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碳要聞: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2025年03月07日19:10:27 財經 4198

一周碳要聞: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 天天要聞

正文

一、雙碳要聞

a、政策速遞

1.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京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體系,營造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培育綠色建築等新增長點。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加強重點用能用水單位節能節水管理,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項目。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零碳解讀: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在賦能各行各業深度變革的同時,也成為重要的經濟形態,並且在傳統生態環保產業的基礎上不斷迭代升級。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一方面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夠推動產業的更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紮實開展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範圍。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開展煤電低碳化改造試點示範。規劃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重大工程,積极參与和引領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

零碳解讀: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首席專家朱留財指出,我國工業園區碳排放量佔全國工業源50%以上,是降碳的重點領域。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到「零碳園區」的概念,標誌著黨中央在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全面轉型進程中,積極探索綠色化、零碳化轉型升級,在紮實推進實現碳達峰的同時,為適時實現碳中和謀篇布局。

3.國家統計局:2024年我國煤炭消費量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9.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4.3%。煤炭消費量增長1.7%,原油消費量下降1.2%,天然氣消費量增長7.3%,電力消費量增長6.8%。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3.2%,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8.6%,上升2.2個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0.8%,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1.2%,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1%,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0.2%,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初步測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後,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8%。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1.89億噸,成交額181.1億元。

零碳解讀:能源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發展力度,加速構建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主要特徵的新型能源系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2024年,我國能源消費繼續綠色低碳轉型。在保證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煤炭、原油消費量低增長,甚至出現下降,而清潔能源的消費不斷提升。

b、行業資訊

4.委員通道|黃綿松:全國生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40多萬人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表示,截至去年底,全國生態環保產業從業人員達到340多萬人,營業收入超2萬億元,相比10多年前增長了近4倍,成為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零碳解讀: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國生態環保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已涵蓋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技術研發、裝備製造、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投資運營、綜合諮詢等環節,領域齊全、結構優化、分工精細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5.《中國氣候公報(2024)》發布 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

2月28日,中國氣象局在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中國氣候公報(2024)》,指出,2024年,我國暖濕氣候特徵明顯,雨澇災害突出。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高溫日數多、強度強、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951年以來歷史第四多,暴雨過程頻繁,南北方影響並重;颱風前少後多,秋颱風活動頻繁、登陸強度強、風雨影響重;乾旱總體偏輕,區域性氣象乾旱多發,階段性明顯;冷空氣過程偏多,年初和10月寒潮過程頻繁;強對流天氣過程偏少,但局地強降水屢破極值,致災重;北方沙塵天氣略偏少,出現晚,影響偏輕。

零碳解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表示,氣候變暖加劇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改變大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是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重要背景。而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則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並進一步導致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強度、空間範圍及持續時間發生改變。

6.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重啟後公布首批減排項目

據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註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台信息,首批新ccer(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日前已經完成登記,涉及9個項目,來自三峽新能源、國家電投、國家能源、中廣核、福州海峽發電、敦煌首航節能新能源等能源企業。首批新ccer項目預計計入期總減排量超過3500萬噸,其中2個項目壽命期限30年,7個項目壽命期限25年。

零碳解讀: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有利於推動形成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c、地方動態

7.浙江省每年將遴選10家左右開展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

2月28日,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浙江省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方案(2025—2027年)》。該方案指出,全省每年精心擇優遴選10家左右開展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支持推動企業在自主減碳路徑、場景打造、技術應用、數智賦能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通過2-3年培育建設,打造一批零碳(近零碳)工廠,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零碳解讀:省經信廳牽頭組織相關專家,對申報企業開展現場核查,根據企業實際基礎,從目標合理性、技術領先性、方案可行性等方面,對建設方案提出意見建議,企業可根據專家意見進一步完善方案。經綜合評選後,擇優確定公布零碳(近零碳)工廠培育建設名單。

8.甘肅:謀劃打造「疆煤入甘」氫能走廊

2月底,《甘肅省打造全國區域性現代製造業基地行動方案》發布。該方案指出,依託高溫熔鹽、釩電池及其儲能系統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推動新型儲能長時段、低成本、安全化發展。實施綠電交易、新能源直供、離網等綠電制氫項目,按照「綠氫—綠氨—綠色甲醇」發展模式,拓展清潔低碳氫在工業領域應用場景,謀劃打造「疆煤入甘」氫能走廊,構建百億級風光氫氨醇一體化產業體系。

零碳解讀: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新京報零碳研究院《2024氫能產業報告》就曾提出打造國家氫能走廊。而今,各地正在加速落地,全國路線圖正在形成。

d、全球看點

9.歐盟將強化電池原材料供應鏈

據《中國能源報》消息,歐盟委員會3月5日宣布一項行動計劃,旨在推動汽車行業穩健和可持續發展,並助其釋放創新能力。該計劃將提供18億歐元,專門用於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電池原材料供應鏈。根據歐盟委員會當天發布的公報,該行動計劃是建立在歐盟委員會今年1月啟動的「歐洲汽車行業未來戰略對話」基礎上,旨在通過促進合作、推動針對性融資和簡化監管等,提高歐洲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力。

