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了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泰保險經紀」)1100.8萬股股份(佔總股本5.1217%)被掛牌轉讓的信息,轉讓方為三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底價為4335.76萬元。信息披露結束日期為2025年3月14日。
這是繼2024年7月9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中化資本有限公司轉讓江泰保險經紀1238.40萬股的股份後(佔總股本的5.7619%),江泰保險經紀股權再一次被低價甩賣。
據了解,江泰保險經紀第五大股東中化資本早在2023年6月首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5.7619%股權,2024年,中化資本歷經三次掛牌轉讓,價格也一降再降,從最初的5583.33萬元降價至5040.3萬元。股權折價仍難尋買家,反映出市場對江泰保險經紀的估值缺乏共識。
而此次第六大股東三峽資產轉讓江泰保險經紀股權已是第二次出手轉讓,轉讓價格也從最初的4596.26萬元降至4335.76萬元。若此次能夠找到接盤方,三峽資產將徹底退出江泰保險經紀股東行列。
除了中化資本、三峽資產,還有中煤集團,2023年3月底,中煤集團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江泰保險經紀1100.80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5.1217%),同年8月9日,中煤集團又將該筆股權掛上了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掛牌價4861.47萬元。最終,這筆股權在2023年11月16日成交。
針對國資股東的接連撤退以及股權轉讓的遇冷,李文中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股東的接連退出勢必會對公司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會帶來公司治理結構的調整與改變,這對公司戰略決策、發展方面將產生一定影響。另一方面,股東頻繁退出會影響市場對公司前景與價值的判斷。此外,股東,特別是國有股東的退出也會對公司業務資源產生一定影響。」
營收、凈利雙雙下滑
據藍鯨報道,成立於2000年6月的江泰保險經紀,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後江泰保險經紀接受上市輔導,此後數年間,三換督導券商、三換擬上市板塊,直到2020年末,江泰保險經紀正式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所明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7164萬股股份,募集資金約4.4億元,用於國內分支機構、電子商務與管理信息系統、海外代表處建設等。但遞交招股書後,江泰保險經紀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書,對其內控風險、關聯交易、財務問題等提出疑問。但由於未能在有效時間內回應,2021年8月,證監會一紙公告,終止了江泰保險經紀的ipo審查。
上市夢碎,江泰保險經紀籌劃的布局方向也面臨調整。以分支機構設立來說,在遞交招股書前夕,2020年前後,江泰保險經紀開設約145家分支機構。後在戰略調整及疫情影響之下,公司開始「縮編」,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2023年,江泰保險經紀撤銷超20家分公司、營業部等分支機構。從江泰保險經紀近年業績來看,2023年、2024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2.49億元、11.79億元,對應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659.58萬元和3491.5萬元,雙雙下滑。
「退金令」「報行合一」等多重因素導致股權吸引力低
除了營收、凈利雙雙下滑,「退金令」也加速了股東離場,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聚焦央企的主營業務,降低金融風險,並推動金融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國家要求中央企業退出非主業的金融業務,尤其是風險較大的金融機構。
另外,受「報行合一」政策影響,要求保險公司傭金與實際業務成本相匹配,進一步壓縮中介機構利潤,江泰保險經紀2023年凈利潤較2021年下滑45%。
嚴監管形勢下,對保險中介機構的合規要求趨嚴,例如,江泰保險經紀捲入安責險壟斷風波,被國務院督查組點名批評,影響品牌聲譽。2021年9月,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組接到線索,稱寧夏石嘴山市存在「只能通過江泰保險經紀購買安責險,否則無法在應急管理部門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情形。督查組也經實地暗訪證實了這一情況。石嘴山市政府也進行了反饋,稱上述涉嫌壟斷的情況屬實。
江泰保險經紀股權能否如願吸引投資者?康德智庫專家、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元對北京商報表示,從整個保險中介行業和公司個體情況來看,江泰保險經紀股權的吸引力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顯得相對有限。儘管江泰保險經紀是保險中介市場的頭部企業,但其股權多次掛牌卻難尋買家,可能與其具體的財務狀況、業務增長潛力、市場競爭地位以及未來發展前景等因素有關。此外,當前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導致他們更加謹慎地評估投資風險。
天眼查信息顯示,江泰保險經紀成立於2000年6月8日,主營業務為保險經紀業務,註冊資本2.1億元,註冊地(住所)為北京市門頭溝區蓮石湖西路98號院9號樓1至12層101,法定代表人沈開濤。
天眼查股權信息還顯示,江泰保險經紀實際控制人、受益所有人為沈開濤,持股20.0975%;其次是北京江泰春暉投資管理中心(普通合伙人),依次是北京快速工程規劃建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2.0022%)、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8836%)、首鋼集團(持股5.7619%)、中化資本有限公司(持股5.7619%)、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持股5.1217%)、三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217%)、北京江泰同心經濟信息諮詢中心(普通合夥,持股4.0339%)等29個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