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上九成資產瘋狂擴張後,合盛硅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2025年02月21日17:20:26 財經 1435

賭上九成資產瘋狂擴張後,合盛硅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 天天要聞

資金鏈緊張的硅基龍頭——合盛硅業(603260.sh)想要變現應收賬款。

2月11日晚間,合盛硅業發布公告稱,為拓寬公司融資渠道,加速資金周轉,公司擬申請發行資產證券化項目(以下簡稱「abs項目」),總發行額度不高於40億元。

賭上九成資產瘋狂擴張後,合盛硅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 天天要聞

圖源:合盛硅業公司公告

公告顯示,本次abs項目的基礎資產為供應商或保理公司(如有)對公司及下屬公司的應收賬款債權及其附屬權益(如有);公司及下屬公司或保理公司(如有)對債務人享有的應收賬款債權及其附屬權益(如有)。

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光伏行業進入重整周期,作為上游供應龍頭的合盛硅業也難逃業績衰退,此時發行abs項目引發了市場對合盛硅業流動性的關注。

另外,市場也注意到本次abs發行並未設置其他增信措施。公告顯示,本次abs項目,公司方面提供的增信方案為,公司作為共同債務人出具債權債務確認並簽署到期對目標應收賬款債權無條件付款的書面確認文件或提供差額補足等增信措施。

也就是說增信措施並沒有額外的抵質押物,只有公司的承諾。

這更加重了市場的擔心情緒,合盛硅業目前經營狀況到底如何?又正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

增收不增利,存貨減值嚴重

據公開資料,合盛硅業成立於2005年,主要從事工業硅及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中國有機硅、工業硅雙龍頭企業,產量約佔國內總產量30%左右。上游原材料主要涉及硅石、煤炭及石油焦等,下游可用於生產有機硅、多晶硅和硅鋁合金等,應用領域包括光伏、建築、電子、日用化學品、合金、汽車等行業。

然而,近年來,合盛硅業的經營數據卻呈現出令人擔憂的態勢。2022年開始,合盛硅業的業績表現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當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236.57億元,同比增長10.62%;實現凈利潤為51.41億元,同比大跌37.64%。2023年營業收入265.84億元,同比增長12.37%;歸母凈利潤26.23億元,同比下降49.05%。

進入2024年,這一趨勢仍在延續,前三季度合盛硅業實現營業收入203.71億元,同比微增2.44%;實現凈利潤為14.22億元,同比下降33.42%。

賭上九成資產瘋狂擴張後,合盛硅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 天天要聞

來源:wind截圖

對此,公司解釋道,主要系2024年前三季度工業硅及有機硅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光伏產業鏈相關產品部分產能釋放,由於該等產品市場價格下降,計提跌價導致利潤減少。

光伏行業作為強周期性行業,近些年進入了重整周期,這使得光伏產業鏈相關產品市場價格均大幅下降。反映在公司的毛利率上,2021年合盛硅業的毛利率達到頂峰52.87%,隨後的2022年、2023年一路下滑,分別為34.39%、20.15%。2024上半年為23.3%。

更糟的是,光伏產業鏈相關產品市場價格下降也會使得公司不得不對其存貨進行資產減值計提,而合盛硅業正好有大量存貨。2021年至2023年,公司存貨分別為45.33億元、76.10億元、71.48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存貨達到了99.42億元,較年初增長39.09%。

過高的存貨和不斷下行的市場價格使得合盛硅業的資產減值損失飆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為376.62萬元、929.85萬元以及6056.57萬元。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合盛硅業的資產減值損失達到了6.71億元。

瘋狂擴張後陷入流動性危機,實控人家族半數股份質押

合盛硅業面臨的這一困境並不僅僅只與行業周期有關,很大程度上與公司前幾年大規模擴張戰略也密切相關。

在關於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的回復公告中,透露了合盛硅業的想法,「一方面工業硅業務能夠為有機硅、光伏產業鏈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另一方面下游業務的原料需求也起到了穩定工業硅銷售的作用,從而為工業硅擴大生產,降低成本,獲得規模優勢奠定了基礎」。

不過,合盛硅業的擴張還是太激進了。2021年—2023年,合盛硅業公布的擴張項目合計11個,投資總額超過805億元,按其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總資產898億元計算,意味著合盛硅業為轉型擴張賭上了自己的九成家底。

