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2024年07月18日05:12:03 財經 1637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969億元,同比增長3.7%;貨物進出口總額211688億元,同比增長6.1%……今天的中國,經濟活力持續迸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正在凸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暢通國內大循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2022年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隨著改革持續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國內商品和要素跨區域、跨領域流動明顯增強,市場基礎制度更加統一,市場監管更加健全完善,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 天天要聞

山東港口日照港集裝箱碼頭。新華社

破立並舉,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更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始終是一以貫之的改革思路。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簡單說就是『五統一』『一破除』,即通過統一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聯通的市場設施、統一的要素資源市場、統一的商品服務市場、統一的市場監管以及破除地方保護,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超大規模市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說。

深化改革,迎難而上,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關鍵在於一破一立、破立並舉——「破」固有「藩籬」,打通堵點卡點,激發市場活力;「立」統一的市場規則,規則先行,為市場規範運行奠定基石。

針對一些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各種「土門檻」「土政策」,相關部門集中清理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對問題突出的領域集中開展專項整治,為經營主體解決實際問題;建立了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問題整改和典型案例約談通報制度。

自2023年6月開始,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妨礙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在為期6個月的集中清理過程中,針對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限制企業遷移、設置進入壁壘、謀求自我小循環等行為進行了重點治理。各地區、各部門共清理存在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問題的政策措施4218件,有力破除了一批行政性壟斷堵點,有效制止了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行為,有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一張清單,是我國建立統一市場規則的重要實踐,也是我國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生動寫照。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標誌著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正式實施。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此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經歷幾次修訂,從2018年版的151項縮減至2022年版的117項。不斷縮減清單長度、‌減少管理措施、‌優化清單結構,更多領域市場准入門檻大幅降低。比如,2019年版清單放開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社會福利機構設置許可」等,2020年版清單放開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項目核准」‌「礦業權評估機構資質認定」等。

為加強政策落實,我國建立了違背全國統一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的案例歸集與通報制度,督促各地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切實維護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市場基礎制度規則不斷完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破除,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奠定基礎。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 天天要聞

浙江湖州通航智造小鎮一家公司車間,工作人員在進行一款飛機的鉚接作業。新華社發

強化監管,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培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土壤」。

近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發布,並將於8月1日起施行,成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致力於解決公平審查制度剛性約束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制度的實施機制,強化監督保障措施,推動制度落實落地,更大力度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總監許新建說。

2016年,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解決市場競爭中存在的隱性壁壘等問題,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環境,為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發揮了重要作用。8年來,全國累計審查的政策措施161.8萬件,清理存量文件447萬件,廢止和修訂了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措施9.3萬件,一批妨礙經營主體公平準入、影響經營主體公平競爭、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動的政策措施得到有力糾正。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破除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建立公平監管體系,對不正當市場行為進行干預,保護好市場公平競爭機制,為企業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說。

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到如今的「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從註冊資本實繳制到認繳登記制,從「進一門」到「最多跑一次」,隨著改革全面深化,市場主體准入准營成本進一步降低。

監管重點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後監管」,市場監管制度持續健全、更加公平統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減少了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過多干預;信用監管政策措施進入長效化運行軌道,提升了監管效能;「互聯網+監管」快速推進,讓監管執法更加精準、智能和高效。監管效能的提升,營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相關部門持續規範不當的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強化反壟斷,加強產權保護力度。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促進了公平競爭和資源自由流動,也促進了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擴大,‌助力我國市場由「大」轉「強」。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 天天要聞

觀眾在2024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參觀新能源汽車。新華社發

暢通市場,推動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

在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工合作格局已經形成——上海進行設計,提供晶元、軟體,江蘇常州提供動力電池浙江提供一體化壓鑄機安徽完成整車組裝……一輛新能源車的誕生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完成,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動體現。

「破除市場之間的壁壘,使市場要素在長三角地區暢行無阻,讓企業有了更大的獲得感。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在長三角地區落地,促進區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助力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標杆區。」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倪俊南表示。

長三角、京津冀到粵港澳大灣區,下好全國一盤棋,我國區域一體化探索如火如荼,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協作機制逐漸完善,促進了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促進國內國際市場高效聯動,讓商品和服務在區域自由流動,一系列「軟制度」的統一和「硬設施」的聯通,推動了資源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優化配置。

如今,一批推動市場高效聯通的重點任務已見成效——全國土地二級市場線上交易服務平台開通運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硬體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平台建立,促進了商品和要素市場的統一。

交通領域高效聯通,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按下「快進鍵」——深化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聯程聯運,提升流通效率;完善交通運輸市場制度規則,優化營商環境。「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實現交通運輸跨方式、跨領域、跨區域、跨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運輸效率,促進國民經濟更大範圍、更有效率、更高水平循環暢通。」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劉鵬飛說。

