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初對光伏產業鏈進行回顧時,2024年冬季的行業周期性波動極為顯著,整個光伏行業深陷困境,各企業紛紛尋求應對之策。
彼時,價格戰在光伏企業間激烈上演,他們試圖憑藉低價策略爭奪市場份額。但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自身利益,還致使整個光伏產業鏈陷入惡性循環。與之不同的是,一些企業選擇技術創新作為突破方向,推行差異化競爭策略,隆基便是其中在bc技術領域頗具代表性的企業。
隆基於去年10月推出基於bc二代技術平台的hi-mo x10組件。在當下市場競爭白熱化、各行業紛紛聚焦「性價比」的大環境下,hi-mo x10組件定價相比topcon高出0.1元/wp,此定價策略看似背離市場主流趨勢,然而市場應用層面卻展現出其獨特的性價比邏輯。
以福建泉州海爵衛浴有限公司的案例來看,其hi-mo x10分散式電站已成功併網。據該公司負責人肖總介紹,在項目前期,對市場主流的bc組件(hi-mo x10)和topcon組件進行了全面的多維度比較分析後,最終決定選用hi-mo x10,主要基於以下考量:公司屋頂面積有限,期望在有限空間內實現裝機容量最大化;自身用電需求較大,追求更高的發電量;同時希望以合理的初始投資獲取更優的收益回報。
海爵衛浴屋頂面積為3500平方米,若採用普通topcon組件,裝機容量僅能達到0.66mw,而選用hi-mo x10組件則可實現0.7mw,裝機容量提升超6%,年發電量增加5.4萬度。經核算,該電站建設投入160萬元,僅需2.8年即可收回成本,在30年的全生命周期內預計可實現凈利潤1500萬元,相比採用topcon組件可多盈利100萬元,其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對於epc建設方,福建新晶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總表示,epc環節重點關注項目利潤、運維收益與運輸成本。在該公司近期併網的項目中,一萬平方米屋頂安裝hi-mo x10比topcon新增108kw裝機量。以hi-mo x10的epc單價2.2元/w(topcon的epc單價2.1元/w)計算,epc可新增利潤15.1萬元(計算過程為3595塊×42元=15.1萬元,其中每塊組件新增銷售收入128元,即650w×2.2-620×2.1=128;新增成本86元,即650w×0.8-620×0.7=86;每塊組件新增利潤42元,即128-86=42)。
在運維方面,由於相同面積下安裝組件數量未變,但hi-mo x10單塊組件功率增加,且電站運維費用按裝機容量收取,所以每塊組件每年可增加運維收入1.2元,總計30年可增加運維費12.94萬元。此外,hi-mo x10由於組件的尺寸沒變,單塊組件的功率提升30w,單瓦運費還能降低5%,使得組件運輸費用相比topcon降低了2300元。
對於著重項目投資收益的資方,hi-mo x10的投資回報表現備受關注。以1萬平米的工商業廠房屋頂為例,可安裝2500塊hi-mo x10光伏組件。從直流裝機量來看,topcon約為1.55mwp(620w×2500塊),hi-mo x10約為1.625mwp(650w×2500塊)。
儘管hi-mo x10初始投資比topcon多21.5萬元(0.8元/w×1.625mwp–0.7元/w×1.55mwp),但在收益方面,若年有效光照利用時長為1200小時,同面積下topcon組件年發電量為186萬度,hi-mo x10則可達200.8萬度,hi-mo x10比topcon多發14.8萬度電。
若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固定電價0.45元/kwh計算,14.8萬度電每年可為投資商新增利潤6.66萬元。由此推算,一萬平方米屋頂電站選用隆基hi-mo x10,在30年全生命周期內相比topcon電站可新增近200萬元凈利潤,投資收益高出0.5%,實現了較高的投入產出比。
當前,隆基bc產品的電池效率較topcon高出約1.3%,且這一優勢呈持續擴大態勢。從國家電投、華能、華電等電力巨頭公布的光伏組件採購標段結果得知,隆基bc組件中標價格均在0.8元/wp以上,這充分顯示出隆基hi-mo x10憑藉其突出的性價比,已贏得國央企的廣泛認可,在光伏領域逐步展現較強的競爭力。
在追求客戶價值最大化的趨勢下,以bc技術為核心的生態圈企業有望在當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產能的逐步釋放以及市場認可度的持續提升,bc技術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逐漸取得後發優勢、推動光伏行業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值得行業持續關注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