賭上九成資產瘋狂擴張後,合盛硅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 天天要聞

圖源:2024年半年報

激進的擴張也使得合盛硅業每年需要進行較大的資本開支。其中「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一項在2022年、2023年兩年快速增長,分別為114.84億元、186.57億元。與之對比,同期,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26億元、-7.90億元。

相對應地,截至2020年底,合盛硅業在建工程還不到40億元。到了2024年9月,合盛硅業在建工程規模已高達375.34億元。

一邊是業績衰退,一邊是大規模擴產,公司很快遇到了現金流危機,不得不新增借款,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的短期借款為5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約98億元,兩者合計150億元,而同期貨幣資金僅11億元。

合盛硅業的還款壓力大,其財務費用的大幅攀升便是最直觀的體現。2022年到2024年這三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財務費用分別是2.38億元、4.28億元、6.3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3.21%、79.44%、48.89%。

為了支撐大規模的投資與擴張,自2023年以來,羅立國家族多次通過定增、擔保、股權質押等方式籌集資金。最新的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質押及解質押的公告披露,截至2月17日,羅立國家族已將其持有的49.34%的合盛硅業股份質押,占公司總股本的38.78%。

賭上九成資產瘋狂擴張後,合盛硅業陷入流動性危機 - 天天要聞

圖源:公司公告

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合盛硅業及其控股子公司對外實際擔保餘額合計達262.20億元。巨額的擔保金額意味著公司承擔著巨大的潛在債務風險,一旦被擔保方出現違約情況,合盛硅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牽連,財務狀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屋漏偏逢連夜雨,合盛硅業還陷入了合規性爭議。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合盛硅業曾在2019年和2021年兩次起訴前總經理方紅承,案由是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然而皆因「沒有犯罪事實」撤銷案件。

另一方面,方紅承妻子孫麗辰也曾多次發文實名舉報合盛硅業董事長羅立國存在偽造公文、隱瞞危廢處置和欺詐上市等問題。2024年1月26日,孫麗辰再次發文舉報羅立國。

合盛硅業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發展後,如今正面臨著新的內外部挑戰。新的行業周期到來,而瘋狂擴產帶來的存貨高企與現金流問題、大規模質押股份引發的償債能力質疑等問題還困擾著合盛硅業,能否穿越周期仍有待時間的檢驗。(《理財周刊-財事匯》出品)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國際金價回落,有品牌金飾報價重返「8字頭」,金價後市走勢如何? - 天天要聞

國際金價回落,有品牌金飾報價重返「8字頭」,金價後市走勢如何?

每經編輯:畢陸名Wind數據顯示,近期,國際金價整體回落,COMEX黃金期貨5月2日收報3247.4美元/盎司,相比4月22日高點的3509.9美元/盎司,下降7.48%。受金價回落影響,品牌首飾金報價普遍跌破千元/克大關。其中,老廟黃金報價987元/克,六福珠寶、老鳳祥、周六福、周大福報價998元/克。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五一」假期,各大...
美財長稱美印可能達成協議 - 天天要聞

美財長稱美印可能達成協議

4月29日,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專訪時,稱有許多國家在和美國進行談判,而他認為印度會是首批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之一。 這並非完全沒可能,但關鍵在於印度是一個金磚....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 天天要聞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中新社廣州5月4日電 (記者 程景偉)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持續展現中國企業出海新氣象。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曾是「貼牌代工」的符號。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中國製造業一路迅猛發展,並逐步建立起自主品牌,在複雜多變的全球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劉遠舉: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從他的社交媒體到各國現實,隔著無數出於利益的阻礙。想把這些產業鏈從中國帶到美國,短期內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遠舉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僅13小時後,他又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突然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緩措施,同時將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4%提升至125...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 天天要聞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根據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場報價,緬甸出口的洋蔥按規格不同,FOB(離岸價)定為每噸240至370美元。 緬甸洋蔥、大蒜及廚房作物種植生產出口商協會每周都會發布出口洋蔥、大蒜、酸角、薑黃、長辣....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 天天要聞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11家CX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上市公司已發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財報,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和博騰股份新簽或者在手的訂單超預期,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據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葯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
三個「爆品」,藏著中國外貿秘籍 - 天天要聞

三個「爆品」,藏著中國外貿秘籍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雲集,我國製造業的產品琳琅滿目,最近,和各大景區一樣火熱的,還有廣交會現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