零碳解讀:據介紹,該計劃將提供18億歐元用於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電池原材料供應鏈,使歐盟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單元及組件的成本競爭力在短期內有所提升。計劃還包括一項「電池助推器」一攬子方案,通過直接資助等形式支持電動汽車電池單元和組件的生產。此外,歐盟還計劃於今年出台相關立法,明確電動汽車電池及其組件的本地成分要求。

10.「一帶一路」碳足跡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消息,2月24日至3月1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62次全會在杭州召開,來自130餘個國家的ipcc政府代表、有關觀察員組織和國際組織代表參會。該中心會同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專家支撐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參團與會。ipcc第62次全會重點審議了ipcc第七次評估周期(ar7)三個工作組報告和負排放技術方法學報告編寫大綱,最終就ar7三個工作組報告編寫大綱達成一致。

零碳解讀: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長期以來跟蹤ipcc進程並組織開展深入研究。國際政策研究部相關專家作為中國代表團核心成員參加了本次全會大綱的審議,積極建設性推動全會審議進程,為ar7三個工作組報告,特別是第三工作組報告編寫大綱達成一致作出貢獻。

二、專題碳討

我國廣袤海域成為巨型「充電寶」,海洋能迎來規模化利用時代

2月底,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印發的《關於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公布。

該意見對什麼是海洋能,如何開發海洋能提出明確指導意見。據中國政府網介紹,我國海域總面積約473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長度約1.8萬千米,海域分布著大小島嶼7600個。

大規模海洋能的開發利用不僅能為東部沿海地區、各大島嶼提供充足的綠色能源,還能夠推動現有能源格局的改變,把近50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變成一塊巨大的綠能充電寶,與我國西北地區豐富的風光發電一起,成為托舉經濟綠色騰飛的一雙翅膀。

一周碳要聞: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 - 天天要聞

圖/ic

目標:構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體系

「海洋能年發電量可達到45萬億千瓦時至130萬億千瓦時,相當於2023年全球發電量的1.5-4.3倍。」2月初,智庫機構中大諮詢發布研究報告,對全球的海洋能發電能力進行了分析。

隨著《關於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的公布,傳統油氣能源、風光發電之外,海洋第三類能源——海洋能一下子進入人們的視野。

什麼是海洋能?

該意見指出,海洋能是重要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含潮差能和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等。

首先,在能源的定性上,指出海洋能是綠色可再生能源;其次,在種類上,既包括潮汐、波浪等傳統動能轉化能源,也包括溫差能、鹽差能等新型能源。

同時,該意見進一步明確:「海洋能開發利用有利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緩解東部沿海地區、海島和深遠海設施設備電力短缺,推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報告指出,溫差能、波浪能、鹽差能和潮汐/流能開發潛力分別約佔全球海洋能開發潛力的58%、39%、2%和2%。

在具體應用上,意見指出,聚焦海洋能規模化利用,培育打造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促進海洋能新技術、新模式發展,推動海洋能與各類海上生產活動融合發展,拓展海洋能應用場景,提高海洋能開發利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構建安全可靠的海上新型能源體系,為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現狀: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發展空間很大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彭偉2月25日公開撰文指出,2005年,原國家海洋局啟動實施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首次對我國近岸海域海洋能資源進行了摸底調查和評價,經過5年努力,初步掌握了我國近岸海域海洋能資源分布特徵和開發潛力。近年來,海洋能技術發展迅速,海洋能進入規模化利用新階段,對海洋能資源潛力評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自然資源部先後啟動了重點海域海洋能資源調查評估和區劃工作,並首次繪製了全國1:25萬潮流能資源區劃圖和重點海域潮流能、波浪能1:5萬資源區劃圖。

也正是基於對海洋能資源的科學認識,我國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出了海洋能規模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提出五條具體措施。

其一,科學核算,規劃引領,分類分區開展海洋能資源調查和潛力核算,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其二,創新驅動,迭代優化,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海洋能規模化利用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提升技術經濟性;其三,試點先行,提升規模,支持海洋能利用試點工程建設,以規模化推動成本下降,帶動產業化發展;其四,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持續優化資源配置;其五,統籌協調,合力推進,堅持陸海統籌,兼顧岸、島、深遠海用能需求和生態保護要求。

根據國際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統(oes)發布的2023年年度報告,截至2023年,全球運行和在建海洋能發電裝機規模約63.15萬千瓦。其中,韓國和法國裝機容量領先其他國家,兩者約佔全球裝機的96%。中國運行和在建海洋能發電裝機規模約為1.03萬千瓦,全球排名第四。

