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20日訊(編輯 史正丞)大概從月初開始,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對所謂的「烏克蘭稀土」產生巨大的興趣,要求澤連斯基交出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土,換取美國繼續提供安全保障,現在兩國元首正在你來我往地打口水仗。
對此,能源產業的專家深感震驚:特朗普似乎並不懂5000億美元夠買多少稀土,同時他對烏克蘭稀土儲量的理解......似乎也有巨大的偏差。
在2月10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專訪中,特朗普談及如何把美國援助烏克蘭的錢要回來時表示:「我告訴他們(烏克蘭),我想要相當於5000億美元的稀土,他們基本上同意了,所以至少我們不是蠢貨。」
(來源:福克斯新聞)
據稱後續美國真向烏克蘭提供了一份草案協議,遭到澤連斯基憤然拒絕。烏克蘭領導人周三表示,在近3年的俄烏戰爭中,美國一共提供了670億美元的武器和315億美元的直接預算支持,沒有理由現在問他討要5000億美元。
接下來就是「回歸理性」的時刻了。
知名大宗商品產業作家、《交易的世界:金錢、權力與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合著作家哈維爾·布拉斯在最新專欄中表示,特朗普從烏克蘭獲取稀土的執念只是一種幻想,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哈維爾表示,最清楚地球上哪裡有資源的美國地質調查局,從未將烏克蘭列為「有稀土儲備的國家」,在其他採礦行業常用的資料庫里也沒有。公開情報顯示,烏克蘭除了少量鈧礦外,沒有重要的稀土礦床。
(全球能生產稀土的國家就這麼點,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當然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依然是烏克蘭人。去年11月,為了與當選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搭上線,烏方向特朗普團隊提供了一份大肆誇大該國礦產資源潛力的「勝利計劃」,但沒想到特朗普一把搶過對烏克蘭稀土敘事的主動權。
(來源:烏克蘭生態和自然資源部)
從投資者們更熟悉的「算錢」角度來講,特朗普開口要「5000億美元的稀土」,純粹是不了解行情。
按照現在的市價,17種稀土元素全球產能加在一起,差不多相當於150億美元的產值。
哪怕烏克蘭能夠像變魔法一樣,突然能生產全球20%的稀土,也就相當於每年約30億美元。要還完特朗普所說的5000億美元,仍需要166年。這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都是行不通的——更何況烏克蘭哪裡有這麼多稀土。
所以更貼近現實的解釋是:特朗普等人把稀土元素和所謂的「關鍵礦產」搞混了,烏克蘭有一些商業鈦礦和鎵礦,這些礦產本身價格不菲,但仍達不到特朗普所述的「5000億美元」水準。
同時在俄烏戰爭前,烏克蘭也生產並出口了大量的鐵礦石和煤炭,這兩個都不是戰略性資源。更大的問題是,許多礦山處於交戰前線的烏東地區,不少已經處於俄羅斯控制下。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特朗普把所有鋼、鋁之外的工業金屬,通通歸進「稀土」大類,而且他並不是唯一這麼乾的人。
在一份打著北約旗號的宣傳手冊中,公然宣稱「烏克蘭可以成為鈦、鋰、鈹、錳、鎵、鈾等稀土金屬的關鍵潛在供應商」,但事實是上面所有的金屬沒有一個是稀土。
這個小冊子是位於立陶宛的北約能源安全卓越中心於去年12月製作。對於報告缺乏基本事實核查的原因,北約組織的發言人解釋稱報告反映的是作者的觀點,不是北約的——但文件本身並沒有說明這一點。
哈維爾感嘆稱,如果這就是特朗普顧問說服他「烏克蘭有大量稀土」的來源,那全球政治的現狀可就太令人沮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