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昨天,記者在位於常州經開區橫林鎮的江蘇白鷺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看到,該公司自完成股改以來,治理結構不斷優化,品牌形象明顯提升。企業負責人周星磊介紹,過去10年里,企業年銷售額增長率超20%,在股改過程中建立健全了符合自身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為上市後備企業,白鷺電器正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投建3000平方米自主研發實驗室,開闢新能源儲能板塊配套服務,利用家電市場行業資源和影響力,將行業企業擰成一股繩,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近年來,常州經開區高度重視股改上市工作,以改革拓展發展空間,攥指成拳推動企業股改上市,上市企業由2015年成立之初的3家增至15家,股改企業由11家增至145家。

常州經開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主任彭佳元介紹,常州經開區的骨幹企業大多脫胎於鄉鎮企業,面臨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到目前,15家上市企業首發募資約91億元,再融資約43億元,用於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水平、加強研發投入以及投資併購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提高市場佔有率,實現多元化經營。近五年全區企業投資併購案例超20例,其中由上市企業發起的佔85%。
建設梯隊、育木成林。一批業績穩定、科技含量高、細分領域龍頭的股改企業成為「先鋒隊」。截至2023年末,常州經開區有95家高新技術企業為股份制企業,平均研發費用約1186萬元,約為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均值的1.66倍;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3.48件,約為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均值的2.14倍。股份制企業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充分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常州經開區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中,股份制企業分別有10家、56家、4家、2家和37家。
呼應全市「龍騰行動」計劃,常州經開區全流程優化了股改、上市、融資政策,為擬上市企業開通「綠色通道」,現場辦公解決問題。企業股改、掛牌、上市、持續資本運作等均可獲得獎勵,最高可達900萬元。自常州經開區成立以來,共發放超4億元股改上市獎勵資金,近300家企業受益。
常州經開區因地制宜確定了汽車電子、光電材料、新能源裝備等「四特三新三潛」重點產業,和新材料、生命健康、安全裝備等三大未來產業。藉助上市「東風」,一批「四特三新三潛」骨幹企業增資擴產、轉型升級:伴隨著中國高鐵走出國門,今創謀篇布局向寰宇,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增強;藉助上市募集的資金,長海2012年「蛇吞象」——成功重組天馬集團,企業、社會、員工「多贏」,成為全市兼并重組的典範;強力與世界巨頭「掰手腕」,加快探索電子新材料領域;「無人區」神力股份高端電機定轉子沖片和鐵芯生產基地落成,產能大幅提升。

神力股份車間
定位「更早、更小、更新」的北交所,天然契合著常州經開區優質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2023年1月,常州迅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雲敲鐘」的方式登陸北交所,系2023年全國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全省首家A股上市公司。同年4月,江蘇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成為常州首家上市公司子公司登陸A股的案例。

迅安科技在北交所上市
這批龍頭企業的股改上市,不僅增加了地方稅收、促進就業創業,也逐步形成一批企業帶動一個行業的集聚效應,助推了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目前,全區共有常州市「龍騰行動」計划上市後備企業108家,其中重點上市後備企業41家、一般上市後備企業67家,「四特三新三潛」企業佔比超七成。
企業股改上市後還在更大空間、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吸納要素資源、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依託「宋劍湖商學院」「常州經開區資本市場協會」等平台,常州經開區幫助企業強規範、降風險、快轉型、促發展,鼓勵企業加快股改,實施股權激勵,給予關鍵人才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使各類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宋劍湖商學院總裁班
「十四五」期間,常州經開區還將新引進領軍型創新人才項目25個以上、眾創人才項目400個以上、海外人才100名以上。堅定不移做大股改上市企業板塊,形成吸引集聚人才的強大磁場,引領和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記者 劉懿 通訊員 黃彬)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