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14日訊(記者 林堅)國聯民生證券已站上中國證券業的舞台,整合後的穩健發展成為關鍵點。
財聯社在此前《國聯+民生業務如何整合?投行子、財富子、資管子呼之欲出》報道中曾提到,投行業務方面,由保薦子公司獨立開展業務;財富及零售經紀業務等,則成立財富子公司,資管也以子公司獨立開展業務;研究業務、自營業務等將在母公司主體下展業。
分紅名單。
各個業務主體如何展業?由誰執掌業務發展?都是關鍵問題。
財聯社記者最新了解到,目前已設置了一個領導小組和五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整合相關工作,五個專項工作小組分別包括:投行業務、研究業務、資管業務、財富管理以及it小組。每個專項工作小組都有明確的組長和副組長,負責各自領域的整合工作,確保整合過程的順利進行。領導小組則負責整體的協調和決策,確保各小組的工作能夠協同推進。
作為國聯證券的投行子公司華英證券,將與民生證券投行業務整合,成為國聯民生證券的投行子公司。記者了解到,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長將由國聯證券副總裁徐春接過重任。國聯民生證券在投行業務上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資源整合、業務模式創新、項目儲備、區域布局優化、投行業務質量提升以及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等方面。一位有著跨界經驗的、懂業務、懂管理、懂協同的掌舵人至關重要。
1987年出生的徐春,復旦大學理學碩士,現任國聯證券副總裁,研究所行政負責人,賣方研究的名氣,是徐春的響亮名片與招牌。
一方面是業務能力,在2014-2020年,徐春連續獲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家用電器行業第一名,並於2020年榮獲「新財富白金分析師」、2021年獲得「新財富傑出研究領袖」稱號;
另一方面是管理能力,徐春曾是國內最年輕券商研究所所長。2011年,他進入長江證券研究部,先後擔任行業研究小組組長、研究所副總經理,2018年3月,年僅31歲的徐春就升任研究所所長,2023年徐春履新國聯證券,36歲即已開始擔任公司副總裁。
實際上,遠不止投行業務,雙方資管業務或將由國聯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獨立開展業務。國聯資管子在2023年正式成立,並在2024年5月27日起接手了母公司的全部資管業務及產品,隨著整合,民生證券的資管業務也將納入國聯資管子公司展業。研究及自營業務等,將在母公司主體下展業。
市場期待通過此次整合,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券商發展的新路徑。此次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的合併重組,不僅是兩家券商的強強聯合,更是證券行業併購重組的典型案例。市場普遍預期,整合後的國聯民生證券將在投行業務上實現快速突破,並有望躋身頭部券商序列,這將有助於提升公司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1+1>2」管理層整合分工出爐
市場對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的整合寄予厚望,期待通過整合實現「1+1>2」的效果。記者了解到,由董事長顧偉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民生證券執行委員會主席,分管人力資源總部的汪錦嶺和民生證券總裁熊雷鳴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國聯民生證券和民生證券的全體高管人員。領導小組負責整體的協調和決策,確保整合工作的高效推進。
在專項工作小組方面,投行業務整合工作協調小組由徐春擔任組長,這也與記者了解到的將由徐春擔任投行子的董事長暗合,張明舉和王世平擔任副組長,主要負責投行業務的整合工作。
研究業務整合工作協調小組由胡又文擔任組長,李敏捷和包承超擔任副組長,負責研究業務的整合。其中,胡又文是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包承超是國聯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
資產管理業務整合工作協調小組由賀巍擔任組長,趙曄擔任副組長,負責資產管理業務的整合。其中,賀巍是國聯資管總經理。
財富管理業務整合工作協調小組由顧偉擔任組長,姜曉林和劉洪松擔任副組長,負責財富管理業務的整合。
it整合工作協調小組由吳哲銳擔任組長,黃葳擔任副組長,負責it系統的整合,確保信息技術支持的順利過渡和升級。其中,吳哲銳是民生證券信息技術中心總裁。
新組建投行子會有哪些看點?
