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增量政策出台,激發經濟新活力

2024年12月05日11:20:29 財經 1902
一攬子增量政策出台,激發經濟新活力 - 天天要聞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旨在通過強化逆周期調節來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金融市場。

文|閆佳佳

id | bmr2004

2024年10月17日,住建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表示「中國房地產經過三年不斷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築底。」為推動市場止跌回穩,相關部門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組合拳」。

除了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外,早在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布會上,官方通報了系統落實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提振資本市場等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情況。

「一攬子增量政策在我國經濟增長面臨壓力、市場活力不足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背景下出台。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實現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而一攬子增量政策選擇在國慶前夕及之後發布,旨在為四季度及明年經濟開局奠定基礎。」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在接受《商學院》雜誌訪談時表示。

9月下旬以來,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出台了史無前例的寬貨幣政策,宣布降准降息、加大穩樓市政策力度、出台支持資本市場相關政策等。劉典表示,雖然貨幣政策已經多次發力,但其邊際效果正在遞減,無法單獨解決當前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因此,財政政策被寄予厚望,成為拉動經濟、恢復市場信心的重要工具。

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新的財政政策方向。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逆周期調節不僅包括已進入決策程序的政策,還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指出,當前財政政策發力的關鍵在於合理增長政府債務,同時提升債務質量。相比之下,貨幣政策主要解決流量問題,在分配等方面的效應相對有限,並且隨著長期的貨幣供給高增長,其邊際效應已逐漸減弱,且寬貨幣政策對當前經濟問題效果有限。降准等傳統措施對改善市場信心和需求的作用有限,市場主體主動降槓桿是當前難點。因此,對於中國經濟而言,貨幣寬鬆並非「萬能葯」,財政政策需發揮更大作用,通過加強財政支出重新配置資源,與貨幣寬鬆政策形成合力,推動需求擴張,才是解決短期和中長期經濟問題的「長效葯」。

01

強化逆周期調節,多舉措並行

中國經濟正處於周期性築底階段,面臨著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內部需求不足等多重挑戰。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旨在通過強化逆周期調節來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金融市場。

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財政稅收、貨幣金融、投資消費、收入分配等宏觀政策的統籌協調和系統集成,強化政策工具協同創新,把握好政策實施的「時、度、效」,放大政策組合效應。例如,通過降准降息等手段減輕企業融資成本,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金融環境;同時安排大規模債務限額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隱性債務,緩解地方政府化債壓力。

今年以來,財政部門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費優惠、財政補助等多種政策工具,加大財政政策力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積極防範化解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在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方面,2024年安排財政赤字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用好2023年增發國債資金,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達到28.55萬億元,持續保持較高的支出強度,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在加快落實已確定政策的基礎上,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增量政策舉措。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地方可以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空間來促發展、保民生。二是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銀行抵禦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三是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四是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國慶節前已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下一步還將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此外,還有其他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

毛振華指出,財政政策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財政有更大的支出。而財政支出取決於財政收入,其基本來源是稅收,但經濟下行周期中擴大稅收是不明智的,我們需要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另一個來源——政府債務,發揮好它在逆周期調節中的重要作用。

當前中國政府債務規模約為133萬億元人民幣,對應槓桿率約100%,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於較低水平。雖然存在對債務風險的擔憂,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合理使用政府債務是必要的。在逆周期調節中政府債務是一種特別寶貴的政策資源,要做到量的合理增長,即與經濟增速相適應,同時做到質的有效提升,在總量擴容的基礎上注重債務風險的防範。

毛振華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到兩個關鍵,第一個是調整債務的結構,讓中央加槓桿,加大國債發行力度。擴大中央政府債務,將地方政府債務合理騰挪給中央,既能降低債務成本,提升我國政府債務的整體信用,也能為地方政府減負,增強地方活力;第二個是調整債務的用途:一是向居民部門傾斜,核心還是解決收入來源和消費意願問題;二是解決政府的信用問題,特別是政府對於企業的欠款問題。

