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消費之家
近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而浦」)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公告顯示2024年年度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8億元左右,同比增加122%左右。扣除非經常損益的凈利潤1.6億元左右,同比增加56%左右。
在公告中,公司解釋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公司經營改善,實現了降本增效;二是匯率波動對利潤存在正向貢獻。從數據來看,今年以來惠而浦業績出現好轉,似乎走出了虧損泥潭。受此影響,其在資本市場1月6日-7日迎來兩連板的強勢表現。
「降本增效」扭轉業績,雙品牌戰略拓展業務渠道
惠而浦的前身為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2014年與美國惠而浦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變身為現在的惠而浦,公司旗下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主營洗衣機、微波爐、冰箱等家電,業務觸達海內外。然而2019年以來公司經營愈發不善,2020年4月「三洋」品牌退出,加之國內競爭激烈、疫情影響、海外成本上升等因素,2021年公司業績跌落谷底,當年歸母凈利潤為-5.89億元,同比-293%。
在業績觸底之後,公司在2022年度開始反彈,其中2022-2024年均實現了盈利。對於業績的連年好轉,公司在2022年年報中就給出了解釋即「降本增效」,似乎2023年和2024年公司延續了這四字方針,靠「降本增效」支撐了這幾年的報表。
在業績不佳狀態下,惠而浦控股股東也出現了變化,例如2021年惠而浦的供應商廣東格蘭仕完成對惠而浦的部分要約收購,以後數次增持,目前持股佔比近60%。格蘭仕入主後確定了「惠而浦+帝度」的雙品牌戰略,惠而浦定位高端,帝度定位年輕化,開拓了新業務渠道,但仍抵擋不住國內競爭壓力加劇和歐美等需求疲軟的市場挑戰。
數據來源:wind
公司連年「降本增效」是如何做的?
格蘭仕收購後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一方面持續推進組織效率提升,在智能製造、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持續深挖變革,使用新材料,形成更具優勢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生產設計技術改造提升批量生產效率,最終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降低整體成本。加上原材料價格自高點回落,2022年開始公司毛利率觸底反彈。但2024年前三季度或由於大宗金屬原材料成本明顯上漲以及海運費增加,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
公司202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銷售費用下降60%,對此公司解釋主要系收入下降及人員結構優化所致,考慮收入的情況下單季度銷售費用率也下滑到了2.6%。前三季度財務費用同比下降了近50%,主要是由於匯率波動帶來的收入增加。
數據來源:公司2024年三季報
數據來源:wind
2020年惠而浦尚有銷售人員745人,到2023年僅剩326人,下降56%。同時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費用」分項也由2020年的近3億元銳減到2023年的1.2億元,2024年上半年更是只有3千萬元。同期海爾、美的什麼水平?根據海爾智家的財報數據,2020-2023年海爾智家銷售人員維持在一萬八千人左右的水平,變化很小;美的銷售人員則是由2020年的八千人上漲到2023年的一萬四千人。
除了員工人數的下降,惠而浦銷售人員的平均薪酬也在銳減,2021年銷售人員平均薪酬45.8萬元,到2022年僅24.5萬元,2023年或許由於人數減少過多平均薪酬有所上升,但根據今年上半年銷售人員的總薪酬來看,平均薪酬或仍處於下滑狀態。
數據來源:wind
