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正式批複山西省新規劃,將在省內建設運城、晉城、陽泉、朔州、忻州以及呂梁,6大市域中心,山西向來以煤礦遠近聞名,大同更是被譽為「中國煤都」,那麼,此次規劃這些城市將迎來哪些重大發展機遇?山西又將如何藉此擺脫「煤周期」,實現產業升級轉型?
一、 運城
運城位於山西省西南端,該市北依呂梁山,東抵中條山,從該市西側和南側穿流而過,全市總面積14182.88平方公里。運城因地處黃河中游東岸,因此古稱河東,又因境內鹽湖眾多,鹽資源豐富,鹽湖鎂鹽產量位居全國第二,是中國唯一一個因鹽而建立起來的城市,因此也被稱之為「鹽運之城」。同時這裡煤炭、鐵礦、銅礦等工業原材料十分豐足,從而為運城的工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目前運城已形成了運輸裝備製造、煤焦化、金屬鎂、醫藥、化工等多個產業集群,經濟位居全省第五,2023年全市GDP達到了2329.9億元,同比增長5.6%,經濟增速十分可觀,已連續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陣。
另外,運城因地處晉陝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地區,具備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的區位優勢,因此該市還是新亞歐大陸橋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被選為市域中心後,將進一步成為引領山西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 朔州
朔州市地處山西省西北側,桑乾河上游,北與內蒙古呼和浩特相鄰,東北是大同市,總面積1.06萬平方千米。該市北西南三面環山,南扼雁門關隘,中部是桑乾河域形成的沖積平原,萬里長城和茶馬古道在該市的右玉殺虎口交匯,因此這裡自古便是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交融融合的重要通道。且這裡西北毗鄰呼包鄂經濟圈,向東又可融入京津冀和黃渤海經濟圈,是中原、以及華東、華北等地區連接多個經濟圈的重要節點。
並且,朔州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目前已探明礦藏超30種,煤炭儲量高達494億噸,佔山西省總儲量的六分之一,且品位極高、非常容易開採,因此,朔州也是山西省重要能源基地,煤炭產量連續四年超過2億噸,位居全國第三,境內已建成的智能化礦井多達18座,煤炭先進產能佔比高達86.5%,有力保障了全國能源穩定供應。同時朔州還蘊藏著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也為該市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條件。近年來,朔州正在積極推進能源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材料、裝備製造、低碳硅芯等新興產業,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同時還在加強區域合作,完善交通建設,成為省內新經濟增長極。
三、 陽泉
陽泉市位於山西省東部,地處黃土高原東緣,東隔太行山與河北省相望,總面積4559平方公里,這裡屬於三晉門戶,晉冀要衡,東西兩側距離山西省會太原與河北省會石家莊都在100公里左右,具有承東接西、雙向支撐的特殊區位優勢,同時陽泉又處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的結合地帶,位於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區合理運輸山區之內,半徑500公里內可抵達北京、天津、鄭州、濟南等關鍵城市,是京津冀以及沿海地區向內陸輻射的關鍵通道。
此外,陽泉還位於沁水煤田東北部,煤炭資源極為豐富,境內含煤面積高達1051平方千米,煤炭地質儲量104億噸,並且這裡還蘊藏著豐富的鋁礬土、硫鐵礦等資源,素有「煤鐵之鄉」的美譽,上世紀80年代開始,陽泉憑藉豐富的煤炭等礦產資源,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一路領跑山西各市,並逐漸形成了能源、化工、機械製造等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雖然長期的高資源消耗,以及對煤炭等傳統產業的依賴,導致陽泉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壓力加劇,經濟發展遭到嚴重衝擊。但近年來陽泉正在積極進行產業升級轉型,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以及文化旅遊業,積極朝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四、 晉城
晉城地處山西省東南部,南與河南省隔太行山和王屋山交界,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該市全境位於晉城盆地,屬於黃土高原南緣,四周群峰壁立,山地和丘陵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87.1%,區域內蘊藏著大量煤、鐵、鋁、銅、鈾、錳等各類礦產,無煙煤儲量超全省二分之一,全國四分之一,是全國重要無煙煤基地。
該市還是山西省的中高檔鑄件、電力、畜牧業基地,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晉城的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光機電、新材料等產業優勢逐漸顯現,且這裡交通便利,太焦、侯月鐵路貫穿全境,二廣高速、晉運高速、陵侯高速等運輸線在晉城形成「兩橫兩縱一環五出口」的高速公路網路布局。
2023年晉城GDP達到了2333.3億元,位居省內地四,人均GDP10.7萬元,位居全省第一,接下來,隨著新規劃的出台實施,晉城將作為山西省重點城市,積極融入中原城市群建設,加強與周圍城市的互聯互通,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五、 忻州
忻州位於山西省中北部,西與陝西和內蒙古交界,東接河北,北隔長城攬雲朔,南界石嶺通太原,是山西省內唯一一個橫跨省際東西的地級市,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
該市是山西省連接南北、溝通東西的重要樞紐,市內交通網路四通八達,以忻州市區為中心。可一小時內抵太原,兩小時達大同,3.5小時通京津,雄忻高鐵的建設,更是將忻州與雄安新區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更有利於忻州發展成為內陸旱地碼頭和物流集散地。同時忻州還是國家「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重要通道,戰略價值巨大。
在煤炭、冶金、電力、化工、裝備等傳統產業為支柱的基礎上,忻州還在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新能源、特色製造業等戰略新興產業,從而為山西省多元化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六、 呂梁
呂梁位於山西省西側,西與陝西隔黃河相望,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該市是全國著名白酒、小雜糧、紅棗以及核桃生產基地,特色產業優勢顯著。
同時這裡還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境內煤、鐵、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焦化、氧化鋁等產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呂梁在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也在蓬勃發展,未來該市將憑藉現有優勢,積極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打造更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