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將‌打破市場分割,推動技術、資金、人才、數據等各類資源要素有序流通,促進資源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近年來,各地信息公開進一步強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快速普及,以數據要素採集、加工、流通、應用等為主業的數據型市場主體總量快速增長。比如,山東全面推進電子營業執照應用,率先實現紙質營業執照與電子營業執照「二碼合一」,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次數達5000餘萬次。

通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更加暢通,市場主體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四川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垚認為,要在制度規則方面進一步實現高水平統一,推動產品和要素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結合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先試先行;進一步暢通現代物流,破除數據流動壁壘。

如今,改革步伐穩步向前,市場活力充分湧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藍圖徐徐鋪開,各地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未來,要進一步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更大步伐有力前行。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18日 0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國信證券:暑假出行需求有望維持景氣增長 渠道與品牌加速迭代 - 天天要聞

國信證券:暑假出行需求有望維持景氣增長 渠道與品牌加速迭代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信證券發布研報稱,短期來看,暑期出行需求有望維持景氣增長,供給端動態博弈,一方面酒店行業價格基數回落疊加本身暑期休閒遊主導有望帶動三季度高頻數據好轉;另一方面平台邊際競爭擾動,新玩家以B端低傭金、C端補貼的方式吸引酒店與價格敏感型用戶進入,不排除短期帶動部分計劃屬性偏弱且相對高頻的周...
單日5家!摩爾線程等科創板IPO獲受理,合計擬募資150億元 - 天天要聞

單日5家!摩爾線程等科創板IPO獲受理,合計擬募資150億元

每經編輯:畢陸名2025年6月,A股IPO受理數量增長明顯。當月,新受理企業數量達116家,佔了整個上半年的八成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僅在6月30日這一天,A股IPO受理數量就達到41家,分別為北交所32家、上交所科創板5家、深交所4家。單日32家公司獲北交所集中受理,數量也創2025年以來新高。值得一提的是,6月30日...
中信證券:維持銅價下半年上行至10000-11000美元/噸的判斷 - 天天要聞

中信證券:維持銅價下半年上行至10000-11000美元/噸的判斷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近期銅價震蕩上行,市場對於後續銅價走勢存在一定分歧。商品屬性來看,全球精鍊銅礦整體仍維持緊平衡局面;此外,中國經濟「穩增長」、美國經濟「軟著陸」支撐銅價底部,銅價若要進一步打開上升通道需要看到國內宏觀政策進一步發力以及海外經濟的企穩回升,靜待新周期到來。通脹...
「投資者利益優先」 !信澳浮動費率基金7月1日正式發行 - 天天要聞

「投資者利益優先」 !信澳浮動費率基金7月1日正式發行

首批26隻新型浮動費率基金陸續面市,過半產品已發布成立公告。據悉,信達澳亞基金將於7月1日公開發行旗下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信澳優勢行業混合,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為「科技成長派」吳清宇。作為公募基金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承載了重塑行業生態的期望。在中國證監會於2025年5月7日出台《推動公募基金高質...
關稅大消息!特朗普強硬表態 - 天天要聞

關稅大消息!特朗普強硬表態

【導讀】美加恢復貿易談判,提振美股三大指數,特朗普對日本強硬表態見習記者 儲是美加恢復貿易談判提振美股三大指數美東時間6月30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截至收盤,道瓊斯指數漲0.63%,標普500指數漲0.52%,納斯達克指數漲0.47%。大漲背景是加拿大取消數字服務稅並準備與美國恢復貿易談判,市場情緒因此得到提振。美參...
河南省中小企業協會 · 協會日報 2025.7.1 星期二 - 天天要聞

河南省中小企業協會 · 協會日報 2025.7.1 星期二

1、海關總署近日發布數據顯示,我國對中亞五國進出口已由2013年的3120.4億元擴大至2024年的6741.5億元,增長116%。2、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規定》,進一步規範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保護個體工商戶合法權益,促
A股早盤利好利空:創業板明確「輕資產、高研發」標準 - 天天要聞

A股早盤利好利空:創業板明確「輕資產、高研發」標準

宏觀新聞1、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發布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到,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間用於境內直接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照投資額的10%抵免境外投資者當年的應納稅額,當年不足抵免的准予向以後結轉。2、商務部公告,公布...
主動權益基金髮5億都難了,新基平均發行規模不足8億,創7年以來新低 - 天天要聞

主動權益基金髮5億都難了,新基平均發行規模不足8億,創7年以來新低

財聯社7月1日訊(記者 沈述紅)公募基金在5月底以33.74萬億元的總規模再創出新高。然而,在這一巨量市場下,基金新發規模的貢獻明顯不如往年,存量產品一躍成為了規模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新基金合計發行規模為5267.6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599.55億元減少1331.87億份,同比下降兩成;上半年平均每隻產...