此前在2024年3月,惠而浦大幅度裁員降薪事件頗引人關注,其中有一部分還涉及到了程序失當問題,引發內部動蕩。有投資者猜測管理層如此大刀闊斧的動作是否因為計劃放棄國內市場。對此惠而浦回應不會放棄國內市場,但對於網上流傳的惡意裁員降薪並未給出詳細解釋。
數據來源:投資者關係互動平台
根據天眼查數據,歷史上惠而浦的勞動爭議案件多達兩百多起,名列司法案件案由第一,其中惠而浦作為被告身份的案件有176起,2024年惠而浦作為被告的勞動爭議及勞動合同糾紛案件共6起,有的案件涉及多名原告。
數據來源:天眼查
面對國內外消費市場的疲軟和白電市場競爭的激烈,公司的「降本增效「似乎也屬無奈之舉。公司表示裁員系收入下降的「不得已而為之」而進行的「人員結構優化」,但作為一家生產消費品的企業,品牌形象是公司的重要商譽,一味地惡意降薪裁員會抹黑品牌形象,陷入收入下降和縮減規模的惡性循環,即使短期做到了「降本增效」也恐難為長久之計。
國內外銷量均下滑,市場份額下降
近年公司產品的產銷量下滑明顯。以公司營收佔比最大的家電品類洗衣機為例:在內銷方面,惠而浦中國品牌推廣力度不足,相較於其他內資品牌的影響力更弱,2024年面對內銷壓力時更顯力不從心。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4年1-11月全行業洗衣機內銷累計同比增速為6.1%,而惠而浦內銷累計同比-36.5%,海爾和美的的這一數值分別為2.8%和10.2%。
外銷方面,2024年全行業銷量在2023年的高基數上仍維持著兩位數的正增長,而惠而浦卻在走「下坡路」,外銷增速明顯低於2023年。整體來看,2024年海爾和美的系的洗衣機銷量增速基本與全行業持平,而惠而浦內外銷量弱於頭部同行。其中,2024年1-11月惠而浦洗衣機總銷量同比降低27%,同行海爾洗衣機總銷量同比增速為4.7%,美的為13.6%,這也使得惠而浦市場份額由4%下滑到不足3%。
數據來源:產業在線
營收方面,惠而浦表現出連年下滑趨勢,與海爾、美的系等國內白電巨頭形成鮮明對比。2021年之後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均為負增長,2024年三季報顯示其營收同比為-14.8%,同期美的、海爾營收均維持正增長,對應數據分別為9.6%、2.2%。因此,公司在財報描述中一直把問題歸咎於市場經濟疲軟顯然不合適,更應從自身尋找原因,尤其是產品力、營銷、售後、管理等方面。
數據來源:wind
公司近年雖秉持「降本增效」,但在研發費用上卻沒有削減,2023年研發費用增長28.7%,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維持去年同期水平。與此相對應的2023-2024年專利申請數據卻不容樂觀,根據天眼查數據,2024年公司三種專利申請數量僅為22個,降到了近十年的低點,說明整體而言公司的研發效率正在下降。
數據來源:天眼查
從營收佔比來看,公司的銷售渠道是以分銷為主,直銷為輔。隨著互聯網電商形式的多樣化和人工智慧的興起,在家電銷售中直銷的重要性是在上升的,但公司在直銷方面的布局和耕耘顯然不足。公司的營銷費從2021年的0.67億元降至2022年和2023年的0.43、0.46億元;2024年上半年的廣告宣傳費僅為1百萬元,而2023年上半年這一數值仍有6百萬。
公開資料顯示,惠而浦線上直銷主要在淘寶、京東和蘇寧三個平台,淘寶的粉絲數量僅19.2萬;京東關注人數4萬,僅海爾的百分之一。正如前文所述,惠而浦在品牌銷售方面的人員和費用投入不斷減少,線下廣告和各大電商平台上也難見大型宣發,公開資料搜集惠而浦請代言人宣發還是在2021年。作為一家消費品企業,營銷不積極,在市場投資者眼中似有「躺平」之嫌。
下一步如何破局?
作為在洗衣機生產上有較悠久的歷史的企業,對於未來發展動能的打造,惠而浦採用新品 研發與推動海外市場的戰略同時布局。
2024年3月惠而浦w7·大師系列洗烘套裝收穫備受矚目的艾普蘭獎優秀產品獎,未來一體化的洗烘套產品或將愈發受到消費者青睞。另外,今年1月4日惠而浦官方公布了滾筒工廠自動箱體旋轉移載機的研發方案已得到推廣使用,為公司提倡的降本增效提供了生動的案例。
國內白電競爭激烈已是共識,對於未來是否能夠繼續藉助「惠而浦」這個百年國際品牌擴大國際市場目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然而,惠而浦公司表示正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隨著海外新項目如北美大冰箱、拉美洗碗機以及東南亞超薄滾筒等產品的落地、出海,將會為公司獲得新的增長動能。
隨著業績預增,公司在資本市場迎來強勢表現。這種增長是否可持續,也值得市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