華英證券與民生證券的投行業務整合是此次重組的核心環節,兩家券商業務整合之後的市場份額、競爭力如何是最受關注的話題。未來期許,必是通過整合,使投行子將在股權承銷、債券融資以及併購重組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經營指標的呈現更為直觀。數據顯示,2023年,民生證券完成股權承銷318億元,排名行業第8位,而國聯證券完成股權承銷44億元,排名行業第31位。通過整合,新公司有望在股權承銷業務上實現質的飛躍。此外,雙方在債券融資和財務顧問業務上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華英證券在債券承銷方面表現突出,2023年完成債券承銷金額555.37億元。通過整合,新公司將在債券市場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不難發現,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投行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縱觀證券業,「協同創新」的核心理念已經體現在投行業務展業的各個環節,這就涉及了財富業務、研究業務多個環節的協同。具體來看,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均為綜合型券商,兩公司在戰略規劃、業務特色方面差別明顯,具有較強的互補空間。
國聯證券以財富管理戰略為核心,基於泛財富管理大戰略調整組織架構,圍繞財富管理客戶需求,統籌協調資管、投行、自營部門等集團內部資源,提供包括投融資、財富管理、諮詢顧問等多樣化的一站式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實現財富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民生證券則在投行業務上具有較為亮眼的表現,公司堅持「投資+投行+投研」三位一體戰略,以研究院、投行和經紀業務作為引流入口,推進各業務條線協同,從「服務中介」轉向「服務中介+資本中介+資本投資」。
綜合來看,國聯民生證券的投行子公司或將繼續積極探索「投行+投資+投研」的一體化模式,通過研究驅動業務發展,實現從傳統投行向綜合金融服務商的轉型。
整合後的國聯民生證券將在區域布局上實現優勢互補,這也是投行業務打開深度、廣度的明確預期。國聯證券在無錫及蘇南地區具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而民生證券則在河南地區擁有廣泛的分支機構和客戶資源。通過整合,新公司將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區域互補,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擬任董事長徐春懂業務、懂管理、懂協同
從賣方研究領域的掌舵人,到國聯證券的高管層,再到將出任投行子公司董事長,此前徐春的「攻城拔寨」已廣為人知,在投行領域,要怎麼樣一展身手?這是擺在徐春面前的大課題,特別是在投行業務普遍收縮的當下。
這就不僅限於研究與投行的深度協同、應對行業變革的創新思維等等。長遠來看,有著豐富研究經驗的徐春必是被期待能夠為國聯民生證券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和模式,推動業務轉型與升級。
其中,還有一個關鍵詞是「穩」,無論是復盤長江證券還是國聯證券的執業過程,徐春對整體業務端的把握基調還是穩中求進,即先把業務做紮實,再求產能與動能。這種「黑馬模式」轉至「千里馬」的模式也體現在整個國聯證券近年來的風格上。
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的合併旨在打造一家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大型券商。徐春作為投行子公司的董事長,將肩負推動投行業務與集團其他業務(如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協同發展的重任,助力公司在戰略布局上實現長遠發展。
可以看到,在當前資本市場改革和行業變革的背景下,投行業務的協同是應對挑戰的關鍵,徐春此番出任國聯民生證券投行子董事長,通過整合雙方資源,有望推動「投行+投資+投研」模式的落地,實現業務的深度協同和優勢互補,尤其是多年的賣方經驗,這種專業能力將為國聯民生證券投行子公司帶來強大的投研支持,提升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專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在徐春執掌長江證券研究所期間,長江證券的相關業績突出。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長江證券獲得的交易傭金分別為4.01億元、7.41億元、11.81億元及9.55億元,2019年-2021年連續三年排名行業第二位,2022年排名行業第三位。而僅在履新國聯一年多的時間就被委以新的重任,也能看出公司對其業務能力有著很高的認可。
當前,投行業務面臨資本市場改革、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結合賣方經驗、券商高管層經驗,徐春的創新思維和資源整合能力,將有助於國聯民生證券在投行業務中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與此同時,徐春在業務風險管理方面也具有豐富經驗。他曾在長江證券推動研究業務的規範化和專業化,這將有助於國聯民生證券投行子公司在項目篩選、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方面建立更完善的體系,也有助於把握整體項目風險防控能力。
投行業務高度依賴專業人才,這意味著國聯民生證券投行子若要業務再上一個台階,就需要穩定團隊,通過合理調配和激勵機制,留住核心人才,同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為投行業務的長期發展提供支持。徐春此前長期在賣方研究工作,在研究在管理都有優秀成績,上任投行董事長後,在用人上如何排兵布陣?如何展示業務理解並有效業務布局?這都是擺在徐春面前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