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養車,最近日子有點不好過。
當然這跟業績關係不大。
因為去年全年,途虎把4.8億凈利收入囊中。
但詭異的一點在於,「汽車後市場第一股」首次實現凈利轉正,卻沒讓股價走勢徹底反轉。
在3月底借著財報餘威走出了一波反彈,股價最高達到29港元每股之後,途虎養車的股價就又開始掉頭向下。
截至7月19日收盤,途虎養車的股價是每股17.84港元。
這個股價相對於5月中旬的階段高點29港元,跌幅38.5%。
相對於去年底37.7港元的歷史高點,暴跌了52.7%。
這個跌幅已經超過了「腰斬」的定義。
去年首次實現利潤轉正,今年股價卻跌跌不休。
途虎養車到底發生了什麼?
眾所周知,資本市場的唯一準則就是預期。
途虎養車股價走勢不佳,同樣跟利好預期有所減少有關。
比如業績,在推動途虎去年業績轉正的核心因素中,有一項非經常性損益,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途虎通過這一變動,錄得收益高達64.6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數據在2022年為-13億元。
考慮到途虎2023年的全年凈利也僅為4.8億,刨去那個非經常損益後,實際凈利微乎其微,其實距離虧損也只有一步之遙。
而且途虎明確說了,該變動屬於一次性公允價值調整,以後不會再有了。
這個表態對於2024年的業績有何影響,就多多少少有點微妙了。
搞不好,今年在財務方面又是一個「緊平衡」狀態。
投資者實際上也比較擔心這種狀況。
途虎在資本市場的走勢,其實也反映了投資者的矛盾心態。
一方面,看到途虎賺錢了,投資者很興奮,覺得這就是未來汽車後市場的一條大魚,一定要抓住。
所以途虎的股價有了一波快速反彈。
但反彈過程中,投資者逐漸發現途虎的財務表現,可能跟普遍意義上的那種業績轉正有所區別,於是他們又開始謹慎起來。
這導致途虎的股價又開啟了一波下跌走勢。
另外投資者也很聰明,他們炒股看預期,也是從多方面去看。
比如途虎現在門店已經超過5900家,全國各地能鋪的地方,基本都有了途虎門店。
這意味著渠道擴張可能會放緩。
因為即便途虎願意繼續擴展網聯,也不可能再增加3000家門店或者5000家門店了。
試想一下:即便是在擁有最強大門店網路的情況下,途虎還需要通過非經常損益來扭轉財務困境,那麼失去了這一場外因素的助攻,途虎還能帶來額外的驚喜嗎?
對此投資者顯然是不太樂觀的。
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解禁狂潮。
3月底的時候,騰訊、愉悅資本、紅杉中國、凱雷資本、啟明創投等投資機構持有的途虎養車股份,已經全數解禁。
這些投資機構持有途虎養車多達7.19億股。
在途虎養車IPO之前,包括嘉實多、零跑科技和國軒高科之內的五大基石投資者持有的超過2800萬股,也將迎來解禁。
這些投資機構,有的已經陪跑了十多年,他們現在能賺錢了,能不跑嗎?
而且他們手裡的股份,動輒數千萬乃至數億,誰能接盤?
所以股價只能進入漫漫下跌路。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市場也變了。
過去多年,汽車後市場都是途虎一家獨大。
但最近兩年不一樣了。
京東養車,天貓養車紛紛殺入後市場戰團。
尤其是京東養車,在市場營銷層面專門推出了「震虎價」,目標直指途虎養車。
而且無論是京東養車還是天貓養車,都擁有巨量的私域流量,足以推動線下網路擴張,從而和途虎抗衡。
同時在經營質量方面,途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比如今年年初,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消費者在途虎修車時,車輛被檢測出水泵問題,卻被換了節溫器。
在另一家門店,說好是要換原廠件,最後卻變成了品牌件。
途虎自己承認,相關門店員工存在誤導消費者行為。
其實這些因素,都從多個角度反映了途虎的業務發展預期。
最終匯聚到一處,在投資者的操作手冊上就得出了預期見頂的結論。
途虎還有沒有機會,繼續把股票拉起來?
肯定有。
比如途虎最近都在回購股份,以挽救股價。
但從目前看,這些回購基本屬於杯水車薪。
這也導致途虎的股價,延續震蕩尋底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