我國將較大規模置換存量隱性債務。自2024年以來,經履行相關程序,財政部已經安排了1.2萬億元債務限額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和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為了緩解地方政府的化債壓力,除每年繼續在新增專項債限額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債券用於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外,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02

促消費與增投資並舉,進一步擴大內需

在一攬子政策中,擴內需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擴內需包括兩個方向:一個是抓消費,另一個是抓投資。劉典表示,針對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現狀,擴內需增量政策重點更多放在了惠民生、促消費上,加大了對諸如低收入家庭、創業者等特定群體的扶持力度,對於拉動內需具有顯著作用。

此外,通過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釋放需求潛力,促進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在擴大服務消費方面,重點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支持社會力量發展相關產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同時,培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

除了促消費外,另一方面,則是推動有效投資增長。首先,用足用好今年各類資金,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支持項目開工建設;其次,提前下達明年部分「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最後,研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出台具體改革舉措,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

劉典表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有利於構建多元化投資格局,促進經濟均衡發展。而且民間投資更具靈活性和創新性,可以打造持續增長的動力。為引導和撬動民間投資,需要通過降低准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序等方式優化營商環境,同時還要提供稅收優惠、貸款擔保等激勵措施。

03

樓市「組合拳」,促進市場止跌回穩

針對樓市持續偏弱,採取系統性綜合措施,對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運用專項債券等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消化存量商品房,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具體實施中,政府通過抓存量政策落實和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組合拳」,推動市場止跌回穩。針對這套「組合拳」應該怎麼打?首先是四個取消: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其次是四個降低,即降低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了首付比例,統一首套、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稅費負擔。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陶玲在10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房貸利率是由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加點幅度構成的,根據這次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政策要求,調整的是加點幅度,對於加點幅度高於負30個基點的存量房貸,將加點幅度統一降至負30個基點。預計,存量房貸利率將平均下降0.5個百分點左右,總體上將能節省利息支出1500億元,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居民。

此外,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10月17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兩個新增政策。一是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這次主要採取貨幣化安置的方式,更有利於群眾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房子,減少或者不用在外過渡,能夠直接搬入新居。同時,也有利於消化存量商品房。

二是2024年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要將所有房地產合格項目都爭取納入「白名單」,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滿足項目合理融資需求。9月底以來,一手房的看房量、到訪量、簽約量明顯增加,二手房的交易量持續上升,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

04

控制大幅波動,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對於近日中國a股市場出現的大幅波動,劉典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中國股市的波動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近期,中國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不僅反映了市場情緒的變化,更深層次地揭示了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基本面所面臨的挑戰。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其劇烈波動不僅牽動著每一位投資者的心,更關乎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與發展。

劉典認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錯位是此次股市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宏觀角度看,中國股市的波動不僅是金融市場的反應,更是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基本面問題的投射。首先,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從以傳統工業驅動轉向新興產業主導。然而,部分新興產業(如新能源、遊戲傳媒等)的發展速度和盈利能力尚未達到市場預期,導致資本快速湧入後又迅速撤出,形成短期內的價格劇烈波動。這種資金流動的頻繁變化,反映了新興產業在成長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

近年來,儘管中國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資金並未有效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和科技創新領域。這導致金融市場的泡沫風險增加,股市的波動性加劇。而在實體經濟尚未完全復甦的情況下,金融市場的波動很容易引發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導致股市劇烈調整。

在此背景下,財政政策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面對股市波動和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即將推出的新一輪財政政策備受矚目。據悉,此次財政政策規模或達6萬億元人民幣,旨在通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企業和居民的信心,進而推動經濟穩步回升。

