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何明俊
又一家公司選擇跨界光伏!
3月6日晚間,海天股份(603759.sh)披露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公告顯示,海天股份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海天光伏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以下簡稱「標的公司」),包括賀利氏中國持有的賀利氏光伏100%股權與賀利氏中國持有的對賀利氏光伏的債權、光伏科技100%股權以及hmsl持有的hpsl100%股權。
本次交易的基礎價格合計為5.02億元人民幣(含債權),最終價格將根據交易各方簽訂的交易協議規定的調整因素進行確認。
圖片來源:海天股份官網
就收購等相關事項,3月7日,時代財經多次致電海天股份董秘辦,但截至發稿前,該董秘辦電話仍無人接聽。
標的公司綁定bc大客戶
賀利氏中國與hmsl,均為德國賀利氏集團旗下企業。
德國賀利氏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貴金屬及技術供應公司,在40個國家擁有超1萬名員工,集團業務覆蓋貴金屬回收、醫療健康、半導體及電子等多個領域。2023年,德國賀利氏集團的銷售收入高達256億歐元。
這次被海天股份收購的標的公司,主營業務為光伏導電漿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光伏銀漿領域具備傳統優勢地位的代表性廠商。
根據公告,海天股份計劃通過現金收購標的公司。交易完成後,標的公司將注入海天股份,為海天股份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將進入增長性更強、准入門檻更高的光伏銀漿產業。」海天股份在公告中表示。
光伏銀漿是光伏電池片的原材料,其消耗量與光伏新增裝機量直接掛鉤,只要光伏新增裝機量需求釋放,光伏銀漿就會持續消耗。儘管topcon、bc電池現在正在爭奪市場主流地位,但這兩種技術的單位銀耗都高於原來的p型電池技術,因而推動銀漿用量提高。
時代財經從一位光伏業內人士處得知,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業績並不好。由於光伏行業自2023年開始出現較大變化,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出貨量降低、規模效應下降,進而陷入虧損。與此同時,時代財經查閱海天股份披露的資產評估報告,確認了這一說法。
資產評估報告顯示,根據模擬合併口徑預測,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2023年、2024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53億元和17.54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5435.37萬元和-9129.87萬元。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凈資產從2023年2060.83萬元降至-3645.52萬元。
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業績滑坡,海天股份為什麼仍要耗費數億現金收購?
時代財經查閱公告後發現,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雖然業績下滑,但客戶質量相對優秀,該標的公司的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超過80%。2024年,該公司對終端客戶為隆基綠能的經銷商銷售收入佔比超過50%。
海天股份亦在公告中指出,標的公司為傳統光伏銀漿全球領先廠商,隨著下游核心客戶bc電池產能逐步投產,標的公司若能發揮在上述領域的先發優勢,或將迎來新的業績增長點,經營情況將有所好轉。
「海天股份在當前行業低點出手收購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整體付出代價也相對較小,畢竟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仍有較多優質資產,品牌、頭部企業的深度合作、研發力量、以及海外產地等。本次收購也讓海天股份業務多元化,實現水務、環保領域到光伏銀漿行業的轉型。」infolink資深經理趙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說。
貝斯哲預測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8年,全球光伏銀漿市場規模將維持7.41%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除此之外,光伏銀漿的使用與光伏電池片轉換效率掛鉤,因此這一賽道具備較高的准入門檻,競爭相對集中在頭部企業。
趙祥表示,目前光伏行業正在面臨「少銀/無銀化」的技術轉型,銀漿公司在立足當前銀漿業務的同時,也需要積極推進新的金屬化產品如銀銅漿料,純銅漿料等。「我們認為2024年光伏對銀漿的需求有望成為近幾年的峰值,2024年光伏行業銀漿出貨量約7000噸,伴隨當前少銀/無銀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後續光伏銀漿更多的是呈現需求不斷下滑的趨勢。」
「雖然目前行業topcon技術是主流產品,topcon技術仍在不斷進行結構升級,如後續poly finger技術有望普及,銀漿廠商須提早布局每次技術升級可能對銀漿的需求變化;另外,後續xbc技術的成長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xbc金屬化的開發對漿料公司來說也是新的挑戰和機遇。」趙祥補充道。
傳統業務壓力加大
在披露重大資產收購的同時,海天股份也同步披露2024年度業績。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海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5.19億元,同比增長18.95%;實現歸母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25.9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22.69%。
海天股份身處水務行業,主要從事供水與污水處理兩大核心業務。據時代財經了解,海天股份2024年3月通過成立直飲水子公司,將業務從傳統供水往高品質直飲水延伸。目前,海天股份在全國範圍內擁有40餘家子公司。
雖然位於四川省的海天股份是西南地區環保水務行業的民營龍頭企業,但同樣有業績的「煩惱」。
時代財經注意到,隨著中國城市化率超過67%,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趨於完善,新增供排水項目減少。根據海天股份公告,供排水項目投資多依賴專項債,項目回報率低,疊加地方政府政務壓力導致新舊項目的污水處理費賬期延長,上市公司需要承受更大的流動性壓力。
「為實現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上市公司需要尋找具有高附加值、成長性更強的新業務領域。」海天股份解釋了切入光伏銀漿賽道的原因。
賽泊資本創始人馬賽認為,海天股份收購德國賀利氏光伏銀漿業務的交易,表面上是一場「逆周期抄底」的資本運作,實則折射出中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典型困境與博弈邏輯。「傳統業務面臨增長瓶頸,此時跨界光伏銀漿,表面是『低估值抄底』,實則是試圖通過併購快速切入高附加值賽道。賀利氏曾為全球銀漿巨頭,擁有品牌積澱、研發能力和頭部客戶資源,海天可借勢填補技術空白。」
然而,詳細的收購報告書公告後,海天股份不升反跌。截至3月7日收盤,海天股份報8.29元/股,跌4.38%,總市值為38.28億元。
馬賽表示,目前的環境下,民企要「戰略業務、資源稟賦、市場時機」三方兼得,相對較難。「目前是光伏行業周期低谷,收購公司又缺乏業績承諾,加上市場擔憂外行管理內行,整合難度高。所以股價自然利好變利空。」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股份2024年擬不進行利潤分配。對此,海天股份解釋稱,在當前發展戰略下,公司需要大量資金來推進業務拓展、增加技術和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