這意味著,我國海洋能利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支持海洋能裝備製造企業「走出去」

該意見指出,我國力爭到2030年,海洋能裝機規模達到40萬千瓦,建成一批海島多能互補電力系統和海洋能規模化示範工程,海洋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豐富,形成系列高效、穩定、經濟的海洋能技術裝備產品,海洋能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法律、政策、標準體系和市場環境進一步健全完善,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技術研發能力和全球競爭力的海洋能規模化開發利用企業。

彭偉指出,據國際能源署海洋能系統技術合作計劃(iea oes-tcp,oes)預測,到2050年,全球海洋能裝機規模將超過3億千瓦,將帶動68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5億噸。

彭偉表示,開發海洋能資源,不僅可為沿海地區提供清潔電力供應,還具備制淡、供暖、製冷和其他綠色低碳產品的市場潛力,對「推動形成變革性的海洋科學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英美等國紛紛提出海洋能發展戰略,搶先布局謀求將海洋能打造成為繼海上風電之後的下一個能源產業。歐洲研究機構發布的《2030海洋能展望》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50年,歐洲海洋能裝機規模將有望達到1億千瓦,可滿足歐洲10%的電力需求。憑藉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優勢,以及我國在海洋能國際合作與技術出口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我國海洋能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外向型技術。為此,該意見提出,持續推進海洋能雙多邊合作,深化與海洋能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合作交流,支持通過國際合作開展海洋能技術研發,推進裝備技術、測試檢驗等方面標準規則國際互認,支持海洋能裝備製造企業「走出去」。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偷看「成人網站」,以為別人不知道?若手機出現這4種徵兆,要注意了 - 天天要聞

偷看「成人網站」,以為別人不知道?若手機出現這4種徵兆,要注意了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我們提供了無盡的知識、娛樂與便利。然而,隨著網路的普及,一些不良信息也隨之泛濫,其中「成人網站」便是頗具爭議的存在。許多人在好奇心或衝動之下,可能會偷偷訪問這類網站,自以為無人知曉。但事實上,任何網
「AI孫悟空」對話全球!訊飛星火AI大模型展項亮相大阪世博會中國館 - 天天要聞

「AI孫悟空」對話全球!訊飛星火AI大模型展項亮相大阪世博會中國館

4月13日,主題為「構想煥發生機的未來社會」的日本大阪·關西世博會(以下簡稱「大阪世博會」)開幕。大阪世博會中國館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攜「嫦娥五號」月壤樣本、「蛟龍」號體驗艙等頂尖科技成果亮相,並通過大量互動裝置和數字
如何通過戰略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 天天要聞

如何通過戰略管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商業世界中,企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戰略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猶如指南針般為企業指明前行的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本質上講,戰略管理是企業為實現長期目標,通過分析外部環境、評估內部資源和能力,制定、實施並評估跨職能決策的藝術和科學
讓性能隨行,創意無界!磐鐳鐳凌Link X-2顯卡塢上市 - 天天要聞

讓性能隨行,創意無界!磐鐳鐳凌Link X-2顯卡塢上市

隨著Thunderbolt介面和OCuLink介面的普及,市場上的顯卡擴展塢也逐漸豐富起來,不過基本很少會有廠商選擇年年更新,但熟悉磐鐳的老粉應該都知道,磐鐳的顯卡擴展塢業務已經做很多年了,除了開放式的鐳凌Link S系列,還有機箱式的鐳凌Link X系列,現
除菌率99.9999%!廚房好搭子容聲冰箱將上新,主打「橫掃千菌」 - 天天要聞

除菌率99.9999%!廚房好搭子容聲冰箱將上新,主打「橫掃千菌」

我們品嘗家中存儲的美味時,隔夜海鮮中將滋生沙門氏菌、未密封乳製品中將滋生李斯特菌等等……這些看不見的細菌病毒,正在將本該存儲幸福的冰箱,變成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隱患。別慌,你的廚房好搭子容聲冰箱又將上新了!4月13日,容聲將攜506雙凈Max冰箱主打「凈味除
售後維修服務為何成為家電業最尷尬的環節? - 天天要聞

售後維修服務為何成為家電業最尷尬的環節?

家電售後服務的問題一直存在,不管是不是3.15都應該被受到重視,特別是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進步,家電行業的演變,使得現在的家電售後服務與以往有了顯著不同,隨時跟蹤研究才具有現實意義。
GMV破千億元、用戶超1億,商家盯上了淘寶這一新藍海 - 天天要聞

GMV破千億元、用戶超1億,商家盯上了淘寶這一新藍海

在今年38大促期間,一大批消費者在淘寶搶購海底撈的代金券,為海底撈提前「囤」了一波消費者。不止美食、麗人服務類代金券,更有以京東洗衣為代表的洗護服務,以遊戲為代表的虛擬消費,以優酷、愛奇藝為代表的會員充值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