議價能力或退出市場,頭部企業通過技術、資金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
3. **裝機規模與市場預期**
- **國內新增裝機**:行業協會預測2025年新增裝機為215-255GW,同比2024年(277.57GW)可能下滑8%-23%。但機構樂觀預測認為,搶裝潮可能帶動裝機量超300GW。
- **全球市場**:TrendForce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596GW,同比增長10%,新興市場(如中東、非洲)成為增長主力。
---
### **三、後續風險與應對建議**
1. **風險提示**
- **政策窗口後的需求斷崖**:搶裝潮結束後,下半年可能出現短暫需求空窗期,組件價格回調可能導致囤貨商虧損。
- **市場化收益不確定性**:增量項目電價波動可能壓縮利潤空間,綠證交易與電力市場銜接不足亦影響收益。
2. **企業應對策略**
- **鎖定供應鏈**:優先選擇產能穩定的頭部企業合作,簽訂長期協議(PPA)對沖價格風險。
- **布局高消納地區**:聚焦用電需求旺盛區域(如高能耗企業聚集地),確保項目收益。
- **強化技術與管理**:引入AI預測發電曲線,優化運維效率,提升市場競價能力。
---
### **總結**
2025年光伏搶裝潮將集中在**4月至6月**,受政策節點和供應鏈緊張影響,短期內推高組件價格並加劇行業亂象。長期來看,市場化機制將加速行業洗牌,推動技術升級與商業模式創新。企業需在搶裝期靈活應對供應鏈風險,並在政策紅利消退後轉向高質量發展,以應對未來的市場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