最後,劉典提到,儘管財政政策的加碼被認為是應對當前經濟困境的必要措施,但如何平衡短期刺激與長期穩定之間的關係,仍是一個重要挑戰。隨著經濟增長放緩,政府的財政收入壓力不斷加大。2023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低於預期,尤其是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收入大幅下降,使得財政支出的空間受到限制。儘管6萬億元的財政政策將為經濟注入新的動能,但也可能加劇政府債務的壓力。因此,未來財政政策的實施需要更加精準,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發揮最大效用。

然而,單純依靠財政政策並不能徹底解決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財政政策需要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貨幣政策的適度寬鬆可以為財政政策的實施提供流動性支持,而產業政策則可以通過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增強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4年11月刊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6家上市公司晚間發布分紅派息重要消息(5.5日) - 天天要聞

6家上市公司晚間發布分紅派息重要消息(5.5日)

一、福達股份:公司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的公告公司公告,公司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扣減公司回購專用證券賬戶的股數 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0元(含稅)。股權登記日5月9日。
罰沒3.25億元!三家公司涉嫌原料葯壟斷 - 天天要聞

罰沒3.25億元!三家公司涉嫌原料葯壟斷

涉地塞米松磷酸鈉原料葯壟斷,三家上市公司合計被罰沒3.25億元。5月5日,仙琚製藥(002332.SZ)發布公告稱,公司於4月30日收到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合計被罰沒1.95億元。
萬億GDP城市,再添1所「雙一流」 - 天天要聞

萬億GDP城市,再添1所「雙一流」

據南京醫科大學官網消息,近日,南京醫科大學與常州市召開常州校區建設工作專題會議。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蘭青、校長鬍志斌與常州市委書記王劍鋒、市長周偉會晤,就進一步深化校地戰略合作進行會談,會上提到:全力以赴保障常州校區2025年9月份招生運行。此前,2023年8月18日,常州市政府與南京醫科大學共建南京醫科大學常...
中化石油加油站突遭停擺!預付款為何一夜清零?最新進展來了 - 天天要聞

中化石油加油站突遭停擺!預付款為何一夜清零?最新進展來了

‍‍近日,長沙雨花區中化石油莫家坳加油站突然停運,數十位車主發現預存油費"不翼而飛"。加油站內設備黑屏、油槍停擺,現場僅剩一名值守人員。公司稱"內部經濟糾紛",真相究竟如何?事件直擊:加油站突現"雙停"危機5月1日下午,家住先鋒路的曾先生髮現常去的加油站突然停擺。原本的紅色招牌被遮擋,四台加油機全部黑屏,電...
近30家銀行信用卡中心關停,信用卡時代要落幕了? - 天天要聞

近30家銀行信用卡中心關停,信用卡時代要落幕了?

近30家銀行信用卡分中心接連關停,這可是個不小的事兒。交通銀行在4月份就有11家信用卡分中心收到終止營業的批複文件,廣發銀行、民生銀行等也在陸續關閉異地信用卡分中心 。這背後到底怎麼回事?先說說信用卡在咱們國家的發展歷程吧。信用卡進入中國也
年內冠軍基也顯疲態?誰佔據了前四月跌幅榜?漲幅前30有哪些基金? - 天天要聞

年內冠軍基也顯疲態?誰佔據了前四月跌幅榜?漲幅前30有哪些基金?

財聯社5月5日訊(記者 吳雨其)隨著「五一」小長假臨近尾聲,資本市場即將迎來節後首個交易日。對於投資者而言,節前市場的震蕩與分化已為後續行情埋下伏筆。回顧前四個月,A股市場在政策暖風與海外擾動交織中走出結構性行情,主動權益基金的表現也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既有抓住科技與醫藥風口的基金凈值飆升,也有...
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義大利舉行 - 天天要聞

東盟與中日韓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義大利舉行

新華社義大利米蘭5月4日電(記者高婧妍 張馨文)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10+3)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4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行,主要討論全球和區域宏觀經濟形勢、10+3區域財金合作等議題,並發表了聯合聲明。這是5月4日在義大利米蘭拍攝的會議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與馬來西亞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